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为研究环境因子在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附着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作者探讨了低盐度对微生物膜生物构成、群落结构的影响及所形成微生物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 研究微生物膜的日龄与干质量、细菌密度和硅藻密度、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及其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通过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微生物膜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盐度13和23时形成的微生物膜能有效促进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 且盐度23、28d时稚贝附着率最高, 达到72%。相关性分析表明, 微生物膜的诱导活性与盐度、干质量、细菌密度、硅藻密度、日龄呈显著正相关性, 与叶绿素a无相关性。微生物膜的干质量、附着细菌密度及底栖硅藻密度明显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 叶绿素a含量与微生物膜日龄无显著相关性。细菌群落在厚壳贻贝稚贝附着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因对环境污染反应灵敏,且具有降解毒物、抗氧化等作用常被作为水体污染的指示分子;厚壳贻贝对环境污染物具有很强的耐受性,是重要的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生物,因此研究厚壳贻贝GST分子及其表达特征,对正确使用其进行海洋环境污染预警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同源克隆法获得厚壳贻贝GST部分序列(Gene Bank序列号为KC176684),经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初步推断所得到的GST基因为pi型。鉴于铜和镉是目前海水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源,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铜和镉胁迫后GST在厚壳贻贝血液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铜(Cu2+浓度为20μg/L)和镉(Cd2+浓度为200μg/L)胁迫均造成GST高水平表达,但最高表达量出现的时间略有差别,Cu2+出现在刺激后第10 d,表达量为对照组的6.95倍,Cd2+则出现在第15 d,约为对照组的6.11倍,说明GST参与了厚壳贻贝重金属的解毒过程,且对于不同重金属胁迫的解毒能力稍有不同。鉴于厚壳贻贝GST对重金属刺激的敏感作用,可将其作为海水养殖环境污染监测的生物指示基因。 相似文献
3.
几种理化因子对厚壳贻贝精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盐度、pH值及海水主要离子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精子的激活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盐度为5~35的溶液对厚壳贻贝精子都可激活,但精子激活率和运动时间均存在差异,在盐度为20的溶液中,精子激活率最高,为63.7%,精子运动时间最长,为37.5 min;高盐度环境下的精子运动时间和激活率长于、高于低盐度环境下的精子运动时间和激活率.不同pH值的海水对厚壳贻贝精子运动时间和激活率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在pH值为7.0~8.5的海水中,厚壳贻贝精子的激活率和运动时间随着pH值的增加而上升;在pH值为8.5~9.5的海水中,精子激活率和运动时间随着pH值的增加而下降;在pH值为8.5的海水中,精子运动时间最长,为54 min左右,精子激活率最高,为67.4%;高pH值海水中精子激活率和运动时间均比低pH值海水中的高.质量分数为1%~5%的NH4Cl和CaCl2溶液对厚壳贻贝精子没有激活作用.质量分数为1%和2%的KNO3溶液不能激活厚壳贻贝精子,质量分数为3%~5%的KNO3溶液对精子能起到激活作用,且激活作用随着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质量分数为1%~4%的MgCl2溶液对厚壳贻贝精子的激活作用不明显,只有在质量分数为5%时该溶液才能激活少许精子.除质量分数为1%和5%的KCl溶液不能激活厚壳贻贝精子外,质量分数为2%~4%的该溶液均能激活厚壳贻贝精子,质量分数为3%时该溶液对厚壳贻贝精子的激活率最高.