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645篇
海洋学   179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四川省岩金矿主要分布于阿坝州北部-东部及甘孜州和凉山州-盆地西部地区,其次是广元市-绵阳市西北部的"金三角"地区的分布特征。通过研究和归纳,本文将矿床类型归纳为11个三级亚类,并根据该11个类型对矿床规模进行统计,得出了数量上四川省以岩浆热液型金矿为主,其次为砂矿性金矿为主,再次为海相火山岩型金矿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四川省的金矿勘查工作程度、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评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为省内金矿的勘查开发利用及找矿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2.
影响工程项目建筑质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地质勘察测量工作是最为基础和直接的因素,而在实际操作中,虽然很多项目也开始重视地质勘查工作,但却忽略了水文地质评价方面的作用,为项目后期的施工和质量保障埋下了隐患。违章对水文地质评定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损害为重点,讨论了水文地质勘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江南造山带的湘东北-赣西北-皖东 南—浙西南地区存在一个北东向钨矿带,成因类型以斑岩型、矽 卡岩型为主,近年在其西南方向新发现了木瓜园大型钨矿床,成矿过程与斑岩体密切相关。厘定了木瓜园矿区含矿花岗斑岩的锆石 LA-ICP-MSU-Pb年龄(224.2±2.0)Ma(MSWD=0.65,n=17),辉钼矿 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225.4±1.4)Ma(MSWD=0.71)及加权平均年龄(222.96±0.96)Ma(MSWD=1.08,n=5),表明矿区成岩与成矿时代均为晚三叠世,属于印支期;锆石初始176Hf/177Hf比值0.282444~0.282580,εHf(t)值为-1.9~-7.2,二 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713~1388Ma,表明含矿岩体岩浆源区主要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古老地壳岩石,起源于下地壳古老物质的重熔。由于北东向钨矿带成岩成矿集中于燕山期,木瓜园成岩成矿集中于印支期,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该钨矿带西南方向不超过湘东北地区新宁-灰汤断裂,但湖南省东北部地区存在一次晚三叠世大规模成岩与局部钨钼多金属成矿过程,且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威海西港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考虑近海生态系统特点与人工鱼礁建设的功能,从海水水质、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三方面构建了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基于对威海西港人工鱼礁区及对照区4个季度(2012年9月—2013年7月)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综合调查结果,对威海西港人工鱼礁区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健康评价。研究表明:威海西港人工鱼礁区及对照区的生态系统春季、夏季、秋季为较健康水平,冬季为亚健康水平;鱼礁区生态健康指数大于对照区,且差异极显著(P0.01);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综合分析认为,威海西港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比对照区生态系统更稳定,但仍需开展长期的调查与监测进行验证。本研究结果对于人工鱼礁区的管理、保护和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底栖动物作为湖泊生态修复中常用的淡水生物类群,对维持和稳定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探明底栖动物群落演变特征对湖泊生态修复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于2007—2017年对太湖五里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开展了11年的长期调查,结合底栖动物历史数据以及水体、沉积物和浮游植物等相关资料的分析,探讨了五里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演变特征及潜在的影响因素.在综合分析底栖动物及环境因子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五里湖开发与修复工程的特点和发生时间,发现五里湖底栖动物群落演变过程总体可划分为自然演变、快速退化、生境修复和缓慢恢复4个阶段.在自然演变阶段,生境特征为底栖动物群落演变的直接影响因素,如水深、溶解氧和底质类型等;在快速退化阶段,人类活动干扰(如围湖造田)剧烈成为此阶段底栖动物群落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生境修复阶段,五里湖内开展的综合整治(包括生态清淤、污水截流、退渔还湖、动力换水、生态修复、湖岸整治和环湖林带建设等工程)等各项生态修复工程成为群落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在此阶段底栖动物优势种仍为耐污种;自2014年以来进入缓慢恢复期,软体动物投放成为底栖动物群落演变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铜锈环棱螺等软体动物成为优势种.