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5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江西“暖区”强对流天气的热力和动力条件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许爱华  张瑛  刘献耀 《气象》2001,27(5):30-34
通过对11次区域性“暖区”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物理量合成分析,得出江西产生区域性“暖区”强对流天气背景场的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总结出江西区域性“暖区”强对流天气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春季"冷区"冰雹天气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雹是我省春季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当冷锋逼近我省或影响我省时造成的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在实际预报中容易引起预报员重视,但当冷锋移过南岭后,我省处地面冷锋后部有时也会出现冰雹天气。这里我们称这种形势下出现的冰雹为“冷区”冰雹。“冷区”冰雹是预报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首先用常规的天气图方法,综合提炼出有利于我省“冷区”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天气尺度背景条件,然后对冰雹天气的物理成因进行分析,得出一个较好的“冷区”冰雹预报模式。1“冷区”冰雹日选取及时空分布特征1.l“冷区”冰雹日的选取由于‘共区”冰雹一…  相似文献   
3.
利用1°×1°的HLAFS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我省1997年6月7~9日暴雨过程0h部分物理量的分布特征。通过物理量0h实时场与12~48h预报场的对比分析,指出预报场的误差及对这次暴雨过程预报有较好指示意义的物理量场。  相似文献   
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对2013年6月26—29日江西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维持在21°N附近,副高北侧强盛西南气流将水汽向江南北部地区输送是暴雨产生和稳定维持的主要原因。超低空偏南急流的建立、发展和维持是这次连续暴雨过程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低空低涡南侧出现一串近似东西向排列的30~60km更小尺度的强对流系统,它们与大暴雨区相吻合;整层水汽通量密集区的南北界位置和暴雨区南北界位置基本吻合,整层水汽的大值中心的范围和大暴雨中心的范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水汽通量散度最大辐合中心为暴雨的产生输送了大量的水汽,水汽辐合中心与暴雨的落区有很好的一致性;强降水落区与假相当位温最大值区相对应。  相似文献   
5.
对我省夏季高温的气候分布特征和 500 hPa天气形势进行分析,揭示了我省夏季高温与副高之间的关系,从而给预报员进行高温预报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T106物理量预报场在强对流天气落区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我省近几年来强对流天气过程的T106部分物理量预报场的分布特征,发现其中的θse、K和ω预报场对预报我省强对流天气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并据此给出我省强对流天气动态落区预报的判据和2001年试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个应用水文上降水产生流量过程线的变化原理,仅用降水资料来推算流域洪涝指数,用量化指标来预报未来流域洪涝强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利用流域内测站雨量计算出流域的有效综合面雨量(考虑了前一段时间内的逐日流域面雨量的不同贡献)。复核流量(或水位)等洪涝有关资料与流域有效综合面雨量的关系,最终确定出各级洪涝指数的流域有效综合面雨量的大小。在实际预报业务中,利用流域的实况面雨量和预报面雨量计算出未来流域某日的有效综合面雨量,对其值与已确定的各级洪涝指数的有效综合面雨量大小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判断未来流域可能出现的洪涝等级和强度。  相似文献   
8.
在对1959~1990年的资料进行大量普查分析和统计的基础上,指出对流层中低层形势特征在江西致洪暴雨中的特殊重要性,分析了各个天气系统对形成致洪暴雨的作用,并根据中低层天气形势特征来分型建立致洪暴雨的预报模式。应用水文上降水产生流量过程线的变化原理,提出了仅用降水资料来推算流域洪涝指数,用量化指标来预报未来流域洪涝强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该方法思路是利用流域内测站雨量计算出流域的有效综合面雨量(考虑了前一段时间内的逐日流域面雨量的不同贡献)。复核流量(或水位)等洪涝资料与流域有效综合面雨量的关系,最终确定出各级洪涝指数的流域有效综合面雨量的大小,确定洪涝等级。  相似文献   
9.
选取2007—2015年江西省1 895个地面气象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分别统计分析了20 mm≤1 h降水量<30 mm、30 mm≤1 h降水量<50 mm、1 h降水量≥50 mm、3 h降水量≥50 mm、6 h降水量≥50 mm短历时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日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1)从年际变化来看,1 h降水量≥20 mm短历时强降水的日数呈现增多的趋势。2)从季节变化来看,短历时强降水天气主要出现在4—9月,其中6月短历时强降水日数最多,1、2、12月最少;5—8月有超过80%的站点出现短历时强降水天气。3)从日变化来看,短历时强降水易发生在傍晚至上半夜时段,主峰值区出现在17—21时,次峰值出现在08—09时;4)从空间分布来看,不同降水强度的短历时强降水的发生日数均呈“西少东多”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九江地区的降水日数偏少,抚州、鹰潭地区偏多。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主汛期连续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1960~2000年共41a资料,对我省主汛期(5月30日~汛期结束)连续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做好我省汛期连续暴雨的预报服务提供了较好的气候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