质量分数为1%~3%的NaCl溶液能激活厚壳贻贝精子,而质量分数为4%和5%的NaCl溶液不能激活厚壳贻贝精子.Na+、K+和Mg2+溶液均能改变厚壳贻贝精子细胞膜的通透性,对该精子起到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沿海海域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软体动物尤其是双壳贝类响应重金属污染胁迫的研究发展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金属硫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富含半胱氨酸(Cys)的小分子蛋白,具有结合金属离子的能力,能有效调节生物体细胞内的金属离子平衡,具有清除自由基,重金属解毒的功能,关于厚壳贻贝MT蛋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首次利用RT-PCR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克隆了厚壳贻贝MT-10蛋白c DNA全长(Mc-MT-10),其包含101bp的5′UTR区,108bp的3′UTR区以及222bp的ORF区,编码73个氨基酸。经比对发现Mc-MT-10富含Cys,且具有9个软体动物中常见的CXC结构以及CKCXXXCXCX结构,系统进化树中同科或属中MT-10聚合成一个分支,显示出高度保守性。采用Q-PCR技术分析了MT-10 mRNA在Cu~(2+)胁迫下厚壳贻贝外套膜及消化腺中表达变化,结果表明Mc-MT-10 mRNA在Cu~(2+)胁迫下两种组织中的表达量急剧升高,说明Cu~(2+)能够诱导Mc-MT-10 mRNA的表达,并且表现出诱导具有阈值性特点。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厚壳贻贝MT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为厚壳贻贝抗重金属污染新品种选育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以嵊泗列岛海域2+龄厚壳贻贝同生群养殖个体、同域生长的1+龄紫贻贝同生群养殖个体以及混于厚壳贻贝和紫贻贝养殖筏架中的"杂交贻贝"为实验对象,以壳宽SW、壳长SL、壳高SH(BD)、OA(壳顶至韧带末端的直线距离)、OB(壳顶至壳背面最高点的直线距离)、OC(壳顶至壳后端最远点的直线距离)、OD(壳顶至壳高性状在腹缘的落点的直线距离)、AB(韧带末端至壳背缘最高点的直线距离)、BC(壳背缘最高点至壳后端最远点的直线距离)、CD(壳后端最远点至壳高性状在腹缘的落点的直线距离)为贝体框架变量,采用多元分析方法系统比较了三者贝体框架性状对壳重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3种实验贝壳重的变异系数均大于各贝体框架性状,"杂交贻贝"各测定性状的变异系数均为最大,而厚壳贻贝和紫贻贝间则均接近;(2)3种实验贝各贝体框架性状与壳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三者中仅"杂交贻贝"各贝体框架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经通径分析,厚壳贻贝被保留的3个贝体框架性状与壳重的复相关指数为0.868,它们对壳重的直接作用呈OC>SH>SW,紫贻贝被保留的2个贝体框架性状与壳重的复相关指数为0.700,它们对壳重的直接作用呈OC>SW,"杂交贻贝"被保留的3个贝体框架性状与壳重的复相关指数为0.931,它们对壳重的直接作用呈SL>SH>OA;(4)经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用于估算厚壳贻贝、紫贻贝和"杂交贻贝"壳重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
以壳长SL、壳宽SW、壳高SH(BD)、OA(壳顶至韧带末端的直线距离)、OB(壳顶至壳背面最高点的直线距离)、OC(壳顶至壳后端最远点的直线距离)、OD(壳顶至壳高性状在腹缘的落点的直线距离)、AB(韧带末端至壳背缘最高点的直线距离)、BC(壳背缘最高点至壳后端最远点的直线距离)、CD(壳后端最远点至壳高性状在腹缘的落点的直线距离)为贝体框架变量,采用多元分析方法系统比较了嵊泗列岛海域厚壳贻贝、紫贻贝和"杂交贻贝"贝体框架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所涉9项贝体框架特征指标中,紫贻贝与厚壳贻贝间无显著差异的指标仅为L5(OC/SL)和L7(AB/SL)(P0.05),而"杂交贻贝"各项指标则均与厚壳贻贝和紫贻贝具显著差异(P0.05),厚壳贻贝和紫贻贝变异系数大于10%的指标均仅为L7(AB/SL),而"杂交贻贝"则仅为L3(OA/SL);(2)厚壳贻贝与紫贻贝间的欧氏距离最短(P0.05),仅为0.160;厚壳贻贝与"杂交贻贝"间和紫贻贝与"杂交贻贝"间的欧氏距离相近(P0.05),分别为0.452和0.418;(3)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3