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22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16年秋季热带西太平洋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卓  孙军  张桂成 《海洋科学》2018,42(7):114-130
作者于2016年9月27日~10月25日对热带西太平洋(0°~20°N, 120°~130°E)10个站位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采样调查。应用Uterm?hl方法对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细胞丰度、优势物种以及群落多样性等相关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希望为热带西太平洋提供一些基础的背景资料,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 鉴定出浮游植物共计4门、66属、243种(包括变种、变型), 含硅藻门(Bacillariophyta)34属、103种, 甲藻门(Pyrrophyta)28属、133种, 金藻门(Chrysophyta)2属、4种,蓝藻门(Cyanophyta)2属、3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1 965.573×103 细胞/m3 , 其中蓝藻的细胞丰度为1 945.169×103 细胞/m3 , 决定了浮游植物的分布格局, 占总细胞丰度的98.96%, 高值区分布在0°N130°E-10°N130°E的4个站位(E130-13、E130-15、E130-17、E130-19); 硅藻丰度在20°N断面N20-4站位存在高值区; 甲藻丰度在130°E断面的3个站位(E130-10、E130-13、E130-15)存在高值区。本次调查的优势种依次为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ltii)、扁形原甲藻(Prorocentrum compressum)、扁豆原甲藻(Prorocentrum leniculatum)、胞内植生藻(Richelia intracellularis)、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具边线形圆筛藻(Coscinodiscus marginato-lineatus)、科氏角藻(Ceratium kofoidii)、鲁比膝沟藻(Gonyaulax lurbynaii)、中华半管藻(Hemiaulus sinensis)、霍氏半管藻(Hemiaulus hauckii)、小等刺硅鞭藻(Dictyocha fibula)。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的均值为2.440,Pielou 均匀度指数的均值为0.16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空间分布主要受PO4-P、NH4-N的影响,且由蓝藻的相关性决定的。聚类分析得出群落结构分为大洋群聚和近岸群聚两种类型(其中大洋群聚的站位又划分为0°~10°N纬度范围聚集和10°~20°N纬度范围聚集)。  相似文献   
2.
Phytoplankton growth rates and mortality rates were experimentally examined at 21 stations during the 2017 spring intermonsoon(April to early May) in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South China Sea(SCS) using the dilution technique, with emphasis on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SCS areas which had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re had been higher temperature but lower nutrients and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s in the central SCS than those in the northern SCS. The mean rates of phytoplankton growth(μ_0) and microzooplankton grazing(m) were(0.88±0.33) d~(–1) and(0.55±0.22) d~(–1) in the central SCS, and bot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rthern SCS with the values of μ_0((0.81±0.16) d~(–1)) and m((0.30±0.09) d~(–1)), respectively.Phytoplankton growth and microzooplankton grazing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coupled in both areas. The microzooplankton grazing impact(m/μ_0) on phytoplankton was also higher in the central SCS(0.63±0.12) than that in the northern SCS(0.37±0.06). The microzooplankton abundance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in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might more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microzooplankton grazing rate than phytoplankton growth rate, which might contribute to higher m and m/μ_0 in the central SCS. Compared with temperature, nutrients mainly affected the growth rate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nutrient enrichment treatment,the phytoplankton growth rate(μn) was higher than μ_0 in the central SCS, suggesting phytoplankton growth in the central SCS was nutrient limited. The ratio of μ_0/μ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nutrients concentrations in the both areas, indicating the limitation of nutrients was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s of background nutrients in the study stations.  相似文献   
3.
南堡凹陷高柳断层活动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地震数据、岩心、测井及重矿物等资料,利用EBM盆地模拟系统,模拟南堡凹陷高柳断层的活动速率和古落差,分析高柳断层活动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结果表明:高柳断层的活动受南堡凹陷盆地构造演化和区域应力方向转变的联合控制,垂向上呈现"弱—强—弱"的演化趋势,平面上Es1、Ed3x、Ed3s沉积期表现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到Ed2、Ed1和Ng沉积期,分段活动特征消失,活动均一性增强。高柳断层的活动引起南堡凹陷北部沉积中心的迁移,由拾场次凹向南迁移到高柳断层下降盘。高柳断层东段和中段连接部位、高柳断层与柏各庄断层相接部位是陆源碎屑进入凹陷的通道,高柳断层的强烈活动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提供合适的坡降条件和可容纳空间。高柳断层对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总体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即走向斜坡控砂型和断角控砂型。研究结果可为南堡凹陷构造—沉积综合分析及油气成藏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碳输运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军  郭聪聪  张桂成 《海洋学报》2019,41(8):125-130
目前大家普遍认为,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ransparent Exopolymer Particles,TEP)因其独特的凝聚效应导致碳通量向海底输出。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TEP不仅影响了碳沉降途径,其本身能够悬浮甚至向海水表层迁移,导致其在海洋微表层(Surface Micro-layer, SML)积累,最终显著影响海洋表层碳通量。TEP和其他颗粒物聚集形成凝聚物后,其运动趋势则由凝聚物中TEP的含量占比,即最终颗粒物密度所决定。一个新的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密度低的TEP通过与其他微粒聚合形成表面活性物质(Surface-active Substances, SAS),会在海洋–大气界面形成薄膜,显著影响海–气CO2交换通量,甚至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5.
