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真鲷Pagrosomus major Temminck et Schlegel早期发育阶段游泳行为的发育可以分为:(1)旋转式运动;(2)阶梯型运动;(3)间断式水平运动和滑翔;(4)巡游以及(5)疾游五种类型。前期仔鱼的摄食方式主要是伴有甩头动作的前冲摄食;后期仔鱼的摄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身体弯成S形的“S攻击型”;另一种为不作摄食姿势的“咬食攻击型”。摄食方式随着发育水平和饵料种类的不同而异。文中对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攻击行为、护食行为、互食行为、猝死现象亦进行了描述。并对游泳、摄食以及各种行为的生态意义和实际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水池中观察了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和青石斑鱼(Epinephelusawoara)对孔径0.5mm、孔距5.0cm,空气压力0.25kg/cm2固定气泡幕的反应。结果表明,气泡幕对两种海水鱼都有显著的阻拦作用,平均阻拦率分别为黑鲷75.1%、青石斑鱼82.4%。分析显示,气泡幕对两种鱼的阻拦率间无显著差异。在本实验中,该两种鱼对气泡幕均无明显的适应现象 相似文献
3.
于1983—1984年,作者以光镜和电镜对采集于厦门海区的黄鳍鲷(Sparus latusHouttuyn)视网膜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视网膜中存在大量视锥和视杆细胞,其视锥细胞可分为单锥(SC)和双锥(TC)两种;视网膜颞侧边缘区为视锥、双极、无长突和神经节细胞的高密度区,该区单位面积(0.01mm~2)有双锥169—177个,单锥80—86个;双锥与单锥之比约为2:1。视网膜中央区到背-鼻侧边缘区为视杆细胞高密度区,该区单位面积(0.0lmm~2)有视杆细胞5017—4883个。水平细胞四层,最外一层水平细胞与单锥有一对一对应联系。 视锥细胞中,微管存在于椭圆体边缘区和肌样体;微丝分布于细胞内向突起中。视锥带状突触,在明适应视网膜中数量增加;在暗适应视网膜中数量减少。突触小泡密度在明、暗适应视网膜中未见有明显差异。色素上皮细胞中存在多种形态的溶酶体,黑色素颗粒与微丝相联系。 相似文献
4.
青石斑鱼(Epine phelus awoara)视网膜色素上皮(REP)和视锥细胞中有微丝和微管分布.应用微丝、微管抑制因子--细胞松驰素B和秋水仙素研究肌动蛋白微丝和微管在REP色素颗粒及视锥运动中的作用,发现青石斑鱼REP色素颗粒的聚集和扩散都需要微管参加,暗适应聚集状态的维持则否;色素颗粒的扩散运动和明适应扩散状态的维持,依赖肌动蛋白的机制,而色素颗粒的聚集运动和暗适应时聚集状态的维持则不需这一机制.视锥肌样体的伸长与微管有关.暗诱导的视锥肌样体伸长可被秋水仙素阻断;视锥肌样体收缩依赖于肌动球蛋白机制. 相似文献
5.
6.
7.
俄国鱼类行为与感觉研究(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简述俄国鱼类行为及感觉系统研究的发展,概述了在洄游及基本行为类型研究结果,鱼在水流中行为,其水动力学特征及游泳速度、温度选择、与个体生理状态相关的鱼行为,以及鱼类行为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8.
俄国鱼类行为与感觉(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述俄国鱼类感觉生理研究基本方向与结果。介绍感觉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及其在各行为类型中的作用,不同生态类型、不同进化位置、不同年龄、不同动力状态鱼类感觉器官的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9.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phototactic types of fishes in the photogradient. The phototactic behaviour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strength of illumination, but also on the wavelength of various light. Influence of moonlight was also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degree of inhibition depends on the relative intensity between background light and stimulating light and on the phototactic character of fishes. Finally, a theoretical analysis for phototactic behaviour of fishes is suggested.Basic research on the phototactic behaviour of fishes is not only signific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light on fish behaviour, but also has implication for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0.
1987年,在龙海及厦门附近海域采集青石斑鱼,以组织学方法进行视网膜运动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青石斑鱼视网膜运动反应几乎以线性方式进行,暗适应在75min内完成,至少有15min潜伏期,视锥肌样体伸长与色素上皮(REP)色素颗粒聚集的速率分别为2.2μm/min和2.7μm/min。明适应在15min内完成,没有潜伏期,视锥肌样体收缩与REP色素颗粒扩散速率分别为8.9μm/min和10.8/μm/min。(2)在持续黑暗和持续光照下,该鱼不产生节律性视网膜运动反应,表明视网膜运动反应主要受光控制,很少受到内源节律性系统影响,这与该鱼长期栖息于近海底层岩礁和洞穴昏暗环境,活动性弱相适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