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完全免费 | 261篇 |
专业分类
海洋学 | 49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近岸海域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总被引:99,自引:6,他引:93
根据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普遍受营养盐限制的特征,提出了潜在性经的概念,并在此 提出了一种新的富营养化分级标准及相应的评价模式,运用该模式分别评价了厦门海域及中国近海的富养化程度。结果表明,厦门东海域敞 于贫营养水平,而西海域则为磷限制潜在性营养水平;与厦门西海域相近,中国近海主要河口、海湾总体上处于磷限制或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1999年5月在长江口及周围海域进行了环境调查,通过对该海域的浮游植物,叶绿素,营养盐,温度,盐度等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场实验和室内模拟实验,对本海域浮游植物的营养限制状况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受冲淡水流量,流向和水体垂直分层的影响,冲淡水影响的范围和磷限制的范围相对于1998年11月均有所扩展,现场对26号站的加富实验直接证帝了磷的限制作用,室内对26,41号站位的营养加富实验也均证实了磷限制的结论,根据浮游植物的需求和营养盐的补充情况,将该海区划分为:近河口区,冲淡区,台湾暖流影响区和黄海沿岸流影响区,本次调查处在春季水华的结束阶段,因而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种类数比1998年11月偏低。 相似文献
3.
根据 1 962年— 1 998年 81个航次的调查和历史资料 ,讨论了胶州湾营养盐及其结构的长期变化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近 40年来 ,胶州湾无机N和P浓度分别增加了 3.9倍和1 .4倍 ,DIN/PO4 P摩尔比从 1 5 .9± 6.3增加到 37.8± 2 2 .9,SiO3 Si浓度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高的DIN/PO4 P比例和很低的SiO3 Si/PO4 P比例 ( 7.6± 8.9)及SiO3 Si/DIN比例 ( 0 .1 9±0 .1 5 )表明 ,胶州湾营养盐结构已经从比较平衡到不平衡。根据化学计量营养盐限制的标准 ,DIN和PO4 P作为胶州湾浮游植物限制因子的可能性已经减少或消失 ,SiO3 Si限制已经增加。营养盐结构的变化已经导致大型硅藻的减少和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的变化 ,大型硅藻可能趋向于小型化。胶州湾生态系统的这些变化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4.
5.
大亚湾海区营养盐的变化及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2
根据1999年1月(冬),4月(春),7月(夏)和10月(秋)4个季节对大亚湾海区的监测,选用一种新分类分级的营养化评价模式,评价了大亚湾海区的富营养水平;根据历史资料,分析了大亚湾海区近十多年来氮,磷营养盐的变化趋势,并与中国沿海几个海湾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区冬,春、夏三季的水质属贫营养水平,秋季有个别站位水质属磷限制中度营养水平和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大亚湾海区水中总溶解无机氮(TIN)呈逐年增加趋势,而磷酸盐(PO4-P)则呈逐年下降趋势,在中国沿海几个海湾中,大亚湾水中营养盐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6.
7.
对1998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烟台四十里湾发生的大规模赤潮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赤潮发生面积约为100km^2,其原因种为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 sanguineum,密度高达1560ind/ml,是我国首次记录的由该种生物引起的规模赤潮。大量衰亡赤潮生物的分解消耗水体的溶解氧,引起下层水体严重缺氧,导致养殖的扇贝大批死亡。赤潮的成因主要是大量陆源有机物、营养盐类的排入和大规模贝类筏式养殖的自身污染,为赤潮生物的暴发性增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适宜的水文气象条件亦为赤潮的发生提供良好的物理环境。 相似文献
8.
根据 1 985年 8月的调查资料 ,讨论了长江口上升流海区的生态环境特征。研究表明 ,在长江口外 ,大约在 1 2 2°2 0′— 1 2 3°1 0′E、31°0 0′— 32°0 0′N海区存在着明显的下层高盐冷水的抬升现象 ;伴随这种上升运动 ,于 5— 1 0m层 ,在上述高盐冷水区明显地存在一个低溶解氧、高营养盐区。资料表明 ,该低氧、高营养盐海水不是直接来自表层的长江冲淡水 ,而是来自深底层的变性后的台湾暖流水。分析表明 ,长江口外的浮游植物高值区的分布位置与上升流区基本一致 ,两者比较浮游植物高值区略向东南方向偏移约 1 5— 2 0km。作者认为形成这种偏离现象的原因可能与上升流中心区水温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1营养盐限制因子的热点海洋中的几种元素 ,最引人关注的营养盐N ,P ,Si和Fe对浮游植物生长是非常重要的 ,就象陆地上给植物施肥一样 ,营养盐限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在一些海域加了N ,P ,Si,Fe,浮游植物生长就会旺盛、迅速。因此 ,这些营养盐对海域中浮游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的限制作用。营养盐N ,P ,Si,Fe从海上的大气层、海底的上升流以及从陆地的河流中提供 ,从而决定了在海洋表面新的有机物质生产的速率 [8]。这样 ,希望减少大气的CO 2,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增加限制营养盐的更大有用性是提高了海洋表面的初级生… 相似文献
10.
从长江口1990年6月的一次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中营养盐含量变化可见,由于潮汐的作用,观测水域各营养盐要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周日波动特征,其中,NO3-N在一个潮周期内变化幅度可达1倍以上。赤潮发生时表层水体NO3-N,PO4-P和SiO3-Si值都呈下降趋势,降幅最大的PO4-P达3倍上;N/P值则急剧上升,峰值为450。随着赤潮肖亡,NO3-N,NO2-N和SiO3-Si浓度很快恢复正常,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