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海洋学   3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通过锌-镉还原法和镉-铜还原法对长江口海域不同盐度水样的NO_3-N进行测定,对两种方法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并探讨了盐度变化对两种方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组数据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经实际数据检验以及测量值和拟合值之间的统计检验分析得出:两组数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并且在低盐度区域两种方法具有更好的相关性。为长江口水体NO_3-N的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撑,以解决海上和陆地NO_3-N监测之间的数据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2.
江苏重点海域绿潮漂移扩散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海域是绿潮灾害的多发海域,本文利用MIKE3模型建立了江苏辐射沙洲重点海域三维水动力模型,并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和率定;在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绿潮漂移扩散模型,对江苏海域绿潮漂移路径进行了模拟并与卫星遥感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模型24 h和48 h模拟结果与卫星遥感图像分析结果较吻合,模型能为江苏海域绿潮的预警预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5年8月份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监测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PCA/APCS)受体模型定量解析了重金属元素镉(Cd)的可能来源,并结合地统计学插值了Cd的源贡献量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镉污染主要存在3个可能来源,源头及贡献率分别为工业污染(18.8%)、陆地径流输入(66.0%)、生物活动等自然因素(13.6%),并且各个源头贡献量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状况,其中工业污染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靠近陆地区域,陆地径流输入的分布呈现由近岸向外海逐减降低的特征,生物活动等自然因素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远离陆地的外海区域。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象山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状况,文章根据2012—2016年象山县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分析象山近岸海域水质现状及年际变化。应用灰色预测的模型来对象山近岸海域水质主要污染物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主要污染物的预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象山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用预测结果和实际数值通过残差验证,最后模拟出今后几年的监测值,为象山县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宁德三沙湾网箱养殖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福建省三沙湾网箱养殖对海洋环境的潜在风险以及鱼病暴发时的环境影响因子,在2011年对网箱养殖鱼病暴发前和8月份病鱼大量死亡时的网箱养殖区与对照区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调查。根据所获得的水质指标数据,对影响网箱养殖病害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PRIMER6.0 分析了底栖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ABC曲线等。研究结果显示,网箱养殖向已经富营养化的三沙湾海域排放了相当数量的磷酸盐,病害暴发时海水中弧菌的数量显著升高。通过网箱养殖鱼类死亡数量与温度、盐度等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死亡率与三沙湾海水温度、盐度等水文环境有相关性,大潮期间死亡率降低,小潮期间病害加剧。网箱养殖降低了三沙湾底栖生物的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但对保护大型底栖生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促进三沙湾网箱养殖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从海洋获得可持续的收益,需要一个全面和定量的评估和监测人类—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及可持续性的综合指标。海洋健康指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全面评估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方法。文章介绍了海洋健康指数的概念、评估方法及全球评估结果,并针对中国的海洋环境现状,对其在中国的应用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掌握XX核电厂运营后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变化情况,文章通过大型底栖生物污染指数(MPI)评价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并探讨对核电取水安全存在潜在风险的大型底栖动物,为核电厂建立循环冷却水系统取水安全预警平台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温排水干扰的背景下,至2015年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和密度均未产生明显的规律性变化;优势种有17种,主要隶属多毛类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生态组以干扰敏感种(EG Ⅰ)和干扰不敏感种(EG Ⅱ)为主;研究海域的环境质量总体处于清洁到轻度污染的水平,夏季航次的环境质量优于冬季航次,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对核电取水安全存在潜在风险的生物包括海地瓜、棘刺锚参、棒锥螺、爪哇拟塔螺和小荚蛏。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2015—2016年东海区海洋保护区的调查研究资料,对东海区18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区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环境状况总体较好,所有的保护区沉积物质量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浙江南麂列岛、福建深沪湾、浙江洞头、福建福瑶列岛、福建长乐、福建崇武、福建湄洲岛、福建厦门和城洲岛等9个保护区水质指标均符合相应的水质要求,其他保护区水质部分指标存在超标现象,超标因子主要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自然保护区中二者超标率均为50%,特别保护区中二者超标比率分别为50%和21.4%。水体营养物质过剩和人类活动加剧是东海区海洋保护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
灌河口北部海域氮磷营养盐分布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灌河口北部海域取样,分析讨论了灌河口北部海域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海域的富营养化水平和营养级类型。结果表明,整个调查期间,无机磷的含量相对较低,高N/P值显示磷可能成为该研究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调查海域近岸及附近海域营养指数E值大于1,处于富营养状态。营养级评价结果显示海域四个季节大多数站位处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无机氮含量较高,灌河口附近海域普遍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夏秋季高于春冬季,是由于夏秋季陆源输送增大所致。  相似文献   
10.
清洁疏浚物掩埋对菲律宾蛤仔成体的存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不同粒度、不同掩埋深度的疏浚物对于底栖生物潜在影响,采用长江口疏浚物模拟不同粒度、不同深度掩埋 菲律宾蛤仔,并研究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掩埋后为了生存表现出垂直迁移行为,粒度在0.125~0.063 mm 时 菲律宾蛤仔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存活率大大的提高,掩埋深度在4 cm以下时菲律宾蛤仔全部迁移至疏浚物的表面存活; 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深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菲律宾蛤仔的死亡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粒度为0.125~0.063 mm 时其半致 死深度最大,8d-LC50 为8.4 cm (95 %置信区间5.3~11.6 cm)。实验表明,疏浚物处置后的粒度、沉积厚度对于底栖生物种 群的存亡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