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2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的重大害虫,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因其具有远距离迁飞,繁殖力强等特点,条件适宜时常大面积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摸清棉铃虫生活习性、种群变化规律是棉铃虫防治的前提条件。由于棉铃虫是变温昆虫,气候条件对其生长发育、成灾机制等产生极大影响。因此,本文系统综述了气候变暖对棉铃虫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棉铃虫生长发育、体色变化、繁殖、滞育、飞行、越冬、与作物的互作关系等方面,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棉铃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北方劳德藻配子和复大孢子的产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1986年10月在厦门近岸采集北方劳德藻,从培养中观察其有性生殖和光对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藻只有宽度为26-40μm的细胞能形成配子和复大孢子;在光照条件下每昼夜只发生1次性化;雌雄配子以不同发育方式形成,配子发生呈现一定的时间程序;强光照和16h光周期最适于性化。由此得知,引起性化既依赖适当的细胞大小,又依赖光诱导的外部因素;产生两种精子数目是与精原孢囊的体积大小紧密相关;性化与光强度之间  相似文献   
3.
蜈蚣藻属是海膜科中最大的属。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我们详细观察了缢基蜈蚣藻(Grateloupia constricata)早期发育过程及生活史,研究了温度与光周期、温度与光照强度的交互作用对其盘状体发育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缢基蜈蚣藻孢子发育类型为“间接盘状体”类型;缢基蜈蚣藻生活史由单倍体的雌、雄配子体,二倍体的果孢子体和四分孢子体组成,为典型的同型世代交替;温度、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盘状体和幼苗的发育有显著影响,其中由温度与光周期、温度与光照强度交互实验得出:缢基蜈蚣藻早期发育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0℃、光照强度80 μmol photons/(m2·s) 和光周期16L:8D。本研究为缢基蜈蚣藻的种质保存、大规模栽培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光周期对松江鲈鱼生长和性腺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松江鲈鱼(Trachidermis fasciatus)生长和性腺发育的关键时期,挑选其同规格的幼苗分为长光照组(LL)与自然光照组(对照组,NL),研究光周期对其生长和性腺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将LL组与NL组分别设计3组平行,共计150尾。实验起始:LL组体质量:(3.7256±0.8236)g,全长:(6.2253±0.3687)cm;NL组体质量:(3.7179±0.7893)g,全长:(6.2053±0.3436)cm,组间体质量及全长差异不显著。经过76 d的光周期实验,在前中期体质量检测中,LL组体质量、全长大于NL组;最终LL组体质量:(29.0328±3.06437)g,全长:(13.2361±0.3861)cm;NL组体质量:(28.6639±2.4460)g,全长:(13.2684±0.6432)cm;LL组的肝指数均值为(9.1525±0.5053)%,相对于NL组的(5.2675±0.1504)%,为极显著(P0.001)。最终,LL组的性腺发育指数均值为(5.8150±0.1396)%,相对于NL组的(5.7625±0.3404)%,为极显著(p0.001)。LL组肝指数(HSI)、性腺发育指数(GSI)均显著高于NL组;卵巢从外观及卵径判断,LL组已发育至第V期,大部分卵粒饱满,卵粒清亮饱满相互黏连,而NL组卵巢为第IV期,颜色偏红且卵径显著偏小。LL组卵径均值为(1.2118±0.3136)mm,而NL组则为(0.8356±0.0935)mm,LL组卵径偏大(P0.001)。结果表明:在松江鲈鱼的幼鱼至成鱼阶段,即生殖洄游阶段,适当的延长光照对松江鲈鱼的性腺发育及肝脏能量储均存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光照强度、光周期、光质下对强壮箭虫的摄食强度和日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光周期和光质对强壮箭虫的摄食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与强壮箭虫摄食率的关系式为:Y=-5×10-7X2+0.0026X+1.0043.光强在2800lx时蒙古裸腹溞的摄食强度最高,为4.4 ind·d-1.光周期L∶D为12∶12时强壮箭虫对蒙古裸腹溞的摄食强度最高,在蓝光下强壮箭虫对蒙古裸腹溞的摄食强度和日粮均高于绿光组和黄光组.实验范围内,强壮箭虫的摄食强度与体长成正比,而日粮与体长成反比.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罗氏沼虾幼体摄食量及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1991年3-5月,在光周期L:D为4:20,8:16,12:12和24:0四种条件下以卤虫无节幼体作饵料,在三角烧瓶中对实验室孵化的罗氏沼虾通状休进行单只培养,测定各期状幼体的日摄食量和总摄食量,并观察幼体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特别是连续照明的条件与最短的光照时间条件相比,幼体的日摄食量增加40%-150%,育成的P1体重增大40%,且育成P1的时间缩短9d,而幼体完成整个  相似文献   
7.
