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2篇
  免费   1030篇
  国内免费   283篇
测绘学   1239篇
大气科学   562篇
地球物理   227篇
地质学   2017篇
海洋学   145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875篇
自然地理   34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725篇
  2013年   489篇
  2012年   676篇
  2011年   748篇
  2010年   760篇
  2009年   940篇
  2008年   797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707篇
  2005年   677篇
  2004年   540篇
  2003年   375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326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灾害强度、频率以及承灾体暴露的增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资本存量作为承灾体的经济暴露指标之一,是灾害损失评估的前提和基础。针对目前中国缺乏省域尺度长时间序列的经济部门分类的资本存量数据基础,论文通过永续盘存法,建立了2003—2015年中国大陆31省17部门的资本存量数据库,并分析其时空特征。结果显示:① 全国总资本存量与灾害直接损失的年际变化均呈增加趋势。省域尺度上,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在99%置信度水平上,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3)。② 时间上,各省17部门资本存量基本也呈增加趋势,但增速不同。在各部门增速最快的省份中,黑龙江省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速最快,增长约454.3倍;其次是青海省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98.3倍)、江苏省的金融业(295.1倍)、安徽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5.1倍)等。③ 空间上,2015年各省17部门资本存量最多的前4个部门分别是房地产业,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比均在60%以上;且这4个部门资本存量暴露最多的省份是江苏省和广东省。该结果有助于从时空角度了解各省各部门资本存量暴露情况,为各省灾害风险管理者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海洋经济质量转型之期,基于“认知—评价—建构—优化”理念,界定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内涵,通过中心-引力模型评价分析2000—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特征,构建了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模型,识别影响其空间特征的相关要素,并根据要素作用程度提出优化建议。研究发现:① 辽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呈“核心—圈层”结构,形成以大连为“领头雁”的雁阵式相互继起模式;“钻石型”引力流结构促成辽宁沿海地区集中化连片发展格局;② 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特征主要受空间集聚效应影响,海洋资本、海洋基建和海洋产业结构成为推动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循环引力流的顺流机制,其中海洋产业结构成为影响辽宁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圈层空间集聚效应的关键流;海洋人才成为制约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循环引力流的逆流机制;③ 通过路径作用程度的象限划分,提出强化大连中心地职能,针对腹地城市定位及资源禀赋条件提出调控措施,推进沿海区域协调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鲍俊林  高抒 《地理科学》2019,39(4):596-605
海洋盐业是中国海洋经济的重要部分,也是沿海传统产业之一,13世纪以来不断发展演变。将沿海分为北、东、南3个地带,搜集整理与海盐经济相关的多种历史文献及方志资料,运用地理学方法分析评估了海洋盐业百年尺度的动态演化过程,并比较了资源环境与管理政策的驱动作用及其差异。研究表明: 沿海盐业表现为传统煎法长期主导、逐步废煎改晒的过程,不同盐区的演化进程存在显著差异,北部盐区最快,东部次之,南部整体发展缓慢; 海盐生产重心长期位于东部的两淮盐区,19世纪后期向北部盐区快速迁移; 资源环境与生态差异促进了各岸段海盐生产演化分异,垄断性管理政策迟滞了海洋盐业的空间集聚进程,未来沿海开发与海洋盐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主要依靠基于资源生态约束的管理政策与技术。  相似文献   
4.
5.
李博  史钊源  田闯  苏飞  彭飞 《地理科学》2019,39(4):533-540
基于敏感性-稳定性-响应3维要素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ARIMA-BP组合预测模型研究中国人海经济系统环境适应性的演化及预警。结果表明:2001~2016年中国人海经济系统环境适应性呈稳定上升态势,总体集中于中警状态,期间经历了“人海环境系统比较优势阶段→耦合协调阶段→人海经济系统比较优势阶段”的双螺旋适应过程,预计2017~2020年再次进入相互契合的轻警状态;16 a间中国人海经济系统环境适应性波动存在上升期短-衰退期长现象,预计未来4 a人海经济系统环境适应性在经济下行和生态约束背景下的速率不容乐观;权衡人海经济系统和人海环境系统的关系,追求总体效益最大化,延长适应性周期波动中扩张期活动,差别化和灵活性的适应行为是未来主要排警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雪梅 《干旱区地理》2019,42(1):180-186
绿洲城镇组群是新疆特殊区域形成的规模相对较小的单一中心空间自组织模式。运用城市中心性指数、城市经济联系模型和Theil系数对新疆八大绿洲城镇组群内部城镇中心性、经济联系及空间差异测度。结果显示:绿洲城镇组群内部的中心城市的中心性职能较强,周边城镇的中心性职能相对较弱,形成了单中心的空间自组织模式;绿洲城镇组群内部经济联系量和经济联系隶属度大小的排序一致,离中心城市的距离越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联系隶属度越高;近10 a年来绿洲城镇组群的整体空间差异一直在扩大,且呈现出继续扩大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明确城镇组群发展方向、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产业合理分工以及构建制度保障体系促进绿洲城镇组群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贵州省9个市州为研究单位,选取10个经济发展指标,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结合GIS技术,测度了贵州省9个市州域2006~2016年10年来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贵州省各市州区域经济内部差异明显,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空间关联性,上升区与下降区均集中分布;各项指标数值相对比较大的地区,最终得分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8.
曹贤忠  曾刚 《热带地理》2019,39(3):472-478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与区域增长之间的关系成为经济地理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文章通过梳理近年来有关创新网络测度、创新网络与区域增长关系、创新网络作用于区域增长方式等方面的文献发现:网络资本可以弥补社会资本在解释企业创新结网经济价值方面的不足,区域增长呈现出网络化特征已成为学界共识,知识流与邻近性能较好地解释创新网络与区域增长的关系机理。然而,当前研究对社会资本如何促进区域增长,网络资本与区域增长关系模型如何构建,不同类型的邻近性与知识对区域增长的影响有何差异等问题尚不明确,建议重视网络资本对区域增长的作用并实证检验二者的关联,同时还应重视创新网络中企业家精神、创新个体心理行为特征等因素对区域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傅沂  赵子奇 《热带地理》2019,39(5):711-720
在中国制度差异显著与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下,经济地理学与制度相结合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系统地梳理经济地理学与制度的关系发现,经济地理学与制度在历史上存在先分离后融合的情况,并且目前经济地理学与制度研究结合态势不容乐观,制度研究在本体论、方法论、时间维度、空间尺度、研究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通过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认为经济地理学的制度理论应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进行建构,并提出了建构的方向:1)以系统论、层级观为指导,注重构建制度的层级结构;2)以反还原论为基础,寻求方法论的突破;3)借助演化的思想与路径依赖理论,强调时间在制度系统中的作用;4)加强对各空间尺度的制度研究;5)注重工具方法的借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文章借助数据分析软件Eviews 8.0和Excel数据统计对15年来海洋信息化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并进一步对信息化手段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效果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海洋信息化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文章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海洋信息化的政策建议:加强引导,做好统一规划工作;抓好海洋信息化标准建设;进一步提升海洋信息获取能力,为海洋经济决策、远洋及深海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监测与保护等提供支撑;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海洋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海洋信息化的安全环境建设,保障海洋信息化良好运行等,以期能为实现"海洋强国"国家宏观战略目标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