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14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考古遗址剖面进行了年代学、岩性、硅藻和软体动物鉴定等研究,发现广州珠江北岸古城区南部在先秦时期为河道及河口湾湿地/洼地;因河流-河涌的淡水注入使河口盐度降低,故而沉积物中未见较高盐度的微体生物,仅发现了河口型咸水-半咸水硅藻;此时堆积的贝壳大多为淡水种,半咸水种少见,表明先秦(东周)时期,广州地区水域盐度与中全新世海湾环境完全不同。东周时期珠江两岸为河流淡水影响为主、与上溯潮水交汇的微咸水或淡水环境;地层中出土的大量淡水-微咸水贝壳,经AMS14C测年归于早于2500年前的渔猎文化盛行时食用废弃堆积,其后又被挖掘再堆填到后期的文化堆积中(如唐代城市扩张及清挖河涌)。秦至唐代该地逐渐成为人类频繁活动的地点,但仍为河流—潮汐相互影响下的洼地或河涌低地环境,与历史记录的唐代珠江岸线分布基本一致。宋代以后该区域已经暴露地表,并逐渐成为古代广州城区,期间可能受到多次洪水冲积。上述变化主要与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河流泥沙输入、土地利用与围垦等多方面影响有关,这些考古记录与广州古城演变吻合,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晚全新世海退,以及平原淤积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彭佳  黄春玲  陈旭 《地理研究》2018,37(1):220-230
根据云中湖27 cm长沉积岩芯进行元素、粒度和硅藻多指标分析以及210Pb测年,结合流域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历史资料,反演1958年以来云中湖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环境变化。冗余分析结果显示云中湖沉积硅藻组合变化与Al、Fe、Pb和温度四个变量显著相关。硅藻属种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云中湖环境变化经历了两个阶段:1958-1993年间喜碱性水体的Achnanthes minutissimaFragilaria nanana属种大量出现与较高CIA指数响应于气候调控下的流域侵蚀过程;1993年以来气候变暖与旅游发展引起入湖营养盐增加是Cyclotella pseudostelligeraAulacoseira alpigena等中—富营养硅藻种增殖的主要诱因。重建亚高山湖泊在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湖泊生态系统的演化,为保护亚高山湖泊生态环境和改善流域水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生态、高效的扇贝幼虫附着和变态诱导技术,采用底栖硅藻生物膜附着基对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开展了附着和变态诱导的现场实验。实验围绕底栖硅藻在扇贝幼虫培育池内的数量变动、存活状态、在栉孔扇贝食谱组成中的贡献以及其对两种扇贝附着和变态的诱导效果开展。结果表明,底栖硅藻附着基能极显著提高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幼虫的附苗量和变态率(P<0.01)。在海湾扇贝实验中,底栖硅藻处理组比对照组附苗量提高220.19%(P<0.01),变态率和壳长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栉孔扇贝实验中,底栖硅藻处理组比对照组附苗量提高43.02%(P<0.01),变态率提高87.31%(P<0.01),底栖硅藻处理组壳长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附着基比对照组早3d检查到变态的稚贝。底栖硅藻附着基在进入幼虫培育池的黑暗环境后光合作用受限,对于扇贝幼虫的日常管理导致底栖硅藻脱落,数量有一定的下降,但丰度最终能保持为56.0-183.9个/mm2。使用基于混合模型对栉孔扇贝稚贝食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对稚贝的食物贡献较高,底栖硅藻的贡献较低,其0.95水平的置信区间的贡献率为0%-44%,表明底栖硅藻也是扇贝物来源之一。本研究为底栖硅藻生物膜在贝类幼虫附着变态过程中作用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生态、高效的商业化苗种培育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牡蛎的滤食作用不但能控制浮游植物丰度,还能通过摄食选择性影响群落结构。通过在较高营养水体的围隔实验表明,牡蛎养殖在持续磷限制条件下,促使浮游植物群落由甲藻向小型硅藻优势转变。实验结束时对照组中浮游植物群落由扁压原甲藻主导,占总丰度的77%;而牡蛎养殖组新月柱鞘藻丰度占比达到93%。牡蛎养殖组中,甲藻去除速率随养殖密度增长,但是硅藻最终丰度在高密度牡蛎组最高。研究结果说明大量的贝类养殖能够提升小型链状硅藻的优势度,增加此类赤潮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通过系统整理和深入剖析姑咱水氡自有观测以来的数据和所有5级以上地震震例资料,借助过去多次攻关成果经验,尽可能排除姑咱水氡的各种干扰及仪器标定产生的参数变更,总结姑咱水氡的短临异常特征、中短期异常特征及中短期异常特征随时间变化规律,提出了姑咱水氡短临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6.