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2.928%,其中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三主成分可依次归为与滤食功能区水平剖面占比相关的贝体框架因子,与消化功能区水平剖面占比相关的贝体框架因子,和与消化功能区垂直剖面占比相关的贝体框架因子,通过第一主成分仅能较清晰地区分厚壳贻贝和"杂交贻贝";(4)采用逐步判别法,以判别贡献率较大的L1(SW/SL)、L3(OA/SL)、L4(OB/SL)、L5(OC/SL)、L6(OD/SL)和L7(AB/SL)为自变量,所建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可较清晰区分厚壳贻贝、紫贻贝和"杂交贻贝",三者的判别准确率依次为94.6%、94.6%和100%,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6.4%。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样品在冷冻保存过程中的蛋白变化情况,作者采用直接冷冻法、添加海水冷冻法、蛋白裂解液冷冻法等分别对保存1周至6个月的厚壳贻贝样品蛋白提取的不同效果进行了比较。SDS-PAGE胶结果显示,3种冷冻保存方法均出现4个有规律条带(a、b、c、d),其相对分子量依次约为55、46、38和26kDa。SDS-PAGE蛋白条带灰度值的检测结果表明,1个月内蛋白裂解液法保存的样品最佳;直接冷冻法和添加海水冷冻法的研究发现保存过程中的蛋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解现象,因而可能不适宜用于该种稚贝样品的保存。 相似文献
8.
采用TRIZOLReagent提取厚壳贻贝血细胞总RNA,分离纯化mRNA,在此基础上以pCMV sport6质粒为载体通过Gateway技术构建了高质量的厚壳贻贝血细胞cDNA文库,以期获得厚壳贻贝血细胞的EST序列标签以及可能的免疫相关功能基因序列。从文库中随机挑选28个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及在线BLAST分析。结果表明,在28个随机克隆中,有4个克隆为rRNA基因,7个克隆为未知基因,推测是新基因,17个克隆为功能基因,包括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热休克蛋白,金属结合蛋白,肌动蛋白等。以上研究结果为筛选厚壳贻贝免疫相关的新基因,深入研究厚壳贻贝免疫相关因子的分子多样性及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肠道细菌形成的微生物被膜对贝类附着的作用,从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成体肠道中分离10株肠道细菌,调查厚壳贻贝肠道细菌形成微生物被膜特性,分析微生物被膜密度、细菌种属与厚壳贻贝稚贝附着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有肠道细菌均可有效促进稚贝附着。其中,Paracoccus sp.1微生物被膜诱导的稚贝附着率最高(61%),且微生物被膜膜厚较厚,细菌分布较密集;仅5株肠道细菌Roseovarius sp.1、Winogradskyella sp.1、Tenacibaculum sp.4、Bacillus sp.5和Nonlabens sp.1的被膜密度与附着显著相关(P0.05)。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肠道细菌诱导附着率与其种属无关。本研究表明源于厚壳贻贝成贝肠道细菌可以促进其稚贝的附着,说明肠道细菌对厚壳贻贝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肠道细菌与厚壳贻贝相互作用和推动该种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实验生态方法研究了厚壳贻贝对8种常见的重金属生物积累和释放情况,得出了厚壳贻贝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系数、生物半衰期及生物富集曲线.结果表明:到积累实验结束时,厚壳贻贝对Pb、Zn、Cd、Cr、Ni、As和Hg的生物富集系数分别是45.01、79.65、71.67、15.21、7.91、2.45和44.65.以积累实验结束时的生物富集系数为基准,厚壳贻贝对这几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为Zn〉Cd〉Pb〉Hg〉Ni〉Cr〉As.到释放实验结束时,厚壳贻贝对Cu、Pb、Zn、Cd、Cr、Ni、As和Hg的生物半衰期分别是43.6、29.1、38.1、31.0、26.5、35.6、127.6、36.1d.以释放实验结束时的生物半衰期为基准,厚壳贻贝对这几种重金属的释放速度呈Cr〉Pb〉Cd〉Hg〉Ni〉Zn〉Cu〉As,而且厚壳贻贝是Hg、Pb、Zn和Cd的净积累者.因此,厚壳贻贝是比较理想的重金属Hg、Pb、Zn和Cd污染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