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大气科学   22篇
海洋学   4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sed on composite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using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3),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act of the LHF anomaly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on the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outh of China in Jun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C precipitation in June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HF of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n May and June, especially in May. The SC precipitation in June appears to negatively correlate with low-level relative vorticity in the abnormal area of LHF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2) The LHF anomaly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s a vital factor affecting the flood and drought of SC in June. A conceptual model goes like this: When the LHF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s abnormally increased (decreased), an anomalous cyclone (anticyclone) circulation is formed at the low-level troposphere to its northwest. As a result, an anomalous northeast (southwest) air flow affects the south of China, being disadvantageous (advantageous) to the transportation of water vapor to the region. Meanwhile, there is an anomalous anticyclone (cyclone) at the low-level troposphere and an anomalous cyclone (anticyclone) circulation at the high-level troposphere in the region, which is advantageous for downdraft (updraft) there. Therefore a virtual circulation forms updraft (downdraft) in the anomalous area of LHF and downdraft (updraft) in the south of China, which finally leads to the drought (flood)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2.
南海盐度对南海夏季风响应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分析南海盐度对南海夏季风的响应情况,采用1967-2001年共35年的月平均海洋同化数据(SODA)等资料,利用合成等分析方法,探讨了南海上层盐度与净淡水通量、风应力、Ekman抽吸速度的关系以及不同海域盐度对南海夏季风爆发以及季风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南海夏季风建立,南海北部、东部的盐度降低,南部盐度增加.在强季风年,南海北部沿岸、东部盐度偏低,南海南部马来西亚以北海域盐度偏高;弱季风年南海盐度异常分布则为北部、东部盐度偏高,南部盐度偏低.南海上层盐度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和季风强度的响应均与南海的净淡水通量、风应力、Ekman抽吸速度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应用兴化湾海域枯、丰水期(2006年12月、2007年4月),大、小潮期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水体中石油类的分布特征,并根据不同的海洋功能区的水质要求,选取第二、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值为指标,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了兴化湾海水中石油类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海域石油类浓度范围为0.003~0.320 mg/L,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江阴半岛西南侧.枯水期的石油类浓度远高于丰水期,其中,位于水质二类区的站位超标率分别为71.0%和17.0%,水质三类区中航道和锚地区站位的超标率分别为3.6%和0;总体超标率则分别为47.5%和11.0%;与历史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兴化湾石油类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大,可能与船舶突发性事件有关,并且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此外,还讨论了相应的污染控制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1970年代末以后,热带太平洋海区出现了一种类似El Nio但又与其有本质区别的现象:El Nio Modoki,与其相关的各种海洋大气异常变化给全球气候带来了独特的影响。利用HadISST海温和NCEP/NCAR风场等再分析资料以及相关、回归和合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El Nio Modoki与当年各季的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海表温度(SST)的关系。结果表明:(1)夏季El Nio Modoki与同年秋季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的SST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显著相关区域主要分布于黑潮以东的大片海域。(2)夏季El Nio Modoki发生期间,菲律宾北部至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的上空盛行异常偏北风,且热带西太平洋表层暖水东流,这不利于热带西太平洋暖水向中纬度地区的输送。分析结果还表明,海洋环境对风场有滞后的响应以及黑潮向北输送有减弱的现象,而这可能正是夏季El Nio Modoki影响秋季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海温偏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水温和盐度资料,通过动力计算方法估算了源区黑潮(18°N断面)热输送量,分析了源区黑潮热输送变异和中国近海SST异常的年际、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源区黑潮热输送异常呈现出显著的以2—7、10~20a和约30a为主周期的年际、年代际变化,且具有线性增强的长期变化趋势.