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14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219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浙江省临安市上侏罗统劳村组火山凝灰岩露头中发育了很多与挠曲相关的裂缝,地层构造简单、露头良好,为研究与挠曲相关裂缝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对两处野外露头的精细测量,发现裂缝面平直、且未被充填,均为构造裂缝,在剖面上裂缝的组合呈扇形.裂缝面与岩层层面夹角为44°~80°,裂缝密度随着地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根据裂缝面与层面的交切关系,将两组裂缝分别命名为:锐夹角指示邻层相对运动方向的D裂缝和锐夹角指示本层相对运动方向的D裂缝.通过对地层挠曲变形的几何分析,发现两组裂缝的形成是为了调节核部地层在变形过程中产生缩短量和剩余剪切,地层厚度与地层中产生剩余剪切成正比.结果表明,地层厚度越大,形成的裂缝也越多.  相似文献   
2.
Mechanism on bipolar distribution of Permian brachiopod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y reasearch on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nine genera in bipolar distribution are selected from Permian brachiopods. These taxa originated from middle-high latitude areas in the boreal realm, of which five genera were derived from Late Carboniferous, and other four genera originated from Permian. They were all in bipolar distribution during some different stages in Permian. Specific diversity for each genus was high in the boreal realm, whereas in the Gondwana realm was very low. Perdurability was long in the boreal realm, and short in the Gondwana realm. It was the time when these nine genera came to their maximum diversity that these genera appeared in the Gondwana and formed bipolar distribution; while they also migrated to the low latitude from high latitude. This shows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veral main cooling events in Permian and the migration of genera from the boreal realm to the Gondwana realm through the Tethys. Therefore, the cooling events might be the main drive which caused these cold-water-type brachiopods migrated to the Gondwana realm and being bipolar distribution. In this process, the planula tolerance to warm water would be another important factor.  相似文献   
3.
基于因子分析等定量方法初步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旅游城市格局动态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其演化机理.结果表明:京、沪、穗、深四大城市为中心形成的三大旅游核心地带没有显著变化;其它城市旅游发展变化明显;东部城市旅游发展综合优势胜于中西部;从位次升降值变化可见各区域城市旅游发展速度的空间分异过程:90年代初南方城市旅游发展快,此后长江中下游城市及北方城市旅游发展相对较快.成因不仅在于旅游资源禀赋、区位和交通等因素影响,还表明其空间动态过程与国家宏观的空间发展战略安排、外商投资量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1990,1996,2000,2002年FDI与城市旅游综合实力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2,0.475,0.631,0.732,均表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The atmospheric reaction between HS and NO2 was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d at 298 K and 1 atm of pressure.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rst reaction step will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HSNO2 or HSONO, spontaneously and exothermically. HSONO easily decomposes into HSO + NO. On the other hand, HSNO2 can hardly dissociate in the reactants, and its isomerization to other adducts is much hindered. Production of HNO + SO and SNO + OH was found to be unfavorable. Thus, the main products would be HSO + NO and HSNO2, and new investigations focusing on the atmospheric fate of HSNO2 are suggested. A general discussion of the fate of HS under atmospheric conditions is presented. Recent investigations indicate that NO2, O2 and N2O should be the most important oxidants of HS, while the O3 influence will not be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5.
莱州湾温带风暴潮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依据莱州湾羊角沟、夏营两站建国以来的风暴增水资料,对莱州湾建国后发生的风暴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探讨了温带风暴潮产生的物理机制,此外还对莱州湾温带风暴增水以及诱发增水的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莱州湾温带风暴潮统计预报方法,并在作业预报中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在地质体中运移过程中留下示踪痕迹,通过化探的方法,结合地质、地球物理方法,确定近地表地球化学效应或井下地球化学效应,为油气的进一步勘探提供地质资料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硫化物矿物溶解度与溶液pH值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化物作为自然界常见的一大类矿物 ,由于溶解度很小 ,硫化物对水pH值的影响以及水对它的溶解度影响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通过计算常见硫化物矿物的自由能ΔG0f、溶度积Ksp和溶解度S、绘制logS—pH曲线 ,得出硫化物矿物在不同 pH值条件下的溶解规律 ,水溶液的pH值受硫化物矿物的控制 ;反过来 ,水溶液的pH值也影响着矿物溶解度的大小。此外 ,对硫化物矿物饱和溶液的缓冲范围、缓冲容量和硫化物与溶液pH值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湘西金矿床构造成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湘西金矿的大地构造、中、小构造、显微构造成矿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作了构造成矿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土体颗粒破碎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在打入桩的桩端以及大型土石坝、海洋平台等的地基中常常会出现高应力区。在这些高应力区中,作为地基的粒状土的颗粒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破碎。对高应力水平下粒状土体的破碎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解决这一类型的岩土工程问题。因此近年来土体颗粒破碎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对土体颗粒破碎研究现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黄河口及渤海中南部沉积物工程特性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Kasten取样器从黄河口及渤海湾中南部海底沉积物中取样,对样品通过土工性质、微结构研究以及粘土矿物分析,阐明本研究区三维空间展布的海底沉积物形成机理及其工程地质规律,论证水动力作用和斜坡不稳定性对工程特性和微结构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