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73篇 |
专业分类
海洋学 | 12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于1997年11月,在广东省汕头地区饶平县海面采集棕囊藻,采用显微观察和光谱分析方法,进行形态特征与毒素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种藻具有两处不同的藻体形态:一种是不运动的球形群体,外具胶质被,群体内的细胞有近千至数万个,每个细胞有2-3个黄褐色的叶绿体;另一种是游动的单细胞,具有两根几乎等托的鞭毛和一根短的定鞭丝,常呈球形,将反复冻融或冷冻干燥的藻细胞经有机溶剂提取,用新鲜牛血球测定显示出强的溶血 相似文献
2.
3.
河豚毒素及其微生物起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河豚毒素是一种强毒性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最初是从豚科鱼中发现,故1909年被Tahara命名为Tetrodotoxin.本文介绍了TTX的化学特性,毒性作用机制、药理作用、检测方法,在不同生物种中的分布,能产生TTX的微生物种类,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TTX微生物起源学说的国内外最近研究报道,并提出了TTX微生物起源学说的应用前景及今后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5.
于1998年9月在青岛鲁迅公园附近礁石区采集紫贻贝(Mytilus edulis),采用实验室培养的方法,初步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产生的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在其体内累积、转化与排出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累积实验阶段,紫贻贝内脏的和肌肉中的PSP毒素含量均随实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累积实验结束时,平均每只贝体内的PSP毒素含量为13.40nmol,毒性水平为12.24ugSTXEq/100g,紫贻贝内脏中的毒素含量远远高于肌肉,内脏中PSP毒素占贝体内PSP毒素总量的97.5%。在8天的排出实验阶段,贝体内的PSP毒素总量呈下降趋势,实验结束时,PSP毒素共排除了约50%,每天排除率约为9%。 相似文献
6.
7.
中国沿岸染毒贝类的麻痹性毒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96年11-12月对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岸海域的24个采样点,1997年6-7月对舟山群岛,大亚湾,大鹏湾3个重点海域的23种经济贝类体中的麻痹性毒素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岸贝类的麻痹性毒素(PSP)含量从未检出到每百克肉含PSP403MU。在4个海区中,以南海海区贝类麻醉毒素的检出率为最高,上述2个采样期的检出率分别为42.1%和28.6%,黄海海区贝类抽提液的毒性试验均未 相似文献
8.
对长江口海域的赤潮发生形势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探讨了长江口海域赤潮灾害的成因及其防治对策。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是我国赤朝高发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赤潮发生越来越频繁,赤潮生物种类增加,2002年首次发生了有毒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赤潮,赤潮危害程度在增大,这与长江口海域的环境和生物条件、河口最大军浊带、长江上游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长江口海域赤潮高发区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同时河口海域甲藻孢囊也是赤潮发生的种源。建议建立赤潮立体监测体系、赤潮信息管理系统、海产品赤潮毒素卫生检疫制度和赤潮应急响应机制,全面加强长江口海域的赤潮监控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对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于199芹年10月从香港海域底泥分离后于实验室人工培养的塔玛亚历山大藻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麻痹性贝毒的组成;按照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的小白鼠生物检定标准方法测试其毒性。结果表明,所含毒素成分主要是膝沟藻毒素-2(GTX2),含量为94.13×10-12g/cell;次要成分是膝沟藻毒素-4的N-磺基氨基甲酸衍生物C4,含量为15.67×10-12g/cell,测得其毒性为(3.23-4.11)×10-6MU/Cell。研究表明,所用的微藻麻痹性贝毒的提取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都比较容易和有效。 相似文献
10.
水母 (Jellyfish)属于腔肠动物门 ,广泛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及热带海域 ,是海洋杂食性生物。我国除北海分布偏少以外 ,大部分海域都广泛存在。自古以来 ,水母既能供人食用 ,又可入药为人治病,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 ,如气味咸温 ,无毒 ,主治妇人劳损 ,积血带下 ,小儿风疾 ,丹毒 ,汤火伤等[1]。水母的刺丝囊中含有毒素物质。当水母大量存在时 ,人们在海上的活动如捕捞、游泳、养殖等将受到干扰 ,当水母刺到人时 ,轻则皮肤红肿 ,疼痛 ,重则死亡 ,因此它成为沿海地区伤人动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日本一核电站曾因大量水母而被迫停机。另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