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2007年11月在东海和南黄海海域表层海水测得的TCO2和TA数据,计算了表层海水pCO2,结合现场环境对表层海水CO2体系各参数的分布进行了讨论,探讨了pCO2与海水温度及叶绿素的相关性,利用Wanninkhof(1992)提出的通量模式并采用加权平均法估算了整个调查海域的海-气CO2的净通量。结果表明:观测海域表层海水CO2系统各参量的分布呈明显的不均匀性,在水团的混合处往往是各参量的高值或低值中心。由相关性分析可知,pCO2的分布主要受海水温度的影响,生物活动的影响较弱。受秋季较大风速的影响,调查海域表现为强的CO2源,秋季可向大气释放CO2约为556×104tC。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7年8月(夏季),11月(秋季),2008年1月(冬季)和2010年4月(春季)在胶州湾海域测得的p H、溶解无机碳(DIC)、总碱度(Alk),以及通过以上参数计算得到的二氧化碳分压(p CO2)的数据,结合现场的化学、水文、生物等参数,探讨和分析了该海域的二氧化碳各参数的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胶州湾p H、DIC、Alk和p CO2的年变化范围分别为:7.77—8.30,1949.2—2201.8μmol/kg,2033.9—2382.5μmol/kg和89.9—745.3μatm,均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温度是影响胶州湾碳酸盐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陆地径流和降水会降低海水碳酸盐体系中各参数的含量,但是人类活动和生物活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DIC、Alk和p CO2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于2013年10~11月和2014年5~6月调查测定了东海陆架区海水中二甲亚砜(DMSO)的浓度,探讨了溶解态二甲亚砜(DMSOd)和颗粒态二甲亚砜(DMSOp)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此外,对沉积物间隙水中DMSOd的浓度以及表层海水中不同粒径的DMSOp和叶绿素a(Chl a)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秋季和夏初表层海水中DMSOd和DMSO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0.52±7.16)、(8.99±6.34)nmol·L^-1和(17.51±9.90)、(16.96±10.73)nmol·L^-1,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秋季表层海水中DMSOp的高值区出现在Chl a较低的远岸海域,而夏初表层海水中DMSO的浓度从近岸到远海逐渐降低。间隙水中DMSOd的浓度明显高于底层海水中DMSOd的浓度,说明沉积物中存在DMSO的生产释放,可能是底层海水DMSO的重要来源。此外,粒径分布结果表明较大微型浮游植物(5~20μm)是秋季东海表层海水中DMSOp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实验室培养研究了不同氮磷比(0∶1、5∶1、20∶1、50∶1)以及铁浓度(10、100、1 000nmol·L-1)对球形棕囊藻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产生的影响。富磷浓度(36.12μmol·L-1)条件下的球形棕囊藻DMS和DMSP的产量明显高于贫磷浓度条件下(0.361 2μmol·L-1)的DMS和DMSP的产量,N/P比为50∶1时球形棕囊藻的DMS和DMSP产量明显高于其他N/P比(0∶1、5∶1、20∶1)的DMS和DMSP产量,但N/P比为50∶1时单位Chl-aDMS/DMSP产量在4个N/P比(0∶1、5∶1、20∶1、50∶1)中却最低。贫磷培养液的DMSPd在N/P比为0∶1时峰值显著高于其它N/P比(5∶1、20∶1、50∶1)条件下的DMSPd,并且N/P比为50∶1时DMS的释放量最大。低Fe3+浓度有助于球形棕囊藻藻液中DMSPd的形成,Fe3+浓度为1 000nmol·L-1时单位Chl-a的DMSPp产量最小,而单位Chl-a的DMS生产能力在Fe3+浓度为100nmol·L-1时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5.
