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相关文献,对处方药物进行提取、规范,构建数据库,并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方剂115首,涉及中药132味,高频用药主要以补虚药、补气药为主,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为白术(80次);最终演化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4组(火麻仁、郁李仁、厚朴;黄芩、半夏、香附;北沙参、山药、玉竹等),新处方7首(火麻仁、郁李仁、厚朴、炒槟榔;黄芩、半夏、香附、人参等)。结论: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以益气养血、滋阴润肠、温阳通便为基本原则,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生态保护修复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并识别其关键生态功能区域,是开展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切入点。选择海坛岛为研究案例,利用遥感信息源和GIS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辨识出区域潜在的生态网络功能结构。通过景观连接度的重要值评价,揭示海坛岛生态源地和生态节点的重要性,并提出生态保护和修复策略。结果表明:① 海坛岛共有生态源地30个,生态廊道219条,生态节点67个。源地、廊道和节点构成了区域潜在的生态网络。② 海坛岛生态功能分区中以生态占用低值区为主,其次为中值区,高值区分布最小,三者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54.8%、25.3%、19.9%。③ 海坛岛景观整体连接度(dIIC)较差,生态流指数(dF)空间分布呈现自西南至东北贯穿全岛的特点,可能连接度指数(dPC)的空间分布呈现从南向北圈层梯度过渡的特点。④ 根据生态网络功能的辨识结果,对人类的干扰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对处在关键地段的受破坏区域进行生态恢复,以加强研究区的景观结构和功能联系,增强生态系统安全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的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住院病例处方,并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采用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失眠患者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失眠处方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收录医案200 例,涉及处方200首,涉及中药175味。其中,40岁以上的患者181 例,占90.5%。200 例失眠患者处方中,用药频次>50次的药物共20味,以酸枣仁、首乌藤、当归三味药频次最高。药性方面,四气多以平性为主,五味以甘味居多。归经方面,多归于心、肝经。药物组合频次排名前3位依次为“首乌藤-酸枣仁”“当归-酸枣仁”“茯苓-酸枣仁”,关联组合频次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首乌藤-酸枣仁”“首乌藤-茯苓-酸枣仁”“磁石-酸枣仁”。对用药频次排名前20位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出6个聚类方。结论:中医药治疗失眠主要从心着手,以宁心安神为主要治则。同时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灵活治以滋阴化痰、柔肝平肝、重镇安神、补益心脾等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自拟九味通络汤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0 例慢性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10 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九味通络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 1、2、3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 评分及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结果: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7%(199/208),对照组为64.73%(134/20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VAS 评分及 ESCV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九味通络汤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较常规西药为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