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利用1985~2008年OAflux3、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与中国大陆东部108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应用回归和合成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与同期东海及邻近海域潜热通量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及邻近海域(以下称东海)夏季潜热通量年际变化显著的区域位于东海区域,为与同期中国东部降水密切相关的关键区域。当东海的潜热通量偏高(低)时,中国东部长江以南地区上空盛行偏东北(西南)风异常,这将不(有)利于水汽由南向北的输送,从而可能使到达长江中下游流域及以北地区的水汽偏少(多);并且,长江中、下游流域为下沉(上升)气流和低层水汽辐散(辐合)正异常,对应降水偏少(偏多);华南地区为上升(下沉)气流和低层水汽辐合(辐散)正异常,对应降水偏多(偏少)。分析结果还表明,东海的潜热通量可通过影响东亚大气环流而成为引起中国东部夏季汛期降水年际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陈世希  李翠华  王渊源 《台湾海峡》2001,20(Z1):142-147
本文在饲料配方设计中首次引入新颖、高效的组合优化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并获得理想的数值结果,说明了在传统的饲料配方设计中高技术的应用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应用自激励门限自回归模式对旱涝游程序列的模拟和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用AR、ARMA等线性模式对气候序列进行拟合和预报时,由于气候序列中存在着非线性变化,所以拟合和预报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本文首次用非线性自激励门限自回归模式(SETAR)对由北京511年(1470—1980年)历史旱涝记录变换的湿涝(干旱)游程记录进行了模拟和预报,解决了长期以来预报方程不能随转折点变更的问题。拟合和预报结果表明:门限自回归模式的拟合和预报效果比线性AR模式有明显提高。AR模式只能预报出2年长度以下的游程转折点,而SETAR模式能较准确地预报出3年长度以上的游程转折点。这可能是因为在预报过程中SETAR模式能按游程转折点更新模式,而且模式建立时不要求序列具有平稳性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全海洋地球的假定下,建立了一个包括太阳辐射、海面温度等季节变化的理想动力气候模式。模拟结果指出:平衡态及其对外参数敏感性的季节变化很大,而且都是夏季比其它季节大得多;四个季节敏感性的平均值也比年平均模式的敏感性大,这可能主要是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引起的。另外,当太阳常数或二氧化碳浓度减小至一定值时,会出现分岔,若继续减小到分岔点以下,则会发生气候灾变—“深冻”。分岔点上外参数的值在夏季要比其它三个季节大得多。以上结果表明物理过程的季节变化在长期气候变化的研究中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和雷达等非常规资料,对2013年5月15—16日清远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诊断、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特大暴雨过程是发生在条件性热力不稳定的条件下,锋面和切变天气尺度系统触发作用下造成的;过程的水汽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而以前者为主,水汽通量大值区在粤北;强的垂直上升运动超前降水峰值,对暴雨有一定的预示性;强降水落区出现在能量密集区;低空急流的峰值位置与暴雨区基本重合,出现时间超前降水峰值;清远大范围强降水是由MCC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李翠华  蔡榕硕  陈际龙 《高原气象》2010,29(6):1485-1492
利用1985—2006年OAflux、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大陆东部的120个测站降水资料,应用EOF分解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东中国海夏季海气热通量时空特征及其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东中国海夏季潜热通量EOF1模态空间场的强信号区为黄海、东海至台湾海峡和南海北部局部海域,时间系数(PC1)表现出显著的年际变化和1997年前后的突变。降水和经向环流的PC1回归分析还表明,夏季潜热通量的异常变化与中国东部降水和经向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潜热通量正异常对应黄淮地区和华南地区的上升气流正异常,降水偏多,而东北与华北地区为下沉气流正异常,降水偏少。1997年前后东中国海潜热通量发生突变之后呈明显的上升增强趋势,使得上述现象更为显著,即:对应东中国海夏季潜热通量的正异常,黄淮地区和华南地区为上升气流正异常,降水偏多;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为下沉气流正异常,降水偏少。这表明夏季东中国海及邻近海域潜热通量的异常变化是导致中国东部汛期降水年际和年代际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强度折减有限元法中的单元阶次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翠华  姜清辉  周创兵 《岩土力学》2013,34(11):3315-3320
强度折减有限元法是当前较为有效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且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影响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的因素有很多,单元阶次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通过3个经典算例,这些算例分别是二维地基承载力问题、二维边坡和三维边坡问题,分析了单元阶次的选择对强度折减法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单元的增多,线性单元和二次单元都从大于真实解的一侧来逼近真解;相对于二次单元,由于线性单元过“刚”,因此,会过高地估计安全系数,对于实际工程会偏于危险,且误差大,二次单元的误差是线性单元误差的1/8左右。在采用系统最大位移收敛与否的评判标准的基础上,利用二次单元来进行强度折减分析,则可以弥补这种线性单元的不足,得到更加合理的安全系数。二次单元比线性单元更适合于强度折减有限元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EOF方法分析了1951~2008年间西太平洋湍动热通量的时空特征,并探讨了中国夏季降水异常与同期西太平洋潜热通量时空格局的联系.结果显示,西太平洋潜热和感热通量距平场具有较相似的空间分布以及显著的年际变化,但潜热通量的变化幅度较感热通量大;潜热通量距平场的空间变化存在明显季节差异.冬季潜热通量变化的显著区域位于黑潮流域,而夏季则见于西太平洋暖池区.冬、夏季潜热通量除了具有准4a振荡周期外,还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增强的长期变化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夏季西太平洋潜热通量变异主要存在着偶极型、同一型和三极子型模态,其时间系数分别具有显著的准4a、准2a和29a的周期变化,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中国夏季降水量异常的分布,而大范围的潜热通量负异常则与中国江淮流域大部和华北北部地区的降水偏多相对应.这为中国降水量的异常及机理研究提供了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南方地区2008年1月份出现的低温阴雨雪(冻雨)和冰冻天气,本文首先探讨了该地区的经向垂直环流和纬向垂直环流的异常特征,发现与多年平均相比,2008年1月沃克环流偏弱,反哈得莱环流偏强。接着通过统计方法揭示了中国南方地区气温异常与大气热源异常的同期相关关系,发现在太平洋中高纬地区存在着一对与中国南方地区气温互为相反关系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GPS三维信息在山区航测成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详细介绍了奉沂测区利用GPS三维信息确定像并控制点坐标的方法和精度,经内业解析空三加密和外业实地检测,证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满足1:10000比例尺航测成图的精度要求,而且较传统联测方法可提高工作效率3-10倍,对于通视条件困难和已知大地点较少的测区,用GPS联测像控点无疑是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