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4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海水温度对衰亡期浒苔释放生源硫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露  邓雪  李培峰  高先池  刘春颖 《海洋学报》2018,40(10):110-118
为研究浒苔释放生源硫的特征,本文对采集于黄海绿潮中期和末期的浒苔进行了实验室模拟培养,探讨了不同温度对衰亡期浒苔释放生源硫化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0~25℃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能够加速浒苔的衰亡。二甲基硫(DMS)的平均释放速率范围为2.79~150.70 nmol/(L·g·d),二甲基硫基丙酸内盐(DMSP)的平均释放速率范围为2.16~113.26 nmol/(L·g·d)。温度升高能够使DMS和DMSP的释放速率加快,释放量增加,DMS最大平均释放速率在25℃条件下比10℃条件下升高了约60%,培养液中DMS浓度升高了2~3倍。采集于绿潮末期的浒苔培养液中的DMS和DMSP和采集于绿潮中期的浒苔相比,浓度有所增加,采集于浒苔绿潮末期浒苔培养液中DMS的最高平均浓度为418.41 nmol/L,约为中期的4倍;DMSP的最高平均浓度为316.14 nmol/L,是中期的3倍。浒苔绿潮的爆发会对水体中的硫体系循环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该海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论华北地区河口衰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金良  李庆辰 《地理科学》1998,18(2):129-134
河口衰亡是指河口空间形态、河口作用过程及河口功能的衰亡。河口衰亡的主导诱因是人类对河流所实施的水利工程活动。河口衰亡将引起海岸侵蚀、河口淤积、河口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为研究对象,在其衰亡期测定群落内、外上覆水及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含量,以探究沉水植物在其衰亡期对上覆水和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草衰亡过程中上覆水中总磷、可溶性总磷、溶解性活性磷、颗粒磷、可溶性有机磷浓度的变化相对平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均呈小幅度上升趋势,在实验结束时,苦草组沉积物中总磷含量为719.27 mg/kg,和初始值比增加了14.68 mg/kg,无机磷和有机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2.06和2.20 mg/kg,氢氧化钠提取磷和盐酸提取磷含量分别增加了7.05和4.29 mg/kg.总体来看,沉水植物苦草在其衰亡过程中分解速率较慢,对水-沉积物之间各形态磷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北京翠湖湿地公园夏、秋季水华优势藻血红裸藻(Euglena sanguinea)从水华发生到衰亡过程的细胞密度、形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2016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血红裸藻密度稳定增加,9月20日藻密度达到峰值5.13×106cells/L;9月下旬至11月底藻密度显著下降;血红裸藻在衰亡过程中呈现细胞形态由大变小、由细长变为圆形,细胞颜色由深变浅,运动速率由快变慢的趋势,衰亡后形成具透明胶被孢子的休眠体;血红裸藻群落生长的主控因子为水温和p H,其适宜的环境阈值范围为水温23~27℃,p H 7.3~8.0;其受光照强度影响存在分层现象,弱光强区域藻密度相对较低;血红裸藻的衰亡过程与铵态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低浓度时加速衰亡;与总氮浓度呈负相关,衰亡后总氮浓度显著升高;受总磷浓度影响相对较小,与溶解氧浓度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已有的大量研究给出了印度洋增暖的气候效应,特别是对于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异常的影响.本文利用观测数据和耦合数值模式进一步分析了厄尔尼诺衰亡年印度洋增暖的气候效应,研究了印度洋海温异常与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异常之间的遥强迫形成条件,提出印度洋背景风场的季节性转换对印度洋增暖效应的关键作用.结果表明,只有在有利的背景风场下,即南亚夏季季风完全爆发时,才更有利于印度洋增暖效应的充分体现.可能是由于Kelvin波-Ekman辐散机制,在北印度洋异常增暖所导致的大气热源异常的东侧低层大气中产生了明显的东风异常,这一东风异常对西北太平洋产生遥强迫,使西北太平洋的反气旋异常加强并维持到厄尔尼诺衰亡年夏季.这对于东亚夏季季风的年变率机制研究及预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杰  欧丹云  宋立荣 《湖泊科学》2008,20(5):549-555
研究了四种胁迫条件下微囊藻衰亡过程以及衰亡过程中生长生理与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以及胁迫30d后转入正常培养后的微囊藻的生长变化过程.将对数生长期的微囊藻分别转入氮饥饿、磷饥饿、黑暗及10℃低温等胁迫条件下培养,测定光密度OD680、叶绿索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黑暗和低温条件下,微囊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但黑暗条件下25d后微囊藻衰亡,低温条件下仅需7d;与物理因子引起的胁迫相比.在营养胁迫条件下,微囊藻在胁迫前期均表现出生长趋势.N饥饿条件下叶绿素a含量从开始胁迫后即下降,P饥饿20d后叶绿素a含量以0.1mg/(L·d)急剧下降,在四种胁迫条件中下降速率最高,表明微囊藻对P的耐受能力最差.根据实验结果,在长期没有外来P源供给而内部又无可得P源的水体中、或者水温急剧下降到1012以下时,微囊藻水华可能会快速衰亡,相应的应急措施应准备到位,以尽量减轻水体微囊藻水华衰亡带来的损失.SOD与CAT活性的上升与叶绿素a含量的下降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尝试将两者结合预测微囊藻水华的衰亡.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探讨了四种环境因子对微囊藻消亡的贡献,比较了SOD与CAT活性与叶绿素a含量下降的相关性,为微囊藻水华衰亡预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