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联合针刀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下腰痛患者92 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6 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导热联合针刀疗法,对照组单用银质针导热治疗。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腰椎屈曲范围、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30%(42/46),对照组为76.09%(35/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腰椎屈曲范围及ADL、VA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银质针导热联合针刀运用于慢性下腰痛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腰椎屈曲范围,减轻疼痛,提高腰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120例因下腰痛手术治疗在术前进行过CTM检查的患者作了影像学及临床分析.按形态不同,侧隐窝可分为五种类型:(1)三角型,即整个椎管呈倒三角形,其侧隐窝完全开放;(2)猫耳型,因后关节和椎体后缘轻度增生,形成底宽顶尖的侧隐窝,整个椎管形如猫头,侧脸窝为猫耳,基本开放;(3)牛角型,因关节突向椎体方向过度增生使侧隐窝呈横向伸开的带状,中央椎管不窄,横断面形如牛头,侧阴窝为牛角,严重者侧隐窝可近于闭塞;(4)三叶草型,极度增生的关节突加上向后实入的椎体后缘使整个椎管呈三叶草状,侧隐窝和中央椎管均狭窄;(5)混合型,多为上述形状的混合或两侧侧隐窝发育不对称.前二型不易形成对神经的压迫,后三型易造成压迫.但即使最狭窄的侧隐窝也不一定产生症状,因为关键在于神经根和侧隐窝的宽度的相对关系.因此作者提出单纯依靠侧隐窝的宽度不能诊断侧隐窝狭窄症,而是要判断神经是否被侧隐窝压迫.因此CTM在侧隐窝狭窄症的诊断中有突出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中医封包综合干预仪干预寒湿腰痛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寒湿腰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干预组采用中医封包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干预。结果:总有效率干预组为86.67%,对照组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VAS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封包干预寒湿腰痛的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120例因下腰痛手术治疗在术前进行过CTM检查的患者作了影像学及临床分析。作者提出单纯依靠侧隐窝的宽度不能诊断侧隐窝狭窄症,而是要判断神经是否被侧隐窝压迫,因此CTM在侧隐窝狭窄症的诊断中有突出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肝通络法内外并治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补肝健腰方口服联合舒筋活络液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口服联合中频理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评分及静脉血清IL-1、PGE2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肝健腰方联合舒筋活络液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拔罐配合功能锻炼治疗产后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产后腰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电针、TDP、拔罐配合功能锻炼的综合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8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拔罐配合功能锻炼治疗产后腰痛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杨少锋教授治疗腰痛的经验。杨教授认为肝肾亏虚,感受寒湿等,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不通为该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其在临床中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善用培补肾阳、温通散寒、补血养血荣筋而达到治疗目的,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介绍周长征教授治疗腰痛的经验。周教授认为腰痛多由外邪、内伤劳损、外伤引起,导致经络痹阻,腰府失养。辨证应明确邪实、正虚的主次,治疗上辨证论治:肾虚血瘀证,采用补肾活血汤治之;寒湿痹阻证,采用独活寄生汤治之;湿热留滞证,多用四妙丸治之;气滞血瘀证,予身痛逐瘀汤治之。临床随症加减。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挖掘腰痛中医古代文献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腰痛提供思路及参考。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方书类——综合方书”部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方药进行统计,运用SPSS 21.0软件对中药的频数、频率、归经和聚类规则进行分析。结果:共有44本古代医著检索出治疗腰痛的方剂,其中明代最多(14本),宋代次之(12本),共检索出326首方剂,其中《普济方》有108首。涉及药物219味,使用频次2045次,其中当归、杜仲、核桃仁、补骨脂等30味中药为高频用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为常用中药类别;高频药物的归经分别为肾经(21次)、脾经(16次)、肝经(13次)、心经(12次)、肺经(10次)为主;聚类分析结果第一类为核桃仁、杜仲、补骨脂、当归,与古方青娥丸相似。结论:古代医家治疗腰痛善用补虚药、活血药,多归肾、肝、脾经,补肾活血法是治疗腰痛的基本原则。药物之间的关联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