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及底栖动物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实践,今后应加强对底栖动物生态修复投放过程及之后的维护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实时监控与提前预警,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固相萃取技术(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与固相吸附毒素跟踪技术(solid phase adsorption toxin tracking,SPATT)的水体中PSP检测方法,重点优化了吸附材料及前处理方法,评价了回收率、检出限等指标,并将方法应用于2019年春季秦皇岛山海关海域PSP消长过程的监测中,比较评估了两种方法的监控预警效果。结果表明:SPE方法选用ENVI-Carb 500mg/6mL固相萃取柱,过样体积为50mL,13种PSP组分的平均回收率为82.2%±10.0%、检出限为4.0-20.0ng/L;SPATT方法选用SP207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时间为静置Id最佳,整体回收率约为9.2%;在实际应用中,结合产毒藻密度及贻贝富集毒素含量的变化,发现SPE方法的检测结果可实时表征海域PSP风险状况,对于贻贝中PSP的预警效果也显著优于SAPTT方法,后者不仅因监控方式相对滞后一个监测周期,且灵敏度及准确性均较差。对于秦皇岛海域,当SPE方法检测结果达到100ng STX eq/L时,该海域贻贝中PSP残留将具有潜在的食用安全风险,跟踪过程表明这一阈值可提前两周预警贻贝富集毒素含量超出我国限量标准(800μg STX eq/kg),这对于强化风险警示并制定防范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扁担沙动力地貌变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浅滩不仅为人类提供宝贵湿地资源,而且是调控河势演变的重要因素。研究河口浅滩动力地貌演变规律对航道整治、湿地生态开发及岸堤防护等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利用最近150多年的长江口历史海图资料、实测水深与水文泥沙数据,分析长江口南支最大的浅滩—扁担沙动力地貌演变格局及其变化机制。结果表明:(1) 1860?2016年期间,扁担沙反复历经淤积?冲刷?淤积,浅滩由最初水下阴滩发育出露而形成纺锤状沙体,随后演变为细长扁担状,沙尾切滩成爪状沙体,下扁担沙则伴随爪状缝隙被不断填充而淤长;(2)自1954年洪水到目前,扁担沙?2 m、?5 m等深线包络的面积与体积整体上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面积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88 km2/a和0.81 km2/a,体积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106 m3/a和5×106 m3/a;扁担沙浅滩在不同时期冲淤变化不同,其中1998年出现大幅度冲刷,平均冲刷厚度达到1.4 m;(3)扁担沙体积变化和长江入海泥沙的增减无直接联系,但与入海径流量的变化密切相关;(4)白茆沙“南强北弱”的河势、南北港分流工程以及东风西沙水库的建立导致扁担沙向北推移。  相似文献   
9.
对四川稻城县海子山高原上的方枝柏进行树芯采集,经交叉定年后建立林线上限位置的方枝柏树轮宽度年表。标准化年表与气象资料的响应分析结果揭示了该地区树木生长主要受当年生长季前期温度条件的控制。轮宽指数与前一年9月到当年2月的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R=0.56,P<0.01)。由此重建了该地区1850—2019年这170 a的前一年9月到当年2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转换函数方差解释量31.7%。重建结果与邻近地区树轮记录的温度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重建序列显示工业革命以来,研究区经历较冷的时期有:1870—1890年和1960—1980年;较暖的时期有:1884—1892年、1919—1925年、1940—1960年以及1980—2019年。1940—1960年是20世纪最暖的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温度呈现下降趋势,1980年开始气温保持持续升高,2010年之后气温有小幅下降。重建气温序列与太阳黑子数变化和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涛动AMO有较强的响应,揭示了太阳活动、海温等因子可能对该区温度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非均质地层参数的获取与表征方法是浅层地质体改造的重要依据。基于非均质地层的地质建模,表征具有随机不确定性和模糊不确定性的土体表观参数和物理力学参数。利用 Weibull 分布统计描述局部地层信息,并应用Diamond-Square分形插值方法,结合差分盒子维计算非均质地层分形维数,进一步合理演算整体地层参数。采用PFC3D数值模拟软件,结合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采样数据,对非均质地层块石颗粒及土颗粒进行建模。通过非均质地层模拟结果,发现其破坏过程与应力应变曲线要比均质土体复杂得多,由于块石大颗粒的含量、分布特性对土样力学性质影响显著。本文建模方法有助于非均质地层参数表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