The colonization features of periphytic diatoms were studied in coastal waters of the Yellow Sea, northern China from May to June 2010, using glass slides as an artificial substrat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a time interval of 1, 3, 7, 10, 14, 21 and 28 d from two depths of 1 and 3 m. The dynamics of diatom colonization process had a similar pattern i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itted the logistic model in growth curve at both depths. The maximum abundance and the time for reaching 50% maximum abundance (10 d)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between two depths 1 and 3 m. Although the diatom communities repre- sented similar taxonomic composition, they differed in the temporal pattern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in succession dynamics of dominant species between the two layers. The species richnes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values during the colonization period more than 14 d, while the species diversity and evenness rep- resented a higher variability with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values (P〈0.05) at a depth of 1 m than at a deeper layer.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iatom colonization follows the logistic model growth curve and differs in colonization features between different depths in the coastal waters, and that the sampling strategy at i m is more effective to detect the ecological features for bioassessment in marine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7.
罗海  李杰  邹亚菲  徐会明 《地学前缘》2020,27(6):289-299
湖泊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湖泊初级生产力的生物多样性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其如何在千年时间尺度上对气候变化做出响应却知之甚少,而千年时间尺度与预测未来变化最为相关。本文以云南云龙天池湖泊为研究对象,以湖泊重要的初级生产力硅藻为研究手段,分析了末次冰消期期间硅藻生物多样性对千年尺度上气候变化的响应。云龙天池硅藻生物多样性表现为暖期高、冷期低。随着全球温度的快速变化,硅藻生物多样性亦对应的快速响应:在转暖时(Bolling/Allerod暖期)快速增加,在转冷时(Herinrich 1和Younger Dryas)快速降低。这些变化主要与温度变化驱动的湖泊环境条件的变化(比如冰封期长短、边岸带水生植被的变化等)有关。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末次冰消期期间,云龙天池湖泊硅藻生物多样性与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同步,而且在长时间尺度上,气候变暖对高山湖泊生物多样性可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8.
在马里亚纳海沟"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海试区约7000m水深的海底,发现了硅藻化石软泥沉积物,为中国首次在此大深度船载采集到硅藻化石软泥。室内硅藻化石分析显示,重力柱状样顶部约10cm厚的软泥为大筛盘藻Ethmodiscus rex硅藻软泥。化石主要由大筛盘藻组成,呈碎片状,数量巨大,并伴生有Azpeitia等热带远洋浮游种类。硅藻化石软泥发育表明,本区曾发生过E.rex勃发事件,具有重要的古海洋学和古生物学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冲绳海槽南部MD05-2908孔近1000年来沉积物硅藻数据进行研究发现,MD05-2908孔各样品在主成分一上的得分情况与该于孔淡水硅藻含量、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变化以及台湾近1000年来的降水异常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各样品在主成分一上的得分可作为台湾东北部台风降雨指标,用来指示台风强降雨事件对南冲绳海槽海洋环境的影响情况.近1000年来台湾东北部台风强降雨事件波动增加,在1500~1800A.D.期间达到峰值;此外,5次典型的强台风降雨记录,分别发生于1040A.D.、1310A.D.、1530A.D.、1690A.D.和1900A.D.,其平均重现周期为215年(160~270年).利用MD05-2908孔各样品在主成分一上的得分重建的台风记录与广东、台湾等地已有的台风记录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进一步验证了硅藻作为研究工具重建古台风记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庐山地区的地表温度,对于本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了目标区域内Landsat TM/ETM+从2000~2010年间共8幅影像数据,利用单通道算法和NDVI地表辐射率估算方法反演了区域内的温度场,并生成了历年温度对比效果图。分析推断目标区域内的温度场可能存在一个短年限的温度变化起伏规律,对庐山周边山区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