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6篇
  免费   981篇
  国内免费   1351篇
测绘学   139篇
大气科学   988篇
地球物理   321篇
地质学   3133篇
海洋学   52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29篇
自然地理   30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9年   3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9篇
  1939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山是全球第二大金矿富集区,世界级和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东西成带横贯中国新疆中部—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构成巨型跨境金成矿带。天山巨型跨境金成矿带和重要金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成矿的控制要素、找矿勘查的标志都是学术界和工业界高度关注的重大地质和找矿问题。通过广泛、深入地文献调研和境内外天山较全面野外地质矿产调查与研究,本文认为中-哈-吉-乌天山大规模金成矿主体形成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陆块拼贴变形过程,部分形成于中—晚二叠世陆内走滑变形过程。中天山南、北缘古缝合带及其附近的大型脆性/韧-脆性变形带是巨量金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多期叠加复合成矿是天山变形带容矿金矿床的显著特征。地壳初始富集、构造变形活化、岩浆热液叠加是天山变形带容矿金矿床的主控因素。“碳质细碎屑岩+脆韧性变形带+海西末期岩体”是中-哈-吉-乌天山变形带容矿大型-超大型金矿的找矿标志组合。  相似文献   
2.
中亚造山带西部西准噶尔地区红山花岗岩体内部发育多期似岩墙状安山质暗色条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化学与同位素分析表明,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成年龄、相同的源区和相似的形成过程。其中,具有不规则状或环状形态的暗色条带,其锆石U-Pb年龄为319.1±2.9 Ma和313.3±2.4 Ma,远大于红山岩体花岗岩锆石结晶年龄(305~301Ma),可能是红山岩体侵位过程中所捕掳的围岩;具有线性展布特征的安山质暗色条带,其锆石U-Pb年龄为295±2Ma,形成于红山岩体侵位之后,构成伸展岩墙群。红山岩体中的安山质暗色条带和线状岩墙群具有相似的岩石化学组成,富SiO_2(56.48%~63.09%)、MgO(3.56%~6.31%),具有高的Mg#值(51.74~62.40)及Na_2O/K_2O值(1.34~3.43);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REE)配分模式呈明显的右倾型,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Ba、U、Sr,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Th、Nb、Ce、P和重稀土元素,具较弱的负铕异常;其同位素组成特征为(~(87 )Sr/~(86 )Sr)i=0.703295~0.703620,(~(143) Nd/~(144) Nd)i=0.512612~0.512618,εNd(t)=6.91~7.62,(~(206) Pb/~(204) Pb)t为17.6883~17.9876,(~(207) Pb/~(204) Pb)t为15.5313~15.5686,(~(208)Pb/~(204)Pb)t为37.4460~38.0581。它们具有与赞岐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总体表现出与弧岩浆作用相关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具有共同的物质来源,为准噶尔洋板片俯冲消减后同一地幔源区在不同阶段的产物。其中,形成于弧岩浆作用时期的赞岐岩(319~313 Ma),构成与岛弧花岗岩类伴生的环状似岩墙状安山质暗色条带;形成于后造山伸展岩浆作用晚期的赞岐岩(~295Ma),构成与达拉布特左行走滑作用相关的陆内伸展岩墙群。安山质暗色条带(岛弧火山作用)、红山岩体(后造山伸展)和线状岩墙群(陆内伸展)记录了西准噶尔红山地区洋陆转换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江南造山带(湖南段)金矿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地块—华夏地块经历武陵期—雪峰期增生造山-碰撞造山形成江南造山带,构成统一的华南板块,进入板内演化阶段。本文从构造-岩浆作用-沉积建造角度,结合地质年代学、古地磁、岩相古地理分析,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属陆内作用,造就了加里东期、印支期两次主要的金矿成矿事件。湖南雪峰山—幕阜山(俗称“金腰带”)加里东期和印支晚期金矿床分区成带产出,构成一条复合型造山型金矿带。区域性构造导矿、次级构造交汇或叠加控矿明显;矿石普遍发育条带状构造,属韧性剪切递进变形的产物。通过对区域成矿背景、金矿成矿理论,金矿床(体)地质特征,结合同位素地球化学、地质找矿成果及深部验证情况等多方面研究表明该成矿带深部找矿潜力巨大,2000 m以浅金远景资源量有望达到3000 t。  相似文献   
4.
