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应用环境监控系统集成管理区域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环境管理的前提在于获取管理所需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如何运用于环境管理。从而达到对区域环境量化的可控.本论文提出并以研究实例来说明如何通过环境监控系统的集成来形成对环境因子复杂变量快速量化反应和综合分析判断.协调诸管理手段达到快速可控管理的机制。从而使区域环境实现质到量的管理飞跃,实现环境质量的可控。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7年6和12月、2018年5和9月在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展的4次水体环境的综合观测,获得了悬浮颗粒物含量(SPM)、水温、溶解氧(DO)、pH和叶绿素a含量等数据,研究了不同季节和不同运作方式下黄河小浪底水库关键水体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水库放水时期(2017年6月和2018年5月)和洪水调控期(2018年9月),随距坝距离越近,SPM含量逐渐降低,但在蓄水末期(2017年12月),库区水体SPM整体分布均匀,洪水调控期入库水体含沙量较高,最大达到了7894.7 mg/L。水库放水时期存在热分层现象,表底层温差最大达到了12.4℃,而在蓄水时期和洪水调控期水温分布较为均匀,平均温度分别为12.5和26.8℃。2017年6月库区水体DO平均为6.36 mg/L,层化现象较显著,表底层最大相差8.01 mg/L,其余时间DO整体上分布较均匀,无明显层化现象,平均分别为7.56、8.10和6.13 mg/L。库区水体pH只在2017年6月存在明显的全库区分层现象,平均为8.38,表底最大相差0.85;2018年5和9月坝前区域pH较高,并存在从表至底逐渐降低的现象;2017年12月蓄水末期则整体分布较均匀,在放水期和洪水调控期,库区水体叶绿素a含量整体上表层较高,从表至底逐渐降低,2018年9月叶绿素a含量较高,最大达到了10.50μg/L,而在蓄水末期,叶绿素a含量偏低且分布较均匀,平均含量仅为0.70μg/L。上述结果表明,受气温、上游来水、水库调控和生物过程等的多重影响下,小浪底水库内各种环境因子时空变化剧烈,是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物质输运影响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3.
杨建斌  姚鹏  张晓华 《海洋学报》2020,42(10):132-143
生源要素是海洋初级生产的基础,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循环受到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影响,对其浓度分布、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认识是理解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的基础。于2019年2月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了现场考察和海水样品采集,对海水中的溶解态无机营养盐浓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温度、盐度、叶绿素a(Chl a)、pH和溶解氧(DO)等水文环境参数,研究了神狐海域海水中营养盐浓度与结构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等。在0~30 m的海水中各营养盐浓度均很低,随着深度的增加,营养盐浓度逐渐增大。在水深3 000 m左右处,无机氮、磷酸盐和硅酸盐浓度分别达到了38.02 μmol/L、2.71 μmol/L和149.07 μmol/L。温度、pH和DO与各营养盐浓度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环境因素影响着营养盐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此外,在75 m深度,研究区域东北方向的站位营养盐浓度相对较低,并呈现向西南方向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可能与高温、高盐和低营养盐的黑潮水入侵有关。根据端元混合模型计算所得保守混合浓度与实测值的差值显示,在75 m深度硅酸盐和磷酸盐以生物消耗为主,而硝酸盐存在添加。随磷酸盐浓度增加,各站位无机氮浓度呈线性升高,但硅酸盐浓度则以幂函数式升高,表明不同营养盐之间再生速率和再利用效率有所不同。神狐海域的N/P比与Si/N比和Si/P比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变化趋势。在0~30 m,N/P比较小而Si/N比和Si/P比较大;在75 m,受不同生物作用影响,N/P比变大,Si/N比和Si/P比变小;在75 m以下N/P比逐渐降低至14.44,而Si/N比和Si/P比则逐渐升高;在1 000 m以下,各营养盐比例均保持稳定。氮异常指数的计算结果显示,神狐海域300 m以上的海水中固氮作用强于反硝化作用,而300 m以下反硝化作用增强。神狐海域营养盐浓度与结构的分布特征表明黑潮入侵和生物活动显著影响了此区域营养盐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矿区内北北东向断裂极为发育,在岩体内、接触带及围岩中均有分布,为地下水创造了良好的赋存空间,也是矿床充水主要途径;它的延伸性和连通性增大了上覆岩层的富水空间;虽然它在岩层中分布不均,但常富集成带,且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在此地段进行采掘活动时常出现突水。生产过程中,根据断裂构造控水的特点采取了四个方面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