Season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dimethylsulfoxide(DMSOd,DMSOp)were measured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Yellow Sea during March–April 2011 and October–November 2011.The concentrations of DMSOd and DMSOp in the surface water were 20.6(5.13–73.8)and 8.90(3.75–29.6)nmol/L in spring,and 13.4(4.17–42.7)and 8.18(3.44–22.6)nmol/L in autumn,respectively.Both DMSOd and DMSOp concentrations revealed similar seasonal changes with higher values occurring in spring,mainly because of the higher phytoplankton biomass observed in spring.Moreover,the ratios of DMSOp/chlorophyll a also exhibited an apparent seasonal change with higher values in autumn(35.7 mmol/g)and lower values in spring(23.4 mmol/g),thereby corresponding with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proportion of DMSO producers in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between spring and autumn.In addition,DMSOd and DMSOp concentrations in the surface seawater revealed obvious diurnal variations with the maxima appearing in the afternoon.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实验室培养研究了不同氮磷比(0∶1、5∶1、20∶1、50∶1)以及铁浓度(10、100、1 000nmol·L-1)对尖刺拟菱形藻、塔玛亚历山大藻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产生的影响。氮营养和磷营养对尖刺拟菱形藻释放DMSP和DMS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塔玛亚历山大藻受N/P比的影响则很显著,低N/P比(0∶1)条件下的DMS浓度是高N/P比(50∶1)条件下的2.5倍。另外,培养液中不同初始铁浓度会影响到细胞内DMSP的合成和DMS的释放,且具有种间差异,高Fe3+浓度有助于尖刺拟菱形藻藻液中DMSPd的形成以及DMS的释放,却抑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内DMSP的生产。总的来说,浮游植物产生DMSP先取决于对营养盐的总体需求,其次是营养盐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环境质量是厦门成为一个宜居和滨海旅游城市的重要基石。自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和福建省核电站陆续运行之后,厦门邻近海域潜在的核污染风险受到公众和管理部门的关注。本研究测定了2015年2月和8月厦门邻近海域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主要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水平,并据此评价了该海域的环境放射性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海水中总铀、90Sr、226Ra、137Cs处于我国海洋放射性水平变化范围以内,无明显季节差异,其他放射性核素58Co、60Co、134Cs、110mAg、59Fe、54Mn、65Zn均未检出,海水中90Sr和137Cs的活度最大值远低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限值,海洋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水平亦在我国海洋放射性水平变化范围以内。利用我国现有的海洋放射性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对厦门邻近海域放射性质量状况进行分级评价得出其海水放射性质量为2级,海洋沉积物放射性环境质量为1级,均属于安全级别。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在厦门附近海域未观测到放射性污染现象。  相似文献   
8.
海洋中的甲硫醇(methanthiol or methyl-mercaptan,MeSH)是藻类代谢产物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的主要去甲基化产物。尽管海洋中甲硫醇的浓度很低(0.3nM~28 mM),但它是海洋中细菌蛋白质硫的主要来源。本文综述了甲硫醇的来源、消耗、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测定方法,这将有助于了解海洋中甲硫醇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在海洋硫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海洋中甲硫醇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于2011年6月12日至28日采集黄海表层海水进行甲板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添加条件下浮游植物生长释放二甲亚砜(DMSO)的动态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及不同氮、磷、硅比值的营养盐的加入,均会导致培养体系中叶绿素a(Chl-a)、溶解态和颗粒态DMSO(DMSOd和DMSOp)含量的增加。培养实验过程中,DMSOp的浓度变化趋势与Chl-a相一致,其中在氮/磷比值最高(32∶1)的培养体系内DMSOp浓度最大,而DMSOd的浓度变化有一定的波动。此外,N、P营养盐相对于Si对DMSO含量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微量营养元素Fe可能并不是影响黄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1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全球海洋及其上空大气中关于有机磷酸酯(OPEs)的数据,分析了目前OPEs在全球海洋及其上空大气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总结发现,海水中的OPEs主要来自河流输送,且浓度分布特征表现为由近及远、由浅及深逐渐递减。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磷酸三(1-氯-2-丙基)酯(TCPP)和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TDCPP)三种卤化OPEs是海水中主要污染物;输入到海水中的OPEs经过颗粒沉降等作用沉积到海洋沉积物中,随之,沉积物中的OPEs可能反析出或直接累积,在海洋沉积物中形成一个大的OPEs储存库。分析北太平洋到北冰洋表层沉积物中OPEs的浓度发现,从白令海峡到北冰洋,随着纬度的增加OPEs的浓度也普遍增加,且相对于非卤化OPEs,卤化OPEs更易被运输到偏远海域。总有机碳(TOC)与大洋沉积物中OPEs的浓度无相关性,但与近海海洋沉积物中OPEs的浓度呈正相关,TCEP和磷酸三异丁酯(TiBP)为海洋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海洋上空大气与水体中的OPEs是不可分割的,海洋上空大气中的OPEs一部分通过大气沉降进入海水,一部分继续迁移到更偏远区域,气团来源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对比OPEs在全球海洋上空大气中的浓度分布发现,南北半球并无明显差异,TCEP和TCPP是海洋上空大气中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