海滨日晒盐田具有稳定且独特的生态系统。淡化浓海水排入盐田制盐,对盐田生态系统的稳定及盐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分析天津汉沽淡化浓海水日晒盐田不同季节不同盐度盐池原核微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群落结构变化,以期为评估淡化浓海水对盐田原核微生物群落影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温度梯度凝胶电泳和序列测定等方法,分析不同月份不同盐度盐池中细菌和古菌的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变化。分别采用香农-威纳指数、加权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盐田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结果表明,淡化浓海水和溴后水中均未检测出细菌和古菌。不同月份不同盐度盐池样本中细菌多样性变化不大,优势菌主要为γ-变形菌门(γ-Proteobacteria)中的Spiribacter salinus和Pseudoalteromonassp.;古菌仅出现在盐度最高的Ⅶ号盐池中,优势古菌为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的Halogeometricum sp.。天津汉沽淡化浓海水日晒盐田中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较低,春夏两季细菌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秋冬季节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明显。盐度不同的盐池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较大,随着盐度逐渐升高, Spiribacter salinus逐渐取代Pseudoalteromonas sp.成为占主要地位的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6.
江陵凹陷古新统光卤石的发现及其钾盐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薄片鉴定和XRD等分析,在江陵凹陷古新统发现光卤石矿物,单层厚度达23cm,经化学分析该层含光卤石石盐岩中光卤石含量为1.6%。光卤石在江陵凹陷古新统有两种产出状态:一种是被包裹在石盐岩内,呈颗粒状分布,粒度大小0.1~0.5mm;另一种是充填硬石膏孔隙中,粒度大小0.1~0.2mm。经石盐包裹体测温、碳氧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江陵凹陷古新统时期的古气候属于"暖旱"型。江陵凹陷古近纪时期属于裂谷型小盆地,构造期沉降较大,盆地封闭性良好,同时期火山活动频繁,为凹陷带来丰富的成矿物质,火山期后的温热泉水补给同样也为凹陷带来丰富的成矿物质;裂谷的某些部分与大洋沟通,接受海水补给。这样的构造条件、物质条件与古近纪时期的干旱气候相互耦合,出现光卤石沉积。江陵凹陷古新统光卤石发现,说明在该时期江陵凹陷卤水已演化到析出钾盐阶段,具有重要找钾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和RACE技术,从坛紫菜cDNA中获得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的序列,该段序列含2538个核苷酸包含一个终止密码子TAG和191 bp的3'端非编码区(UTR),可编码846个氨基酸.该段序列中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C末端第813位氨基酸是丙氨酸(A),表明是一个C<,...  相似文献   
8.
2009年晚春黄海南部浮游植物群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伟  孙军 《海洋科学》2011,35(6):19-24
在2009年6月对黄海南部及中部海域30个站位进行综合调查,对获得的131个浮游植物样品用Utermohl方法进行初步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51属73种(不包括未定名种),其中硅藻32属47种(不包括未定名种),甲藻17属24种(不包括未定名种),定鞭藻1门1种,蓝藻1门1种,硅藻在物种丰富度上占有优势。浮游植物的生...  相似文献   
9.
李健  王广策 《海洋科学》2011,35(7):122-129
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应对的首要环境问题,其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被认为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所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能是逆转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大规模微藻培养可以在减排二氧化碳的同时处理废水、  相似文献   
10.
以移动通讯数据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时态数据库技术为基础,构建了导航地理信息的变化发现、分析甄别、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和发布服务一体化的增量式更新服务模式、技术、软件、质检和标准体系,论述了多源数据融合、时空模型及空间关系的动态实时维护、多尺度增量式导航电子地图综合处理、路径规划和质检方法等关键性技术,实现了导航电子地图近实时更新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