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科学评估河口型水源地供水安全风险,基于水源地特点,在建立相应供水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选取灰色关联度法和BP神经网络法对某河口型水源地分别开展供水安全风险分类评估。以某次咸潮入侵事件数据为例,经采用两种方法评估后对比表明:灰色关联度法能较好地解决评价指标难以准确量化和统计的问题,具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精度较高的优点,更适合于河口型水源地供水安全风险分类评估。该水源地风险分类评价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排序:水量风险(较高)→应急风险(较低)→工程风险(较低)→水质风险(低),其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2.
对长江口海平面上升动态及其对沿海潮汐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简析。结合长江口崇明三岛地区除涝安全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和威胁,分别建立了基于海平面上升的上海市崇明三岛水系一维平原感潮河网水动力模型,深入开展了海平面上升对三岛地区除涝安全影响的模拟研究。结果显示,至2030年,长江口海平面上升10~16 cm,崇明三岛片区的面平均除涝最高水位、局部除涝最高水位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崇明岛片受影响最大,对应水位将分别上升3~5 cm、4~6 cm;长兴岛片受影响次之,对应水位将分别上升3~4 cm、3~5 cm;横沙岛片受影响相对最小,对应水位均将上升1~2 cm;长江口海平面上升对崇明三岛的除涝安全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从流域—河口—海洋连续水动力系统角度,分析长江河口吴淞潮位记录(1912~2000年)中的理论海平面变化、构造沉降、三峡大坝导致的河口河槽冲刷、城市地面沉降、河口深水航道整治与促淤围垦工程导致雍水的复合效应,预测2030年长江河口地区海平面上升10~16cm.海平面上升将导致近岸海域潮位上升、潮流流速增大,设计高潮位和设计波高抬升,海塘防潮和供水安全标准降低.为此,提出上海市应对相对海平面上升的近期、中期和远期应对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长江口岸滩沉积物与地貌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长江口潮间带宽度、表层和浅地层柱状样沉积物、典型水下岸坡剖面的现场测量,以及对潮间带宽度及水下岸坡剖面的多幅历史海图分析,研究近30年长江口岸滩演变特征及岸滩演变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岸滩沉积物整体上呈"北细南粗"的变化特征,横沙东滩北岸、长江和东海大桥下等主要大型工程附近潮间带柱状样粒序向上显著变粗;(2)长江口部分潮间带宽度减少90%以上;水下岸坡由1980年的"S"形向凹形、斜坡形等侵蚀型形态转变,岸坡明显变陡,侵蚀型岸滩特征凸显;南汇嘴至芦潮港岸段水下岸坡闭合水深1978-2004年为-8 m,近10年来滩底发生侵蚀,刷深约1 m;(3)流域来沙量锐减导致长江口侵蚀型水下岸滩格局的形成;河口大面积围垦、青草沙水库和长江与东海大桥等大型工程建设是造成潮间带大面积损失和局部沉积物粗化的主要原因;沙体变迁是狭长型河槽局部岸滩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水域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前人对河口水域三维水动力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江口水域三维非线性斜压浅海与陆架模式,并首次应用到长江口水域尾水排放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中。考虑到实际河口形状和海底地形,采用平面和垂向三维坐标变换,在空间完全交错的网格系统上离散化控制方程组,并引入ADI计算方法数值求解。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上反演了长江口水域的三维水动力状况。  相似文献   
6.
苏州河初期雨水调蓄池控制溢流污染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苏州河沿岸代表性排水系统雨季溢流水量水质监测以及调蓄池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成果,与数学模型研究有机结合,建立了苏州河水系水量水质模型和排水系统概化管网水力模型,系统研究了在8种1~12h设计降雨条件下,苏州河沿岸初期雨水调蓄池控制溢流污染的影响变化及其对苏州河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编制适用于不同历时的综合暴雨公式是协调城市管网排水与区域防洪治涝的重要基础。选用上海市代表雨量站徐家汇站65 a实测雨量资料,建立不同重现期暴雨强度与历时关系,解析暴雨衰减规律,编制单一重现期暴雨公式,结合雨力公式推求适用不同重现期的长历时综合暴雨公式,并推导出暴雨重现期公式。结果表明:不同重现期1~24 h历时暴雨强度均以0.74的衰减指数衰减,据此推求的长历时综合暴雨公式可计算1~24 h任意历时、2~100 a任意重现期的设计暴雨,且平均相对和平均绝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9%和0.009 mm/min,符合规范要求;暴雨重现期公式可估算1~24 h历时内任意场次暴雨的重现期,高效地服务于城市洪涝防治决策。成果已纳入上海市治涝地方标准,对其他城市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