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7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完全免费 | 126篇 |
专业分类
海洋学 | 52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前处理步骤与方法对风成红粘土粒度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中国北方晚第三纪红粘土堆积为研究古气候与古环境提供了很好的地质记录,其粒度测量作为一个重要的代用指标被广泛应用。粒度测量结果受到前处理方法的影响,但是,现在各个实验室的前处理方法还不一致,这就为粒度数据分析和古气候古环境解释带来了困难。在黄土高原从北到南选择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红粘土剖面,对每个剖面从下向上取10块样品总计得到30块样品,对每个样品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与步骤(包括化学分离石英的方法)处理后用激光粒度仪进行颗粒测量。结果表明,前处理方法与步骤可以使同一个样品粒度参数发生几倍甚至于二十几倍的变化。综合理论和经验分析,推荐了一种较好的进行风尘堆积粒度测量的前处理方法(正文中方法C)。化学分离的纯石英的粒度分布比本文推荐的方法处理同一个样品的粒度结果偏粗,表明在提纯石英的过程中较细的不稳定矿物已经被剔除。 相似文献
3.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及地化成分的组成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采用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ICP-AES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地化成分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粘土矿物组成上,长江、黄河沉积物都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蒙皂石组合,但长江沉积物以伊利石含量高(约70%)、蒙皂石含量低(约5%-7%)、伊利石/蒙皂石比值大于8为特征;黄河型沉积物则以伊利石含量低(约60%)、蒙皂石含量高(约15%)、伊利石/蒙皂石比值小于6为特征。在小于0.016mm粒级内残渣态地化成分组成上,TiO2、CaO、Na2O、MgO、Fe2O3、Sr、Ba、Li、Co和V在长江、黄河两类沉积物中差别明显。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的含量通常都为长江的2倍以上,而在小于0.005mm(7.5φ)粒级中黄河沉积物碳酸盐的含量约为长江的9倍。 相似文献
4.
末次间冰期兰州黄土记录中的粘土矿物及其环境意义探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本文研究了末次间冰肮分辨率兰州黄土(S1)21个样口的粘土矿物,并与现代尘暴沉积物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1三个古土壤导春间所夹两个黄土层中的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基本一致,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和高岭石及少量伊/蒙间层矿物。粘土矿物的形成以碎屑成因为主,其一在剖面上的变化具有批示气候变化的意义。古土壤层中伊利石结晶度较黄土层中低,反映在气候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粘土矿物受到了不同和蔼的改造。粘土矿物总 相似文献
5.
6.
长江三角洲北翼全新统底界和“硬粘土层”的讨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以钻孔资料为依据,通过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14)C测年分析,认为应以第一海相层底板作为Q_4/Q_(1-3)界线,而不能机械地划在“硬粘土层”顶板;上更新统顶部属河漫、湖沼相沉积,后经暴露、脱水局部层段硬化而成为所谓的杂色“硬粘土层”;本区晚更新世末古地形呈由东、东南向西、西北逐渐抬升的掀斜状,并控制着全新世的海侵方向和范围。 相似文献
7.
1 引言赤潮发生于沿海一带,尤其是河口海湾水体中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赤潮的发生会对水体生态环境和海水养殖业造成毁灭性打击[1~3].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赤潮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沿海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目前研究表明,水体的富营养化与赤潮的存在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富营养化的水体可为赤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海洋浮游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是按一定比例进行的,当N/P>30时,则认为该海域属于磷受限的环境;相反,当N/P<8时,则认为是氮受限的环境[4].我国长江口赤潮多发区氮、磷比的范围为83∶1~31∶1[5],说明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生长均… 相似文献
8.
佳县红粘土堆积序列频率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佳县红粘土剖面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证明,黄土高原北部风尘堆积的起始年代可以追溯到8.35Ma以前,通过进一步的磁化率测量和频率磁化率分析,发现佳县红粘土及上覆部分午城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成壤作用过程中由生物作用或风化作用形成的超顺磁颗粒和磁性矿物对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的增大具有重要贡献;同时,剖面中红粘土频率磁化率的百分含量明显高于上部午城黄土,指示了红粘土堆积较强的成壤作用,表明黄土高原普遍发育的红粘土堆积具有相似的磁学性质和古气候意义,并在空间尺度上可以对比。佳县风尘堆积的频率磁化率年代序列指示了3.6Ma以来,尤其是2.7Ma后气候波动加剧和北方干旱化增强。 相似文献
9.
于1993年5月由南京大学藻类培养室提供极大螺旋藻藻种,用Zarrouk培养基培养后,用活藻体和甲醛杀死的藻体分别进行吸附实验;过滤出的藻体置于6×10-3g/L左右浓度的Co2+,Ni2+,Cu2+,Zn2+离子混合液中。结果显示,死、活藻体都具有相似的吸附能力,对Co2+,Ni2+,Zn2+的富积大于203倍,对Cu2+的富积大于185倍;用热水提取、DEAE-纤维素D-23柱和SephadexG-200柱纯化后,获得了纯细胞外壁多糖,其分子量为52kD。将该糖溶液盛在透析袋内,并置于4种离子混合液中进行吸附实验,结果显示,核糖对Co2+,Ni2+,Cu2+,Zn2+的富积倍数分别达1744,1644,1340,1750。藻体和多糖对Co2+,Ni2+,Zn2+的吸附都高于对Cu2+的吸附。比较藻体与多糖对4种离子的吸附结果可见,藻体对离子的吸附主要是多糖的作用;多糖的红外光谱显示,金属离子改变OH和CO-NH的吸收峰,表明这两种基团与金属离子发生了络合作用;对Cu2+的络合滴定测定表明,Cu2+与多糖的结合度为0.40。 相似文献
10.
污水污泥对染料废水的吸附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讨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和开发新型的染料废水吸附剂 ,在对污水污泥吸附处理染料废水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的基础上 ,得到污水污泥对 3种染料 (中性橙、中性黑BL ,元青 )的最大吸附量及其吸附类型。结果表明 ,污泥焙烧温度、废水pH值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有影响 ,而废水温度的变化则不会引起脱色率的较大改变。在最佳工艺条件 (污泥经 40 0℃焙烧 ,废水pH值为 1,吸附时间为 3 0min ,水温为 3 0℃ )下 ,3种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均达到 98% ,其最大吸附量都在 2 9mg·g-1左右 ,与活性炭的效果相当 ,而高于其它种类的吸附剂。焙烧后的污泥对中性黑BL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 ,对中性橙和元青的吸附符合Henry方程。焙烧污泥的优良脱色性能使其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