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山东半岛沿岸的大振幅假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山东半岛沿岸12个验潮站的水位资料曲线,摘取了各站的假潮参数,并对该区域沿岸大振幅假潮变化做了统计分析,给出了假潮的基本特征-发生频率,月出现率,振动周期,延时和峰值出现的时刻,分析了假潮周期的谱型,最后还讨论了大振幅假潮形成的初步原因。 相似文献
2.
1引言潮汐周期以外的大振幅水位波动(即大振幅假潮),在老虎滩澳时有发生.老虎滩澳位于大连湾侧,是一半封闭深度较浅的三角形小海湾(图1).验潮站位于湾的左岸,距湾顶约1km,水深2.8 m.据统计,1980~1994年15年间出现波高大于20 cm的假潮共61次.波高超过40 cm的为12次.较大振幅事件发生在1994年7月3日,其最大波高为91cm,谱分析显著周期为10 min。 类似这种小海湾的大振幅假潮在世界其他港湾也经常观测到.其中,以中国的龙口港、日本的长崎港和巴利亚里群岛西岸的锡尤达德拉(C… 相似文献
3.
4.
山东半岛两港湾假潮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70~1996年某验潮站(1)和1964~1995年某验潮站(2)水位自记曲线资料,分析了这两个港湾假潮(振幅大于20cm)的基本特征,给出了假潮出现的频数、周期、延时和峰值出现的时刻,还讨论了假潮的类型及成因。 相似文献
5.
龙口湾大振幅假潮形成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口湾是出现假潮比较显著的海湾之一。据统计,1972~1981年,平均每年出现6次〉40cm的振动,其中1980年9月1日观测到水位振动的最大振幅达293cm,同日的气压波也有7hPa的起伏。用数值模拟方法,初步探讨了气压扰动与1980年9月1日 在龙口湾观测到的假潮之间的定量关系,证实,在龙口湾中出现的大振幅假潮的确是由于移动气压波扰动激起湾外长波传入湾内发生共振所引起的。直接由气压波扰动很难引 相似文献
6.
对渤海、黄海主要港湾发生姝振幅大于50cm(龙口港湾取振幅大于80cm)的65次假潮过程与地面天气图进行对比分析,着重分析了伴随大振幅假潮过程的天气形势。分析结果表明:(1)龙口港湾22次大振幅假潮中有19次与雷暴天气(其中有3次伴随有飑线,1次还伴有龙卷)有关,2次与大风天气有关,1次由外海雷暴引起;因此得出雷暴、飑线是引起大振幅假潮的主要原因:雷暴强弱和持续时间长短变化,导致假潮振幅大小及持续时间长短变化;雷暴的季节变化引起大振幅假潮的季节变化;雷暴发生的局地性导致假潮出现的局地性;雷暴传播方向的不同引起大振幅假潮的周期不同。(2)北方气旋型和江淮气旋及西南倒槽型这两种天气类型有利于产生雷暴,并导致大振幅假潮的发生。这两类分别用62个例的46.8%和17.7%。 相似文献
7.
龙口湾是出现假潮比较显著的海湾之一,据统计1972-1981年间,平均每年出现6次40cm以上的振动,1980年9月1日观测到水位振动的最大振幅达293cm,同日的气压波也有7个hPa的起伏.本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初步探讨了气压扰动和在龙口湾1980年9月1日观测到的假潮之间的定量关系,证实了在龙口湾中出现的大振幅假潮的确是由于移动气压波扰动激起湾外长波,传入湾内发生共振所导致的.直接由气压波扰动很难导致大振幅假潮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根据山东半岛沿岸12 个验潮站的水位资料曲线,摘取了各站的假潮参数(周期、振幅、延时和峰值出现时刻),并对该区域沿岸大振幅假潮变化做了统计分析,给出了假潮的基本特征——发生频率、月出现率、振动周期、延时和峰值出现的时刻;分析了假潮周期的谱型,最后还讨论了大振幅假潮形成的初步原因。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