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6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我国发展全域旅游口号的提出,乡村旅游业开始进入发展的黄金期,保持了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针对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现状,如何编制村庄规划成为关注的重点。该文通过滨州市夹河村规划实践,探讨了在"旅游+"背景下,如何营造村庄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类似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商河县2010年耕地地力评价有机质采样点的数据,运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商河县土壤有机质的密度及储量,并按照土类统计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间的有机碳密度及储量差异。研究表明,商河县土壤有机碳密度范围为1.69~5.17kg/m2,平均3.44kg/m2;有机碳储量为0.26×1010kg。按乡镇统计,有机碳密度最大值为玉皇庙镇3.65kg/m2,最小值为郑陆镇3.15kg/m2,有机碳储量最大值玉皇庙镇3.47×108 kg,最小值张坊乡0.92×108 kg;按土壤类型统计,有机碳密度最大的为湿潮土3.46kg/m2,最小为风沙土3.29kg/m2,有机碳储量最大为潮土10.38×108 kg,最小为褐土化潮土1.34×108 kg。  相似文献   
3.
以烟台市为例,总结了现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和其他空间规划存在的差异,分析了现阶段“多规”实践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从体制、技术、程序层面研究解决对策,为下一步开展“多规合一”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熵值法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甘肃省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水平现状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水平均不高,且区域差异明显,整体呈现"西高东低,南北分化"的格局,空间上体现出"阶梯状"区域梯度递减的分异结构特征;产生空间差异的原因有自然条件、区位差异和产业结构等因素;最后,根据各城市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优化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将地类转换倾向性模型中的马尔可夫链引入城市用地质量演变分析中,通过建立土地质量等级转移矩阵,以兰州中心城区商业用地2009—2014年质量等级变化为应用案例,探讨土地质量转移矩阵对城市用地质量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转移矩阵的构建能够有效的反映城市用地质量等级演变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城市土地质量的演变趋势,探寻城市用地质量演变的驱动力,有利于指导和促进城市未来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山东黄河流域生态基础条件、生态本底状况,识别流域主要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生态修复基本思路,构建了“两屏两心多廊”的流域生态修复格局,进行了流域生态修复分区;提出了流域生态修复的具体路径,主要是泰山和徂徕山莲花山区域、黄河和大汶河生态廊道、黄河三角洲和东平湖湿地的生态修复;为实现流域一体化保护修复,从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构建了流域生态修复协同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