The limited knowledge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maturation and reproductive seasonality of nemerteans is mostly obtained from field studies, and in many cases is conjectural. Few species have been studied under well-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In this work,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photoperiod on gonad development and spawning of Cephalothrix hongkongiensis were observed by rearing worm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photoperiods. Worms reared at 4℃ and 6℃ showed no growth or gonadal development, and all died within 109 days. At 8℃ and 12℃, gonads could be seen from 90 days to the termination of the 360-day experiment, but no spawning was observed. Worms maintained at 16, 24, and 28℃ showed both gonadal development and spawning, and matured faster at higher temperatures. Under a fixed temperature(16℃), photoperiod did not have any significant impact on maturation and spawning. It is likely that temperature plays a major role in regulating the maturation and reproductive cycle of C. hongkongiensis.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8个养狐场1997年养殖的100只种母狐和1998年养殖的244只种母狐的繁殖情况调查及气象条件分析,得出结论:北极狐是受光周期影响的季节性发情动物;北极狐配种前期和配种期属短日照期;妊娠和产仔期属长日照期;气温和降水异常波动间接影响北极狐繁殖。  相似文献   
9.
浒苔(Ulva prolifera)是构成黄海绿潮的优势种,通过构建浒苔稳定转化系统,可以为相关基因功能验证提供有力工具。本文以浒苔原生质体再生苗为材料,试验了对除草剂草丁膦和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现浒苔对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硫酸链霉素、Zeocin 4种抗生素不敏感,对氯霉素、潮霉素较敏感,对除草剂草丁膦极为敏感,进一步统计得出草丁膦对浒苔的半致死剂量(LD50)和95%可信限,发现敏感性与光周期明显相关。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筛选转化子、构建浒苔稳定转化系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厘清驱动植物物候变化的气候因子对评估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欧洲与北美地区木本植物的控制实验表明春季物候变化主要受冷激、驱动温度和光周期影响,但这3个气候因子是否对东亚地区木本植物的春季物候存在相似的作用仍需验证。论文选取了5种典型木本植物(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连翘Forsythia suspensa、荚蒾Viburnum dilatatum、玉兰Yulania denudata与东京樱花Cerasus yedoensis),利用生长箱对冬季休眠枝条的展叶过程开展了控制实验。实验设置了3种驱动温度(12 ℃、15 ℃、18 ℃)、3种冷激(3 d、38 d、59 d)以及2种光周期(10 h、14 h)处理,并利用分层贝叶斯模型建立了展叶始期与各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驱动温度每升高1 ℃导致展叶始期提前2.6 ~ 9.0 d,但展叶始期的温度敏感度随温度和冷激天数的增加而减弱。冷激也是影响木本植物展叶始期的重要因子。与冷激处理3 d相比,冷激处理59 d使展叶始期提前20.3 ~ 66.6 d,但随冷激天数增加,展叶始期对冷激响应的敏感度减弱。光周期延长对展叶始期具有提前效应,但总体小于驱动温度与冷激的影响。光周期由10 h延长至14 h后,展叶始期提前0.3 ~ 12.9 d,且在低冷激处理时光周期的效应更明显。这些结果为理解近几十年来春季物候变化及其对增温的响应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