伊朗扎格罗斯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造山带之一,前人对其构造演化历史的研究尚存争议。前陆盆地蕴藏着丰富的造山带热史信息,为研究造山带的隆升和剥露历史提供了重要途径。本研究选取位于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前缘中部的Kuh- E Bedush向斜和Kuh- E Murdeh向斜翼部出露的第三纪陆相红层(Agha Jari组)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1个粗砂岩样品进行磷灰石(U- Th)/He测试分析。11个样品共得到38个单颗粒年龄,年龄区间为0. 8~79. 9Ma。大部分样品的单颗粒年龄比较分散,表明这些样品没有发生完全热重置。相反,位于Murdeh向斜剖面最底部的样品,(U- Th)/He年龄小于其对应的地层年龄,并且集中分布在8. 3~6. 8Ma,表明该样品发生了完全重置并记录了最后一次剥露事件的时间。因此,我们认为扎格罗斯前陆盆地于晚中新世~7. 5 Ma经历了一期快速剥露事件。此外,我们发现未重置的(U- Th)/He年龄大致分布在四个时间段:晚白垩纪—早古新世、早—中始新世、渐新世、早—中中新世。根据所得热年龄并结合前人研究设定了三种不同的热史,正演模拟结果与实际样品拟合较好,由此推断出前陆中部Agha Jari陆相红层沉积物可能来自于:①晚白垩世以来以蛇绿岩套为主的仰冲体持续剥露;②萨南达季- 锡尔詹变质带(SSZ)渐新世和中新世逐渐加速的剥露;③渐新世末堆积在仰冲体之上的同造山期砾岩,在中新世的大规模逆冲作用下重新剥露。  相似文献   
5.
揭阳凹陷A区位于珠江口盆地东南部与台西南盆地西南部过渡区,属于中—新生代形成的断陷盆地。受制于缺乏基础资料(仅有二维地震),该研究区勘探工作一直未有进展。研究工作中充分利用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结合构造分析与烃源岩压力预测技术,完成区内地层发育、洼陷结构特征、烃源发育以及构造目标、岩性目标发育情况总结,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具备形成石油天然气的基本地质条件,勘探前景评价认为,研究区域具有可观的石油地质储量,是油气藏勘探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了解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argentinus)资源丰度年间变化规律,从而对阿根廷滑柔鱼的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管理打下基础。作者根据2012~2017年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生产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评价等数理方法对西南大西洋资源渔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7年间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渔场重心主要在经度上分布于58°W~63°W海域,纬度主要集中在41°~44°S、47°~48°S两个区域,高平均网次产量(10 t/网)的海域主要在57°W~67°W、41°S~42°S和57°W~67°W、44°S~50°S海域。灰色关联度表明:6年间,以2015年滑柔鱼资源状况最好,其次是2014年,2012年最差,2013年、2016年和2017年处于中间水平。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的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变化趋势可用于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陕西富平上奥陶统赵老峪组发育了一套与深水碳酸盐岩伴生的硅质岩沉积,其地化特征对揭示硅质来源及构造背景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区地层野外剖面实测、硅质岩岩石地化分析基础上,研究了该区硅质岩硅质来源及构造环境.赵老峪组岩性以深灰色薄板状灰岩为主,夹层状放射虫硅质岩、砾屑灰岩、砂屑灰岩、含斑块灰岩和火山凝灰岩,其中硅质岩呈隐晶质-微晶质,含放射虫化石.样品Al/(Al+Fe+Mn)均值0.68,MnO/TiO2均值0.18,ΣREE均值46.41,δCe均值0.95,δEu均值1.13,LaN/YbN均值1.15,LaN/CeN均值1.08,显示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硅质来源主要为陆源来源.结果表明赵老峪组硅质岩发育于奥陶纪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背景下,形成于华北地块南缘与北秦岭之间的二郎坪弧后前陆盆地北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8.
