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海洋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放养密度对大杂交鲟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生理应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放养密度对鱼类生长及生理应答机制的影响规律和作用,作者以大规格大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平均初始体质量约为243 g/尾,放养密度分别为6(SD1组)、9(SD2组)、12(SD3组)、15 kg/m3(SD4组)条件下,不同放养密度处理70 d后的实验鱼生长性能变化及生理应答机制。结果显示,放养密度对大杂交鲟肥满度影响不显著,SD2组鱼类具有最大的特定生长率和生长效率,随着放养密度增加,日增质量显著降低(P0.05),特定生长率和生长效率下降。测定了血液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皮质醇水平变化,发现放养密度能引起大杂交鲟3个血液生理指标发生显著改变;随着养殖时间推移,T3和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T4浓度显著下降(P0.05)。这些结果说明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引起大杂交鲟血液生理指标变化,进而影响实验鱼生长性能。因此,在该养殖条件下推荐的养殖密度为9 kg/m3。  相似文献   
2.
皮质醇是衡量鱼类应激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从血液中检测皮质醇的常规方法会对鱼造成严重伤害甚至致其死亡。本实验室开发了一种从水中检测皮质醇的技术,应用该技术比较了大黄鱼高温处理组(28℃)和对照组(20℃)血清与水样中皮质醇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血清与水样皮质醇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且相关性显著(P 0.05),说明通过测定水样中的皮质醇来代替血清中的皮质醇是可行的。为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效果,我们又比较了机械应激前后水样中皮质醇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机械胁迫也导致了皮质醇含量的显著升高(P 0.01)。本技术的建立可为大黄鱼养殖过程中应激状态的无创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对尖吻鲈稚鱼(Latescalcarifer)(15日龄)进行急性亚硝酸盐胁迫试验,试验共设定4个亚硝酸盐浓度梯度试验(0、100、300和500 mg/L),并分别于0、6、12、24、36、48和72h处进行取样,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及皮质醇含量,旨在揭示尖吻鲈稚鱼在急性亚硝酸应激下,抗氧化酶及激素的调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剂量和时间均对各抗氧化酶活性和皮质醇含量影响显著(P0.05)。实验结束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CAT活性除最低浓度胁迫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外,其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ACP活性低于或略低于对照组水平, GSH-PX活性最低值出现在最高浓度胁迫组且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皮质醇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明了鱼体抗氧化酶活性和皮质醇对亚硝酸盐刺激具有调节反应,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尖吻鲈仔、稚鱼较强的亚硝酸盐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4.
何杰  强俊  朱志祥  徐跑 《海洋与湖沼》2013,44(4):919-925
采用两种不同降温方法, 进行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60.13g)低温应激比较(水温从26℃降至致死温度8℃)。急性低温应激组以9℃/h的降温速度, 2h后水温降至8℃; 慢性低温应激组以3℃/d的降温速度, 6d后水温降至8℃。以水温到达8℃时的时间为0h, 比较致死温度下两种低温处理对吉富罗非鱼48h内累积死亡率、血清皮质醇与天然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致死温度下48h时, 急性低温应激组的累积死亡率为53.33%, 显著高于慢性低温应激组的26.67% (P<0.05); 慢性低温应激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低于急性低温应激组, 血清溶菌酶、C3和IgM活力以及头肾中C型溶菌酶和抗菌肽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急性应激组(P<0.05)。急性低温应激组相对较高的血清皮质醇水平抑制了机体天然免疫活性, 降低了鱼体的抵抗力。因此, 在实际养殖生产中, 通过适当的低温驯化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吉富罗非鱼的低温耐受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