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静注、肌注和口服氟苯尼考在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所得数据用MCP-KP程序分析。结果表明,3种给药方式的血药经时过程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符合一级吸收二项指数方程,血窦注射、肌肉注射、口服药饵的时间对药物质量浓度的理论方程分别是:C血注=16.38e-2.58t 0.32e-0.1t,C肌注=18.7e-2.57t 0.26e-0.12t,C药饵=15.08e–1.49t 0.65e-0.09t–15.74e–10.38t。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分别是:吸收半衰期(t(1/2)α)为0.269,0.270和0.465h,消除半衰期(t(1/2)β)为6.921,6.494和7.903h,表观分布容积(Vβ)为1.287,1.293和2.421L/kg,总体清除率(Cs)为0.129,0.138和0.213L/(h·kg),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为0.755,0.681和0.666L/(h·kg)。肌肉注射和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F)分别是90.20%和97.58%。 相似文献
3.
采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推荐的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对产于大连、深圳、广西北海和福建厦门海域的贝类进行麻痹性贝毒检测,选取部分有毒样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毒素成分分析。小白鼠生物检测法检测结果表明,样品消化腺毒素含量为0—25.3MU/g,剔除消化腺的其他贝类软组织均没有检测到PSP的存在。消化腺和其他软组织的毒力加权平均值为0—2.6MU/g,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的限定值4MU/g。大连海域染毒样品的检出率为50%,在四个海域中最高,福建海域检出率则最低。高效液相色谱毒素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和广西北海海域贝类所含PSP成分相似,包含有C毒素(C1/2),GTX毒素(GTX1—4)和STX,而大连海域贝类含有的毒素组分与前两者有较大差异,且随贝类采集的不同时期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氟苯尼考在九孔鲍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初步研究了新型抗菌兽药氟苯尼考(florfenicol)在健康九孔鲍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鲍血淋巴中氟苯尼考含量的可靠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5.69%,最低检测限0.05μg/cm3.以20×10-6(m/m)剂量对九孔鲍腹足单次肌注,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原理(SMT)处理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21.25mg/(h.dm3),平均滞留时间(MRT)为2.41h,清除率(C lB)为0.94dm3/(kg.h),稳态表观分布容积[Vd(ss)]为2.27dm3/kg,消除半衰期(t1/2β)为3.61h.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在九孔鲍体内吸收良好,分布广泛,代谢消除快.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海洋沉积物样品多环芳烃分析中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用超声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海洋沉积物中16种优先监控的多环芳烃(PAH s)的方法。本方法采用丙酮作为萃取溶剂,在超声波作用下萃取出泥样中的PAH s,萃取液经浓缩后直接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经对色谱条件和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后,各PAH组分的线性范围为1~500 ng之间,相关系数0.9921~0.999,检出限0.1~4.6 ng,达到海洋沉积物PAH s的检测要求。运用本法对粤东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表层沉积物PAH s进行检测,各PAH组分加标回收率为69.2%~108%,总平均达89.2%,相对标准偏差为0.5%~10.3%。本方法只需要萃取、浓缩和定容三个步骤,具有简便、迅速、高效、分析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海洋来源白浅灰链霉菌中环二肽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寻找新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从白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griseolus(A2002)中分离得到3个环二肽;利用理化及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环(丙氨酸-缬氨酸)[cyclo-(Ala-Val),1],环(丙氨酸-脯氨酸)[cyclo-(Pro-Ala),2]和环(脯氨酸-酪氨酸)[cyclo-(Pro-Tyr),3]。 相似文献
7.
腹泻性贝毒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条件改进及其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腹泻性贝毒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条件进行改变,使原来对实验条件要求苛刻的方法更适宜于一般的实验室使用,使其有可能替代国内目前常用的小鼠生物方法。井成功地运用于冬季大连海域贝类腹泻性贝毒的检测,首次报道了大连地区海域贝类腹泻性贝毒的主要成分大田软海绵酸的含量,其结果是2000年1—3月大连地区海域贝类腹泻性贝毒除个别海区外一般都末检出。 相似文献
8.
HPLC方法分析表层海水叶绿素a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ODS-2 Spherisorb C18反相HPLC分析柱,流动相A(体积比为80:20的甲醇,pH=7.2的0.5mol/L乙酸氨水溶液,0.01%BHT W:V)、流动相B(87.5:12.5的乙腈:水,0.01%BHT W:V)和流动相C(乙酸乙酯),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436nm,HPLC方法分析辽东湾表层海水中的叶绿素a含量。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限为10ng/L。对HPLC、荧光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叶绿素a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域四株亚历山大藻的毒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株采自中国不同海域的亚历山大藻所含有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Alexandriumcatenella(东海株)的主要毒素成分为C2毒素,占其所含毒素总量的88.39%,细胞毒性大小为1.08pgSTX·eq/cell,毒力较低;Alexandriumtamarense(东海株)的毒素组成与A.catenella(东海株)的基本相同,但多含了一种膝沟藻毒素(GTX4),含毒量也比较低,细胞毒性大小为1.58pgSTX·eq/cell;Alexandriumminutum(台湾株)只检测出4种膝沟藻毒素(GTX1,2,3,4),其中GTX2,3摩尔百分比占到总量的75.42%,细胞毒性大小为21.32pgSTX·eq/cell;Alexandriumtamarense(南海株)毒素成分有9种,其中GTX4,6占据主要成分,占其所含毒素总量的54.92%,细胞毒性大小为5.01pgSTX·eq/cell。 相似文献
10.
大气气溶胶中若干有机物的含量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探讨青岛近岸大气气溶胶中多芳烃类化合物的浓度水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分析了青岛近岸大气气溶胶中的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水平,共检出13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总量(∑PAHs)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呈现春季<秋季<冬季的特征,人类活动可能是其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