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纤毛虫原生动物的细胞发生模式研究--多样性与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微波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5):747-757
本文以纤毛门腹毛亚纲内两个目(游仆目、腹毛目)之部分代表性阶元为例,介绍了该大类高度分化的原生动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皮膜、纤毛器、核器的发生、演化模式以及基本规律,这些工作涉及纤毛虫口器发生中表层与深层远生型等不同亚型类群在无性分裂中皮膜结构的分化模式与发生学,包括对各相关类群特殊发生型的介绍以及对作者等所揭示的部分新发现等内容的报道。文中同时对纤毛虫细胞发生学与系统学研究间的关系、意义、目前所存在的若干未明和热点问题以及发生学资讯与当今其它系统学研究方法的互补与拟和问题做了归纳性讨论和表述。 相似文献
4.
5.
6.
口足目隶属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内三个亚纲中形态构造最为特殊的掠虾亚纲,是海洋底栖生物中的重要经济类群,目前已报道世界有7总科17科。虽然口足目系统分类学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有关此类群的分类系统仍存在着很多争议。该文总结了近百年来有关口足目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的文献资料,对此类群分类学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就口足目关键类群的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关系中存在的分歧展开了讨论,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方向,旨为该类群动物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人类对生物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各沿海国家都将目光投向了尚未获得有效开发的海洋生物资源,从而掀起了世界性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浪潮。海洋生物中蕴藏着许多与陆生生物不同、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活性物质。如果能将这些活性物质开发成新型海洋药物、生物材料、农用制品、功能食品等高值化产品,将有望解决当前我国海洋生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水平较低、附加值不高等瓶颈问题。为此,本文重点针对我国近年来在藻、虾、鱼和水母类等海洋大宗生物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对当前我国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利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排出的各种废弃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并在海洋累积起来,使海 洋中的贝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本文根据国内外关于环境污染因子在海洋贝类体内的生物累积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累积性环境污染因子(重金属、石油烃、典型有机物)在贝类体内的生物累积(包括吸收,转运,累积等生理过程)以及毒理危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作为定量地认识和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现象的有力工具,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首先回顾了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历史,着重介绍了21世纪以来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三大发展趋势:一是进一步探索海洋生态系统复杂性,二是全球气候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三是不再局限于理论研究,而进入于灾害预报与评估、公共决策等应用领域。其次介绍了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的分类及典型海洋生态动力学数值模型COHERENS的特点、功能和最新的应用情况。最后总结归纳了目前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领域的几大问题与挑战,展望了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