西南印度洋63.5°E热液区是在超慢速扩张洋脊发现的首个超镁铁质岩热液系统。对取自该区的热液硫化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热液区硫化物为富Fe型高温硫化物,且经历了较深程度的氧化蚀变,大量中间态的Fe氧化物充填在硫化物矿物间的孔隙及内部解理中;这些硫化物相以白铁矿为主,其次是等轴古巴矿和少量铜蓝,缺乏黄铁矿、闪锌矿。据推断,该区的热液成矿作用分为4个阶段:低温白铁矿阶段→高温等轴古巴矿阶段→自形白铁矿阶段→后期海底风化阶段(少量铜蓝以及大量的Fe的羟氧化物)。与之相对应,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硫化物的Fe含量较高(31.57%~44.59%),Cu含量次之(0.16%~7.24%),而Zn含量普遍较低(0.01%~0.11%);微量元素较为富集Co(328×10-6~2 400×10-6)和Mn(48.5×10-6~1 730×10-6)。该区硫化物中较高含量的Fe、Co与超镁铁质岩热液系统相似,明显高于镁铁质岩热液系统。独特的热液硫化物矿物学特征和元素组成可能与该区普遍出露的地幔岩、橄榄岩蛇纹石化作用以及拆离断层的广泛发育的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
华南陆缘是我国重要的矿产、地热资源区.晚中生代以来,在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地幔热对流活动共同作用下,该区出现多期岩浆-热事件和大规模爆发式成矿作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利用地表热流观测资料、地震剪切波资料、重力位球谐系数,计算了壳-幔温度结构,分析了动力学背景.计算结果表明:华南陆缘东南沿海地带,地壳10 km以浅温度达200℃以上,居里点温度475℃,莫霍面平均温度550℃.地壳浅层较热,花岗岩中放射性元素衰变放热是地壳浅层地下水热活动的重要热源,但地壳总体温度不高,为"冷壳热幔"型热结构.地幔中,90 km深度,温度950~1250℃;120 km深度,温度1050~1400℃;150 km深度,温度1200~1450℃;220 km深度,温度1500~1700℃."热"岩石圈底界深度在110~150 km之间,西深东浅.岩石圈内,地幔应力场为挤压-伸展相间格局;岩石圈之下,地幔应力场为一个以南昌为中心、长轴NE-SW向的椭圆.分析认为,晚中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导致华南陆缘在区域性SE向地幔对流背景上叠加局域性不稳定热扰动,在175~85Ma期间,上地幔物质向上流动,形成不同的岩浆活动高峰期.同时,岩石圈地幔受俯冲洋壳流体的影响,含水量高,黏度小,在地幔流切向应力场作用下,岩石圈底界由西向东"波浪"状减薄.现今岩石圈之下仍具备地幔小尺度热对流温度条件,但除地表浅层外,地壳整体温度不高,岩石圈构造稳定.  相似文献   
10.
李军  褚宏亮  李滨  贺凯  高杨 《中国岩溶》2020,39(4):453-466
文章在分析采矿型崩滑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得出西南煤系地层山区地下采动型崩滑灾害常发生在层状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地层组成的褶皱翼部和核部的陡崖带上,与地形地貌、地层结构与地下采矿工程活动等因素关系密切,并指出薄矿层开采诱发大型山体崩滑灾害的具体过程:①采空后覆岩顶板塌落—覆岩顶板离层,采空区上覆岩层内部及层间自下而上应力传递;②地下水运移通道形成,并加快更大范围岩体结构破坏及扩展,加速了岩体结构面的松动与破坏;③上覆岩层不均匀沉降导致坡脚压裂,山体大型岩体结构面逐渐拉剪或压剪变形扩展,最终山体发生累积损伤与大规模崩滑灾害。此外,传统经验公式的计算方法对此类采矿型崩滑灾害已不适用,建议开展西南煤系地层山区地质结构与地下采动诱发崩滑灾害的相互作用关系、薄矿层采空区上部山体累积断裂损伤—岩体松动、裂隙扩展-岩溶管道流、裂隙流变化的链式响应机制、地下采动型崩滑灾害评价方法等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以推动采矿型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