并约于1976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显著气候跃变.中国近海SST年际、年代际异常变化的最显著区域位于渤海、黄海、东海海域和台湾海峡.源区黑潮热输送变异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上与中国近海SST异常变化密切相关,源区黑潮热输送变异可能是影响中国近海SST异常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5~2008年OAflux3、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与中国大陆东部108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应用回归和合成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与同期东海及邻近海域潜热通量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及邻近海域(以下称东海)夏季潜热通量年际变化显著的区域位于东海区域,为与同期中国东部降水密切相关的关键区域。当东海的潜热通量偏高(低)时,中国东部长江以南地区上空盛行偏东北(西南)风异常,这将不(有)利于水汽由南向北的输送,从而可能使到达长江中下游流域及以北地区的水汽偏少(多);并且,长江中、下游流域为下沉(上升)气流和低层水汽辐散(辐合)正异常,对应降水偏少(偏多);华南地区为上升(下沉)气流和低层水汽辐合(辐散)正异常,对应降水偏多(偏少)。分析结果还表明,东海的潜热通量可通过影响东亚大气环流而成为引起中国东部夏季汛期降水年际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观测和再分析数据,分析了1958-2008年间华南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与西北部太平洋海域的海表温度、潜热通量以及水汽输送异常的联系.华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异常变化的主要模态显示,华南绝大部分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异常呈同相变化,并以2~5年的年际变化最为显著.特别是近50年来该地区夏季极端降水趋势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末存在明显转折,即在1989年之前华南绝大部分地区夏季极端降水频次呈减少趋势,之后表现为增多趋势.结果表明,西北部太平洋同期海气异常与我国华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显著关联的关键区主要位于南海海域及其邻近的西太平洋暖池区.该海域的海表温度、潜热通量的异常变化可能是影响华南夏季极端降水的重要因素,而南海北部水汽经向输送的异常变化可能是引起华南夏季极端降水变异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可为我国华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变异规律、机理及模拟预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厦门寨后垃圾填埋场释气影响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在承担厦门市寨后“垃圾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对该填埋场的垃圾释气规律作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厦门煤气的普及率较高;(2场营运11a左右,废气产物量及排一达到最大值;(3)于小风条件下,在下风向50m处,CH4浓度可达爆炸极16 ̄31%,所产生的恶臭气体H2S的影响距离经NH3大,在下风向500m下才能达到2级场界标准;(4)严格按卫生填埋的技术标准进行规范操作,确保排气管  相似文献   
9.
过去百年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经改变了全球海洋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并且,这种变化在未来很可能持续下去.基于IPCC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IPSL-CM5A-MR地球系统模式的模拟结果,评估了未来百年(~2100年)中国近海区域的海洋环境要素(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和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未来不同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中国近海区域海温升高、溶解氧(DO)含量减少、海水pH值降低和叶绿素a浓度减少,并且温室气体排放越多上述变化越显著.东中国海区(包括渤海、黄海和东海)盐度可能会增加,而南海盐度会降低.在相同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东中国海区海温增加、溶解氧减少、海水pH值降低和叶绿素a浓度减少的幅度均显著高于南海区域.在中等浓度和高浓度排放情景(RCP4.5和RCP8.5)情景下,到21世纪末期(2090~2100年间)东中国海相对于历史时期(1980~2005年)的升温幅度可能将分别会超过2、4℃,海水pH值降低幅度将可能分别超过0.15和0.30,并且海洋变暖和酸化还将很可能引起DO含量和叶绿素a浓度的进一步降低,最终影响整个海区的环境与生态.因此,未来东中国海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将面临严重风险,这也使得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成为当前的紧迫议题.  相似文献   
10.
卫星遥感观测是研究海洋环境变化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由于观测周期和天气影响等原因,观测数据经常存在一定的缺失,这使得遥感数据在海洋环境连续变化的应用研究中受到一定的限制.为解决此问题,本文采用了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插值方法(DINEOF)重建缺失的遥感观测数据.首先,基于Sea Wi FS(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MODIS-Aqua(2002年7月至2014年12月)和MODIS-Terra(2000年2月至2014年12月)三级叶绿素a月平均数据产品,按像素点平均的方法组合成原始资料集;其次,利用DINEOF方法重构该资料集的缺失部分,从而得到完整的1998~2014年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叶绿素a浓度的月平均数据集;再通过分析重构影像与原始资料的时空误差和验证重构影像的时空变化特征等方法,评价了所用算法和重构数据集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基于遥感组合数据,采用DINEOF方法重构的叶绿素a遥感影像,能够有效地反映研究海域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还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无需先验信息,且重构精度高,能有效重构大面积缺失的影像数据资料,为探索海洋环境和生态的长期变化规律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