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恺  何洁  王悦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1,44(12):210-212,215
研究一种基于矢量模型的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模型的单体化处理算法,并对其形成的单体化切割结果进行仿真分析.在多次聚类算法的基础上,将三维节点网格中的节点矢量信息进行升维处理,形成一个判断矢量,并在该矢量形成的16个表计量信息的基础上构建判断神经网络,经过神经网络的数据降维、数据重投影和数据二值化深度迭代分析,最终给出二值化判断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判断敏感性、特异性、综合准确率等方面,较传统方法有更显著的工程价值;该算法形成的倾斜摄影三维单体化切割结果,显著优于传统三维模型切割软件.  相似文献   
2.
以广州石屋新村为案例地,通过深入访谈、参与式观察以及收集文本材料等方式获取素材,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探讨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空间正义主体博弈与协商的维度与过程。研究发现:① 乡村空间正义主体博弈与协商的内容主要包括分配正义、居住正义、边界正义和信仰正义4个维度,贯穿4个维度的核心和焦点是权力正义。② 4个维度彼此交织,相互影响,前2个维度呼应了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部分观点,后2个维度是中国语境下的理论创新。③ 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杂糅了政府、企业、村民各自的诉求,导致不同主体展演了多元复杂动态的空间正义博弈与协商过程。  相似文献   
3.
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细化调查是第三次全国土调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细化和完善的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调查成果,有助于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国土利用现状和自然资源变化情况。本文基于多源三维模型融合技术,生成高精度高空地面、室内室外一体化三维模型,将其应用于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细化调查工作中,修正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图斑边界和地类属性等内容,最终形成准确的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成果。利用融合后的三维模型上开展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细化调查是一种有效的调查模式,可为三调高精度高效率调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利用1978—2020年广西9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有温度观测的1598个区域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了高温日数、高温过程次数、极端最高气温、高温过程平均和最长持续时间、高温过程平均最高气温等高温致灾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全区年均高温日数19 d,高温过程次数为4次,平均持续时间为6 d,年高温日数、过程发生次数平均每10 a以2.6 d、0.8次的速率显著增多。极端最高气温较高值主要集中分布在桂西、桂北的平原地区,部分地区在40℃以上,中部、沿海地区及海拔较高的山区较低;年高温过程次数桂北和桂中山区、桂东南及沿海地区比其他地区少;高温过程平均最高气温桂西比桂东高,河谷地区比平原高,平原比沿海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广西高温灾害天气过程具有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等特点,主要是由于副热带高压、热带气旋、西南热低压等天气系统影响造成的,大气环流异常则是造成高温极端性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美国NOAA提供的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上海台风所提供的热带气旋(TC)资料等,通过定义一个描写南海范围内(5°N~20°N,105°E~120°E)的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简称ITCZ)强度指数,研究了南海ITCZ年际和年代际异常变化特征及其对非移入性南海TC[South China Sea-generated tropical cyclone(SCS-G TC)]活动的可能影响,并从异常强、弱南海ITCZ年份的大气环流背景和海表温度等变化特征来尝试揭示南海TC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南海ITCZ强度指数与南海TC的生成频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长期趋势变化间的关系存在不同。南海ITCZ的强、弱显著地影响到南海TC的生成频数。强南海ITCZ年,南海TC频数偏多;弱南海ITCZ年,南海ITCZ频数偏少。强、弱南海ITCZ年对于南海TC的生成源地、TC的维持时间以及路径和强度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动力和环境条件方面,强、弱南海ITCZ年可能差异较大。异常偏强年,对流层低层出现气旋性环流,上层出现反气旋性环流;季风槽在南海区域偏强、位置偏南。与OLR表示的深对流区相配合,存在暖的海表温度和低层强烈的正涡度和强辐合,在高层存在相应的强的气流辐散,形成了极有利于南海TC发生发展的条件。弱南海ITCZ年则相反。另外,ITCZ强年,太平洋异常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出现为La Ni?a特征,南海ITCZ区对流活跃,强度偏强。反之,ITCZ弱年则表现为El Ni?o特征,南海ITCZ关键区的对流强度偏弱。这些结果可为深刻认识南海TC的生成规律以及对南海TC的预报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
