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完全免费   166篇
  海洋学   30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海岸线分维的地质意义浅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自曼德布罗特1967年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这一著名论文以来,分形几何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当然,分形几何做为一个新学科或新理论,对其自身及其应用等问题也不乏争论。本文在对渤海西北岸线分形几何特征的研究过程中,不仅用分形几何理论描述了岸线的自然特征,更重要的是着重探讨了岸线分维数所隐含的物理及地质意义,其一是岸线分维与侵蚀及淤积的关系;其二为岸线分维与控岸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海岸侵蚀和海岸线管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我国30 000km多的海岸线上海岸侵蚀后退问题相当普遍,海岸的后退侵蚀给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近处来随着海平面上升及河流径流量减少引起入海泥沙量减少,海岸侵蚀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海岸线管理就是针对海岸锓蚀而提出来的一项管理政策。本文在对中国海岸侵蚀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成功的岸线管理经验提出了关于海岸线侵蚀管理中的若干概念、海岸线管理的技术和理论支持以及海岸带立法和海岸线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海岸线遥感调查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孙美仙  张伟 《台湾海峡》2004,23(2):213-218,i001
本文论述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海岸线信息提取的实现方法,提供了完整的遥感调查技术路线,确定了海岸线的遥感解译标志和解译原则,完成了福建省海岸线信息解译工作.利用TM卫星遥感资料解译得出福建省大陆海岸线长度为3102km,其中淤泥海岸约740km,沙滩海岸约268km,基岩海岸约1367km,人工海岸约695km,河口海岸约32km.  相似文献
4.
黄河口径流、泥沙、海岸线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项目研究了黄河口近半个世纪径流量与输沙量的变化,廿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水、沙量呈明显递减,预测今后廿年黄河口多年平均径流量不会超过150~200×108m3,多年平均输沙量不超过5~7×108t.在研究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历史变化的基础上,结合预测的水、沙量,用地貌模拟法预测了今后廿年黄河三角洲0m海岸线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5.
取自堤下部的^14C平均校正年龄表明,渤海湾西岩沿现代海岩线展布的第一道贝壳堤(Ⅰ堤)的初始年龄约在900~700calBP/AD1050~1250,堤的发育延续至18、19世纪。以入^14C数据因取样位置不当(一般取自堤的中部),不能用于支持文献中关于该堤起始时间的;但是这批数据连同文献中获自岸外残存贝壳碎屑堆积层的数据,暗示隋、唐贝壳堤存在的可能性。近1千年来该地区贝壳堤的发育反映了海岩线的重  相似文献
6.
海岸线分维数计算方法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海岸线是分形领域最传统的研究课题,但是在目前的海岸线研究中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且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海岸线分维数不同计算方法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不同计算方法计算所得的分维数之间是否具有可比性,在概述海岸线分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使用量规法、网格法计算所得海岸线分维数结果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差异,文中利用量规法计算所得的海岸线分维数结果大于使用网格法计算所得的海岸线分维数结果。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及其环境地质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1855、1954、1976年和1992年的高潮线对比分析黄河三角洲海岸线的整体变化情况,表明在行河岸段,海岸线迅速向前淤进,而在非行河段,由于风浪、海流等侵袭,岸线后退,采用1976、1982、1987、1990年和1995年海区实测水深资料,以-2m等深线的变化来研究清水沟流路河口三角洲岸线的动态变化过程,发现河口造陆速度已逐渐变慢,反映出河口尾闾从初期发育走向萎缩的趋势。岸线变化的环境地质效应表现在多方面,对下游河道中淤影响最重要的是河床主槽持续淤积及同流量水位的抬升所带来的防洪风险的增大。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地区第四纪海进与岸线变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上百个钻孔的岩性岩相资料及数十个钻孔的微体古生物、地下水化学及土壤易溶盐等方面的分析资料,结合古地磁、~(14)C测年成果,讨论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第四纪海进、海退特征及海进对地下咸水形成与分布的影响,勾划了全新世海进盛期此区的海岸线,讨论了全新世海岸线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9.
海岸线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线位置的确定是海岸带和海岛礁测绘的重要内容。快速而准确地监测海岸线的动态变化对于海域的使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动态、大范围、宏观等突出优势。重点介绍了基本遥感影像提取瞬时水边线,通过潮位校正进而提取海岸线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基于潮间带DEM和潮汐模型的海岸线提取方法,分析了各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并就其存在的不足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海岸线长度与分维在不同比例尺地图上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结合国内外海岸线分形研究进展,以江苏省海岸线为例,系统地探讨了不同比例尺地图上海岸线长度与分维的变化及其规律。指出海岸线长度与地图比例尺之间存在有IgL=aIgk b的基本关系;其次,对于同一条海岸线来说,使用量规法和网格法计算所得分维结果是不同的,使用量规法的计算结果大于使用网格法的计算结果;再者,在不同比例尺地图上,同一海岸线的分维是不同的,随着地图比例尺的逐渐变小,海岸线分维相应地逐渐变小,且在不同比例尺间使用量规法计算所得海岸线分维结果的差值大于使用网格法计算所得海岸线分维结果的差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