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翔 《海洋世界》2011,(9):68-69
它的外壳如两片又薄又长的竹片,合抱后呈竹筒状,所以名叫“竹”蛏.别看它不起眼,拨开外壳,里面可是一番别样的风情:只见蛏体饱满,色若白玉,腴滑柔嫩,古人曾有“牙床仙子美竹蛏”的形象比喻.此外,竹蛏营养价值非常高,具有补脑、开胃等功效,食之更是至鲜至美,所以曹雪芹将它端上了贾府的宴席,彰显其身份之尊贵.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尖刀蛏(Cultelles scalprum)肉的生化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尖刀蛏的含肉率为60.3%,鲜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84.21%、10.85%、1.31%和1.71%,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7.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的43.1%,其中廿碳五烯酸(C20:5,EPA)和廿二碳六烯酸(C22:6,DHA)的含量分别占总脂肪的7.8%和15.7%.研究结果表明,尖刀蛏含肉率高,营养丰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3.
Zn^2+对缢蛏胚胎和幼虫的效应及EDTA解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堤  许振祖 《台湾海峡》1989,8(2):150-155
本文研究了Zn~(2 )对缢蛏受精卵、担轮幼虫、D型面盘幼虫和稚贝生长发育的影响,及EDTA对上述不同发育阶段生物体中Zn~(2 )的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竹蛏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云 《台湾海峡》2001,20(1):27-31
本文对长竹蛏繁殖习性、胚胎发育和人工育苗技术关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亲贝经暂养可促进性成熟;幼虫对温、盐度的适应较广;变态附着采用缩光培育,未经缩光的附着时间延长,存活率降低;幼虫长至约240μm变态附着,附着量在(0.6~10)×106个/m  相似文献   
5.
6.
三种海产帘蛤目贝类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大竹蛏、紫石房蛤和中国蛤蜊的鳃组织为材料,经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和秋水仙素处理,低渗作用后,采用滴片法和压片法制片,对3种贝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贝类的二倍体染色体数均为38条,大竹蛏的核型为26m+6sm+2st+4t,NF=0;紫石房蛤的核型为32m+2sm+4st/t,NF=2;中国蛤蜊的核型为20m+16sm+2st/t,NF=4.在3种贝类的染色体中均未发现随体及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7.
对3种蛏类大竹蛏(Solen grandis),长竹蛏(Solen strictus)和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的线粒体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比较并对其系统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的序列总长度分别为472-481bp(16S)和658bp(COI)。3种蛏序列的碱基组成均显示出较高的A+T比例(16SrRNA基因62.1%;COI基因62.8%)。对位排序比较表明,16SrRNA片段种内个体间变异较小,3种类间存在128个碱基变异位点(其中包括127个简约信息位点)和5个插入/缺失位点,总共12个碱基长;COI片段有200个碱基存在变异,其中包括191个简约信息位点,不存在任何插入/缺失位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大竹蛏与长竹蛏两片段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856和0.1712,两竹蛏类与小刀蛏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054,0.2798和0.2662,0.2933。作者认为小刀蛏与竹蛏之间的遗传距离已达到科之间的水平,结果支持将其提升为刀蛏科的分类观点。3种蛏类线粒体16SrRNA和COI基因在种间明显的多态性,证实了16SrRNA和COI基因序列均普遍适用于蛏类种及以上阶元的系统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廖友常 《贵州地质》2007,24(3):202-206
大竹坝井田位于呈北东向展布的松坎复式向斜南东翼之次级褶皱-乐坪背斜南东翼,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厚45.61~71.53m,平均厚61.10m,含煤层(线)2~6层,全区可采煤层一层(C3),局部可采煤层二层(C2、C4)。C3煤层具有低挥发份、中灰、中高硫、高固定碳、高熔灰分、高热值的特点。可作工业用煤、动力用煤、气化用煤和化工用煤以及民用等。井田以含煤地层相对较薄,可采煤层少,煤层厚度小,含煤率低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9.
雷志远 《贵州地质》2007,24(2):114-117
通过对大竹坝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进行分析研究和综合评价,认真总结煤层厚度变化的规律。对井田勘查工作进行了分区,在同一井田内划分了两个不同的勘查类型,选择主要的勘查区块进行了勘探,并按照论证的结论合理布设勘查工程间距,实现了以较小的经济投入获取较佳地质成果的勘查目标。其评价过程和由此获得的经济效益为今后的地质勘查工作中在确定地质勘查类型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竹蛏(Solen grandis)和长竹蛏(Solen strictus)是2种重要的经济贝类。对大竹蛏和长竹蛏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种竹蛏的线粒体基因组具有相似的组成结构、AT含量、基因大小和相同的基因排列顺序,然而两者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序列以及起始、终止密码子存在较大差异。非同义替换率与同义替换率的比值(Ka/Ks)显示,蛋白质编码基因cox1,cox2和cox3承受较强的选择压力,而nad2,nad3和nad6则承受较小的选择压力。2种竹蛏最长非编码区序列并不保守,但都含有发卡结构和(TA)12微卫星序列。长竹蛏最长非编码区中还存在另外一段串联重复序列。结果显示,2种竹蛏线粒体基因组存在明显差异,线粒体基因组可以做为区分大竹蛏和长竹蛏的重要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