废弃生产场地有机氯农药的残留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历史上曾生产和使用了大量的有机氯农药,现存的有机氯农药生产企业场地是污染高风险区.先前的报道多集中在场地内污染特征研究,较少关注场地周边有机氯农药污染及其环境风险性.为了解有机氯农药场地土壤污染水平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本文以重庆某废弃有机氯农药场地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域,分析土壤中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及其降解产物的含量水平,阐明场地内污染特征以及周边土壤的残留规律,评估场地内及周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场地土壤中∑HCHs的含量水平为3.89 ~ 13385.78 ng/g,低于国内已报道的其他污染场地.∑DDTs的含量水平为22.74 ~ 11186.10 ng/g,与已报道的我国张家口、扬州等地生产场地污染水平相当,但低于邢台、太原和青岛等地农药厂生产场地污染水平.该生产场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人体致癌风险值均高于可接受的范围,属于重污染区.场地周边400 m范围的土壤中HCHs和DDTs的含量水平虽整体上低于场地内,但污染水平也较高,HCHs污染和DDTs污染的总致癌风险均超过了儿童可接受的限值.随着与生产场地距离的增加,场地周边土壤HCHs和DDTs的含量水平呈幂函数下降的趋势,这同时又表明生产场地有机氯农药仅对场地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产生较大污染.因此,对于生产场地污染不能仅仅关注场地内,还应充分考虑场地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污染与环境风险性.  相似文献   
7.
CAD平台具有强大的矢量数据编辑能力与图形表现能力,通过对其薄弱的空间分析能力和相关业务能力进行扩展,可以使其成为一个良好的矢量数据建库系统。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探讨、设计了其扩展的方法,并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商业化地图服务的三维实景建模技术.该技术充分融合当前商业化地图服务平台的大数据资源,在不进行任何补充测量的前提下,使用较低的工时成本,完成三维实景建模技术的开发任务.且该技术与2008年谷歌地球推出的相关技术相比较具有后发优势,其开发效率和用户满意度远高于谷歌地球的三维实景建模方案.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候自然影响因子和社会经济发展因子构建城市气候承载力定量评价体系,定量评价2000—2019年广西北部湾沿海城市群——北海、防城港、钦州的气候承载力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三市气候天然容量波动增大,北海和防城港增长趋势显著,反映了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压力波动剧烈,总体增长不显著;各地城市气候压力和城市协调发展力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均呈上升趋势,但城市协调发展力的增长仍不足以平衡自然影响因子和城市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北部湾城市群气候承载力整体呈显著波动下降趋势,反映气候环境对沿海城市建设发展制约越来越明显;三市气候承载力对气候天然容量、极端气候事件压力指标的变化响应敏感,极端低温、大风、干旱(持续无降雨)和暴雨事件是沿海城市群气候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威胁因子。在今后北部湾沿海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提升气候承载力需要提高科技环保和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走低能耗绿色发展道路,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了辽宁省盘锦市红海滩6个采样点的沉积物,通过测定其中重金属和石油各组分的含量,调查盘锦红海滩的重金属和石油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各采样点中除退化区的Cu和茂盛区的Pb含量高于《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Ⅰ类标准外,其他各区域重金属含量均低于(GB 18668-2002)Ⅰ类标准。茂盛区的植物必需金属Fe、Mg、K含量在36.9~46.1 g/kg之间,高于退化区和光滩区的30.7~38.0 g/kg;退化区和茂盛区的土壤样品含油浓度较高,在1.6~5.2 mg/kg之间,光滩区的土壤样品含油浓度较低,为2.5mg/kg,均远低于(GB18668-2002)Ⅰ类标准500mg/kg;退化区的土壤中多环芳烃各组分含量在0.4~51.8ng/g之间,相比于其他地区的0.2~25.0ng/g较高,而光滩区土壤中多环芳烃各组分含量在0.2~3.8 ng/g之间,相比于其他地区的0.3~51.8 ng/g较低;不同区域土壤正构烃的组成(C10~C35)基本相同,但是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