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国内免费   9篇
  完全免费   160篇
  海洋学   22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中国对虾黄、渤海沿岸地理群的RAPD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简称RAPD)技术,对中国对虾的黄、渤海地理群的32个个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使用OPI系列的20个10bp的寡核苷酸随机引物,对每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为:17个引物获得了谱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产物,扩增片段的分子量在2000~2000bp之间,共检测106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39个,占36.8%;平均遗传距离为0.0941+0.0206,有67个标记(占63.2%)在整个群体的32个个体间表观稳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牙鲆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利用AFLP技术对荣成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牙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比较。实验采用 7对引物组合在 2个群体中共扩增出 797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数为 43 3个 ,占总位点数的 5 4.2 7%。各引物组合在 2个群体中的扩增位点数目和多态位点比例有较大不同 ,但养殖群体的总扩增位点数和多态位点比例均低于野生群体 ,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率分别为 46.18%和 40 .0 7% ,其中 ,E3 8M 5 0引物组合在两群体中扩增的多态位点比例差异显著 (P <0 .0 5 )。养殖群体中低频位点明显减少而隐性纯合基因位点显著增加。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 ,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比较小 ,群体遗传结构相似 ,说明养殖群体尚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3.
1997年4月自黄海越冬场采集中国对虾朝鲜半岛西海岸群体样品。采用RAPD对该群体共33个个体的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利用20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共检测10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41个,占39%,单个引物获得的标记为1 ̄10个,分子量为180-2200bp,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93,群体的平均杂合度为0.2176。表明该对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一方面使中国对虾的生  相似文献
4.
4种养殖扇贝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特异性AFLP标记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AFLP技术对我国4种主要养殖扇贝进行了遗传分析.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栉孔扇贝4种养殖扇贝群体中,种内遗传相似度依次分别为0.841 5,0.786 3,0.719 0和0.673 1,香侬氏指数分别为43.52,58.87,80.16和92.83,栉孔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明显高于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AFLP标记共享位点分布表明,在4种扇贝中栉孔扇贝与华贵栉孔扇贝之间的共享位点最多,同时4种扇贝的种间遗传相似度也以栉孔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之间为最高(0.769 5),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之间为最低(0.662 6),揭示所研究的几种扇贝中栉孔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的遗传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262 1);找到了21个种内特异性AFLP标记和种间共享标记,可用于种质鉴定和分子辅助分类.  相似文献
5.
进口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苗种的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微卫星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从法国(F)、英国(E)、西班牙(S)引进我国的三个大菱鲆群体的遗传结构。20个RAPD随机引物对每个群体各20尾大菱鲆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25个重复性好且谱带清晰的RAPD标记,片段大小在200—2500bp之间,三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在12.80%—20.00%之间,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0142—0.0352之间,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0.0423—0.0720之间。微卫星引物的分析结果与RAPD一致。总体上,三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低,其中西班牙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英国群体次之,而法国群体最低。利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多样性指数估算群体遗传变异的来源,两者得出一致的结论:群体问遗传分化很弱。AMOVA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的分析结果:群体的遗传变异有97%以上是由群体内个体问的遗传变异引起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显著性检验表明群体间的变异对总变异的影响不显著。实验结果证明我国进口大菱鲆群体种质较单一。  相似文献
6.
紫红笛鲷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针对广东、海南省4个不同地方(阳江、湛江、榆林、琼海)网箱养殖的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群体和在三亚采集的野生紫红笛鲷群体,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我国南方养殖的紫红笛鲷的遗传多态性。最适合的AFLP引物组合是E AGC/M CAA,扩增出的AFLP特征位点为107,养殖样品扩增出的AFLP的带数在5474之间,野生样品扩增出的AFLP的带数为63,4个养殖点紫红笛鲷的多态性标记百分率都超过了40.00%,呈现一定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总的来讲,4个养殖地的紫红笛鲷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差异较小,但与野生群体的遗传距离相对较大,UPGMA聚类分析明显将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分开,表明紫红笛鲷养殖群体已经与野生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隔阂。  相似文献
7.
黄海南部小黄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海南部吕泗渔场的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ISSR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在使用的99个引物中,有10个引物可扩增出清晰稳定的条带,共计64条,分子质量在300-3000bp。其中多态性片段42条,多态性片段比例为65.63%,个体间相似性系数0.6667-43.8764,平均为0.7813,个体间平均遗传差异为0.2187。Shannon多样性指数12.0832,多样性值0.1888。表明黄海南部小黄鱼群体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较大的变异潜力。提出应采取有效管理保护措施,以维持小黄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使该渔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8.
栉孔扇贝不同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其杂种优势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来自韩国野生的栉孔扇贝和中国养殖的栉孔扇贝以及发病区存活个体作为亲本 ,构建韩国野生×韩国野生、韩国野生×中国养殖、韩国野生×中国养殖发病区存活个体以及中国养殖×中国养殖共 4个交配组合 ,通过对F1 代个体壳宽、壳高和体重的测量 ,比较不同群体的生长情况。同时采用RAPD技术对F1 代不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比较 ,研究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 ,杂交后代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说明栉孔扇贝种内不同种群之间存在杂种优势。韩国野生种群和中国养殖群体以及发病区存活群体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0 0 3 6 6和 0 0 0 5 7,以上 4个F1 代群体的平均杂合度的理论值分别为 0 2 83、0 2 6 7、0 2 6 8和 0 2 6 6 ;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 0 76 5、0 76 0、0 76 0、0 73 5。表明栉孔扇贝不同地理种群之间存在遗传分化 ,其杂种优势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卫星DNA技术对中国对虾人工选育快速生长基础群体和4个连续世代共计10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对8个基因位点进行了扩增,共得到7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从6到16不等,其大小在159--600bp之间,P,C(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值为0.6628—0.9051,基因型数为17—67。5个世代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7188、0.5687、0.6188、0.6438、0.66937。从F-检验的数据来看,配对比较Fst值表明5个世代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弱。Fi值的计算结果表明,有5个群体位点杂合度处于过剩状态,但对整个群体而言,5个世代群体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通过计算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α)、有效等位基因数(αe)、基因型数目(G)、最高频率等位基因的频率(F),以及基于基因型的P值,比较了5个群体的遗传变化。另外,5个世代群体间的相似性系数以及彼此间的遗传距离,体现出人工选育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说明5个世代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还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可以继续保持遗传响应。  相似文献
10.
官井洋野生与养殖大黄鱼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矣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对取自福建宁德官井洋海区养殖群体和野生种群各20尾大黄鱼的9种同工酶15个基因座位于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眼球中浮酸脱氢酶(LDH)酶谱表现为LDH的经典模式即有5种谱型LDH,在氙检测出的15个基因座位中,野生种群样品的编码苹果酸怪酶(sMDH),苹果酸酶(ME)和琥珀酸脱氢酶(IDDH-1)的3个基因座位具有多态性,养殖群体中仅发现1个基因座位具有多态性(IDDH-1)所检测的野生种群比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高,但从总体上平高,但从总体上来说,官井洋大黄鱼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表明该种群已出现了种质退化现象,因此,进行科学的遗传管理对保护和恢复大黄鱼资源是相当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