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1.
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资源管理体制、配置程序、市场化管理等方面探讨了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流域已建成较健全的用水者协会体系,水价和水权在不断调整以适应水资源管理的需求。其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受地方行政、企业等多方权力博弈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处于双线管理状态,未能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全面统一管理;用水者协会的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不积极;流域内水价、水权制度不完善。建议如下:应在甘肃省水利厅和酒泉市政府之间形成协调机制,以协调各相关方的权益,完善流域管理局和地方政府统一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实现流域水资源的集成管理;加强流域机构立法,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将协会的职责和义务融入到村委会的职务中,并完善水价制度,建立水权交易市场,以调动公众的自我管理和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气温对太湖蓝藻复苏和休眠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谢小萍  李亚春  杭鑫  黄珊 《湖泊科学》2016,28(4):818-824
利用2005 2014年每日的卫星数据、气象站和浮标站观测资料研究复苏期和休眠期的平均气温、稳定通过界限温度初终日、周有效积温与太湖蓝藻休眠和复苏时间的关系,探讨气温是否是影响蓝藻休眠和复苏时间进程的关键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太湖蓝藻复苏早晚与春季(3 5月)气温密切相关,春季气温越高,蓝藻复苏时间越早;太湖蓝藻休眠时间与秋、冬季(11次年1月)气温密切相关,秋、冬季气温越高,蓝藻休眠时间越晚.此外根据分析结果发现,太湖首次出现蓝藻水华的时间一般是气温稳定通过9℃初日之后的1个月左右,但上一周期的休眠与下一周期的复苏之间气温异常偏高会导致蓝藻水华首次出现时间早于稳定通过9℃初日;最后一次蓝藻水华出现时间与气温稳定通过4℃的终日相近;在复苏期,湖水中的叶绿素a浓度随周有效积温变化而变化,二者相关系数为0.9.  相似文献   
3.
退牧还草政策下农村住户的违约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讨论农村住户在退牧还草政策下面对一系列约束条件时的违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尝试建立农户违约行为的概率函数模型,实证分析如何在不降低农户效用的同时,规范他们的违约行为,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研究发现农户的违约行为(偷牧)只取决于其养殖规模、从偷牧中所获得的利润以及因偷牧被抓而需要直接支付的罚款金额(不包括上期违约行为对当期补偿的影响).因此,要调控农户的违约行为,从政策层面适当指导调节养殖规模,对草原进行合理管理与利用(而不是一刀切的禁牧模式),引导区域产业转型以及促进城镇化发展等将是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寻江苏省人口分布的时空动态特征以提供人口动态管理的决策依据,该文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人口地理学方法,对江苏省两次普查的人口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存在着苏南、苏中、苏北以及市县之间的差异;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的趋势不断增强,市域与县域人口分布特征存在差异,人口分布呈现出由苏北向苏南转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首个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输电线路三维可视化研究为目标,根据输电杆塔的实际数据和图片资料,研究了基于Google Sketch Up软件平台进行输电杆塔、绝缘子及金具三维建模的具体实现过程,分析了Sketch Up用于输电杆塔等设施三维建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和NOAA高分辨率海温资料,采用空间傅里叶滤波法,分析了台风Megi(2010)路径北折过程中越赤道气流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其不同波长分量对台风移动路径转折的影响,利用谱逼近方案的数值模拟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加里曼丹岛附近越赤道气流突然增强北涌对台风移动路径北折具有重要影响。经纬向波长为500km以上的低层风场分量的环流结构能明显反映出加里曼丹岛附近越赤道气流中的中尺度反气旋系统。模拟试验结果与分析结果一致,即环境风场的中尺度分量是影响台风路径北折的重要因子,其中经纬向波长为500 km以上风场分量体现了加里曼丹岛附近越赤道气流风场结构中的中尺度反气旋系统对台风路径的影响,因此,其模拟路径与观测路径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NCEP 1°×1°逐6小时再分析和咸宁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对咸宁2018年4月22—23日(“1804”过程)和5月6日(“1805”过程)两次强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两次过程影响系统有相似性,但系统发展、强度、位置、高低层配置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1804”过程有很强的动力抬升条件,配合较好的水汽、能量条件,产生强降水;而“1805”过程动力条件较差,低层能量聚集,层结更不稳定,利于发生雷暴大风天气。从微波辐射计资料分析发现,前一次过程在临近降水时有整层水汽含量明显减少,整层液态水含量明显增加,云底迅速降低的特征,而后一次过程则没有,这种明显差异对预报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集成水资源管理(IWRM)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方法。根据IWRM总体框架要求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总体目标,构建石羊河流域IWRM绩效评价体系,从调查问卷、水资源公报等获取数据,运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多指标加权综合指数法计算石羊河流域IWRM绩效。结果显示:2000、2007、2017年石羊河流域IWRM绩效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从“一般”提升到“良好”。4个评价维度层都呈上升趋势,其中经济效益增加最明显,社会公平次之,接着是水管理组织效能,而生态环境可持续仅增加了1%,整体上实现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但生态环境问题仍是今后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热带气旋外眼墙形成和维持过程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大尺度环境场和热带气旋涡旋内部动力学过程,如涡旋罗斯贝波理论、轴对称化过程、涡丝化作用、β-skirt轴对称化外眼墙形成假说和边界层非平衡动力过程等。随着对外眼墙形成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当前存在多种外眼墙形成的机制理论,而这些机制均强调在外眼墙的形成阶段,热带气旋外围有大量对流及位势涡度扰动的发生发展。因此,热带气旋外眼墙的形成很有可能是多种机制相互作用导致的。最后,提出研究多种机制相互作用导致外眼墙处的对流和位势涡度扰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