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429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odelling uncertainty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tructural seismic reliability assessment. However, the limit state excursion due to this type of uncertainty may not be described by a Poisson process as it lacks renewal properties with the occurrence of each earthquake event. Furthermore, considering uncertainties related to ground motion representation by employing recorded ground motions together with modelling uncertainties is not a trivial task. Robust fragility assessment, proposed previously by the authors, employs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to recorded ground motion as data in order to update prescribed seismic fragility models. Robust fragility can be extremely efficient for considering also the structural modelling uncertainties by creating a dataset of one-to-one assignments of structural model realizations and as-recorded ground motions. This can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effort by more than 1 order of magnitude. However, it should be kept in mind that the fragility concept itself is based on 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 of Poisson-type renewal. Using the concept of updated robust reliability, considering both the uncertainty in ground motion representation based on as-recorded ground motion and non ergodic modelling uncertainties, the error introduced through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ssessment by using the robust fragility is quantified. It is shown through specific application to an existing RC frame that this error is quite small when the product of the time interval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failure rate is small and is on the conservative side.  相似文献   
2.
3.
Abstract

Given the linkages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s and social conflicts, evidence increasingly shows that successful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requires conflict mitigation and prevention. However, there may be a gap in practice between knowing what processes and tools need to be used to manage conservation conflicts and how to actually implement them. We present learning from a practice-based case study of conflict management in the Amarakaeri Communal Reserve in the Peruvian Amazon that aimed to develop natural resource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and build stakeholder capacity, including of indigenous groups, to navigate existing conflict resolution mechanisms. Through applying good practices in conservation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we generated important lessons on the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involved in collaborative conservation. These lessons, while specific to our case, could be applied to a variety of protected areas facing complex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dynamics and wicked problems.  相似文献   
4.
走滑构造是地壳上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构造之一,尽管经历了长期研究历史,但在其某些特征方面还存在着不确定认识。笔者等基于力学和脆性破裂理论以及安德森断层模式,分析了走滑构造的成因类型及相关构造的几何学特点。在总结走滑构造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说明了沉积盆地中大型走滑构造是基底先存断层或薄弱面复活形成,局部有新生型的,提出了准摩擦滑动的概念。明确了直扭、压扭和张扭的含义,并将亚简单剪切应用于分析断层活动。细化了各种构造的发育顺序,讨论了不同性质构造的形成条件,强调了构造几何关系与走滑带应力性质的关系。归纳了花状构造形成的构造部位,明确了走滑构造带结构及其主控因素,并用于地表和地下走滑构造的识别。  相似文献   
5.
三江源地区美丽中国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功案例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平  康韵婕  唐凡  秦彧 《冰川冻土》2021,43(5):1551-1559
长江、黄河与澜沧江源区(简称三江源区)是中华与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与水安全保障,是三大河流域经济带的共有源地,稳藏固疆的战略要地,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高地。掌握该地区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典型成功案例,有助于更好建设美丽高原,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战略部署。就建设内容与进程看,目前三江源区整体仍处于物质建设阶段,除畜牧业外,缺乏其他产业,忽视文化建设,美丽缺少内涵、不可持续;就建设成效而言,美丽乡村与美丽城镇工程建设成绩显著,但配套设施严重滞后,以及游牧文化与聚落文化的冲突,美丽仍流于形式;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亦涌现了若干成功案例,“岗龙模式”和“甘达模式”尤为典型,为三江源其他地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样板与发展启示:(1)找准优势资源,最大化资源潜力、实现经济“美”是高原美丽中国建设成功的物质基础;(2)领导人/团队/致富带头人是高原美丽中国建设成功的关键核心;(3)产业与因地制宜的运作机制是高原美丽中国建设可持续的强大支撑与必由之路;(4)不断探索永远走在发展路上是美丽中国建设成功的坚实动力。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全国开展了多次变形测量成果质量检验工作且效果显著。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全国建筑变形测量成果质量检验工作相关内容,其次结合全国33个建筑变形测量成果受检项目中出现的较严重的质量问题,从成果类型、质量元素、典型问题3个方面对成果质量情况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论与检验情况为建筑变形测量成果在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及质量检验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8.
沉积碳酸锰矿床研究进展及有待深入探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表生环境中存在2种机制可以形成碳酸锰矿物:①从缺氧海水中直接沉淀;②先在氧化海水中形成锰氧化物,随后在埋藏过程中通过成岩作用转化为碳酸锰。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只有通过第二种机制才可以形成碳酸锰矿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极端地质事件(如大氧化事件、雪球事件)、闭塞盆地、最小含氧带扩张等成矿模型,近年来同时强调微生物活动、底层水氧化持续时间在成矿中发挥关键作用。沉积碳酸锰成矿不仅与古大气组分、古海洋状态、初级生产力、海底热液活动等多个圈层的耦合作用关系密切,同时也会影响多种生命元素(C、N、S、P等)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U、V、Mo、Tl等)的表生循环,因此富碳酸锰的沉积岩是探讨古环境及海洋元素循环的重要载体。目前在沉积碳酸锰成矿理论方面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包括:①碳酸锰直接沉淀成矿的可能性与有效性;②锰质来源与铁锰分离机制的识别;③主要控矿因素的识别及其时空演化规律;④矿石矿物组合及矿床地球化学对成岩精细过程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针对实际工程应用中遇到的参数带有范围约束的情形,提出带椭球约束的平差算法,并给出其具体模型和解算步骤。数值模拟实验和病态测边网数据计算表明,在处理病态问题时,最小二乘平差(least-squares,LS)已不适用,而与岭估计、奇异值分解法(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以及不等式约束相比,本文算法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贵州乌江渡水电站至楠木渡磷迁移转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9年3月~4月对排入乌江的废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废水总磷浓度高、强度大且相当稳定,严重污染了乌江的水质.乌江总磷的主要来源是流域内磷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渣且废水中大颗粒总磷含量高.本文通过乌江总磷的分布特征,总磷的存在形态,分析总磷在乌江的迁移转化机制.乌江总磷在迁移转化过程中主要是在水动力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