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快海洋防灾减灾信息共享,有力支撑海洋防灾减灾决策,文章概述我国海洋防灾减灾信息共享现状,分析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信息支撑主要包括海洋和气象观测监测信息、海洋预报信息、海洋防灾减灾对象及其主体信息以及救灾措施和政策法规信息,通过全国海洋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等实现信息共享;针对目前海洋防灾减灾信息共享在组织领导机构、统筹规划协调、标准规范和技术支撑、服务意识以及专业人才等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亟须组建信息管理机构、构建标准规范体系、开发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共享服务意识、培养专业技术队伍和实施考核激励办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发现由于海洋数据的传输频率及数据累积量较大,在数据接收及解析入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频繁调用及分配计算本机存储空间而导致后续数据接收及处理延迟等问题发生。针对海洋数据传输体系内计算机数量多但计算及存储性能得不到完全发挥的现状,提出利用海洋数据传输体系内的计算机构建云存储体系以达到整合存储资源实现负载均衡的目的。在利用现有设备节约空间和经费的前提下对优化海洋存储技术进行探索,为提高海洋数据传输业务效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设计东海区共享网络、海区观测预报专题地图以及观测数据及预报产品共享工作流程,旨在搭建一套集观测预报数据共享、预报制作共享及平台服务共享于一体的东海区海洋观测预报减灾信息共享平台框架。该平台主要利用数据库及中间件技术实现东海区海洋观测资料及预报产品共享,并通过设计风暴潮预报制作系统,以及计算资源整合方案,实现预报业务的工作模式及资源共享,使预报资源效能发挥最大化;最终基于Web GIS建立一套信息展示共享平台,向共享网络内的专业用户及决策部门发布专题地图、观测数据、预报产品及减灾信息。通过以上研究工作,最终将实现观测预报数据共享--预报制作共享--平台服务共享的一体化、自动化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4.
区域性海洋环境灾害信息网络服务系统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分析区域海洋预报中心业务的基础上,从数据传输流程入口,进行业务系统总体建模,建立统一的海洋预报信息网络平台,实现高度集成的区域性海洋环境灾害信息网络服务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采用XML Web Service技术体系为核心的平台技术,实现了前台应用系统和后台业务系统的松耦合连接,解决了系统建设中由于各种现存信息系统相互独立造成的信息系统过度扩张问题,以及在新的信息系统建设中,新老系统的继承和复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无结构网格近岸海洋模式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and Ocean Model)和基于蒙特卡洛随机统计理论的海上搜救目标漂移轨迹模式Leeway,建立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上搜救物漂移轨迹预测模型系统。漂移轨迹预测以风和表层海流预报为基础,考虑了包括落水位置和时间、风致漂移方向、搜救目标物状态的不确定性以及风场预报误差带来的漂移路径预测误差,经统计获得搜救目标物可能漂移集合范围。对近年来发生在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海难事故后报模拟验证结果证明了Leeway模式在长江口邻近海域的适用性,同时表明所建立的搜救模型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操作方便、时效性高,在搜救业务化预报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建设前后航道内波浪特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基于对长江口历史波浪资料分析,确定了E、NE和SE3个浪向为航道内典型代表,采用第3代波浪模型SWAN对工程建设前后的波浪进行模拟计算。研究表明,航道工程建设后航道内的有效波高和周期明显减小,但是其变化的规律基本一致。在不同天文潮影响时,航道内的有效波高和周期大不相同。E向和NE向的浪在大潮期间有效波高和周期均高于小潮时,SE向浪却相反。对于NE向的浪,航道工程对有效波高的影响大致呈现出从右向左逐渐减弱。对于E向和SE向的浪,航道工程对有效波高的影响大致呈现出从右向左先增强再减弱。航道工程对不同方向的浪在不同分段上也有所不同,在右段对NE向的消弱最强,对SE向最弱,在中段和左段对E向消弱最强,对NE向最弱。航道内流场与水位对波要素的影响也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7.
东海区域灾害性海浪长期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浪预报具有复杂性、非线性和高维性等特点,而BP人工神经网络是处理非线性关系,进行科学预测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中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以1985—2005年影响东海区的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和冷空气等相关要素为样本,建立东海区域灾害性海浪BP神经网络长期预测数值模型。通过模拟预测效果检验:该模型预测准确率超过85%,平均误差约为8%,满足实际预测要求。  相似文献   
8.
文章着重研究一种海洋信息的多用户自动分发手段,通过电话线路自动拨号直接将预报产品及实况信息自动传输到各个用户的远程微机并显示。在信息发布端,操作人员要把需要发布的信息施入代表远程终端的文件夹,在无人值守的远程终端将自动存贮和显示图文并茂的最新信息,为政府、指挥、防汛等决策部门,提供最快、最便利的海洋信息。  相似文献   
9.
威马逊台风对上海地区风暴增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威马逊台风(0205号)的生成、发展和消亡过程以及该台风的特点,然后介绍了我中心发布上海市沿海风暴潮预报的有关情况,并对威马逊台风引发的特大增水成因作了分析。认为持续的东北大风和低压效应是台风增水的主要动力因素。这次台风过程末对上海市沿海造成超过警戒水位的原因是当台风位置处于有利于产生极大增水时,上海市沿海恰逢天文小潮汛(出现在低潮时):而当天文高潮出现时,台风位置已稍偏北,不利于增水。最后作了两个推论,认为如果上海市再遇到类似的台风过程,而又恰逢天文大潮汛,或台风北上的路径再靠近大陆1个经距的话,上海市将出现超过600cm的特大潮位。  相似文献   
10.
主要对江苏如东燃气电厂厂址(如东县长沙港海堤外)所在洋口港进行了风暴潮数据分析及对厂址影响评价。通过对风暴潮影响规律和历史强风暴潮过程灾情分析,仔细研究了相关特征潮位与潮位重现期和波浪爬高计算,确定了厂址区域的警戒潮位。研究认为:现有的堤防工程能够抵御重现期为200a一遇的风暴潮过程的堤防设计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