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仅对高台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的震级与标准震级的偏差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欧洲一瞥     
兰新 《中国测绘》2006,(6):68-73
乘坐飞机从北京出发,经过近十个小时的空中飞行,我们到达了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出了机场,路两边灌木、森林郁郁葱葱。进入市区,大街上行人很少,黄昏中的街道显得安逸,甚至有些冷清,与我国城市的喧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街道两旁多是梧桐树,临街楼房的阳台上满是下垂着的鲜花,  相似文献   
3.
利用卫星云图、NCEP资料和MICAPS系统提供的实况资料和物理量等,对2008年7月23日江苏北部一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和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MCC是造成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200 hPa中尺度反气旋环流的形成,配合500 hPa西南急流左侧切变线生成以及边界层925 hPa锋生与西南强风带或西南急流左侧中尺度低涡生成,有利于MCC生成和发展;925 hPa以下边界层10.7 m·s-1·km-1强风速垂直切变的形成.配合边界层正涡度中心生成、对流层高层辐散增强,是激发MCC生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850 hPa江苏中北部MPV1≤-0.5 PVU的中尺度对流不稳定中心的生成,配合北方MPV2≥0.6 PVU湿斜压场纬向高值带的生成和稳定,有利于江苏北部地区中尺度强对流系统重复出现和MCC生成发展.  相似文献   
4.
引言。台站是产生观测资料的地方,对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也是台站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地震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地震记录波形特征,识别各种不同的震相。由于地震波受地球内部介质的影响,以及震中距离观测点远近的不同,使地震波形态各异,给地震分析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随着数字化观测工作的不断推进,地震记录由纸介质过度到计算机记录,地震波形分析的方法有了新的突破。不论是模拟记录图,还是数字化的记录波形,作为地震资料分析人员来说,最基本的思路及方法是一样的,那就是综观全震,远近分类;三分向对比,三大波组对比(纵波、横波和面波),三项基本知识在心(弹性波理论和射线理论,地球结构,地震的地理分布常识);三要素熟练掌握(振幅、周期和速度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济南白泉泉群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泉泉群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有花泉、柳叶泉等20余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泉群四溢,形成一片开阔水域,泉群周围稻香四飘,荷塘遍地,因其独特的出露方式,在济南众多泉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白泉泉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南部以地表分水岭为界;北部以石炭、二叠系与岩浆岩接触带为界;东、西边界分别为相对阻水的文祖断裂和东坞断裂,总面积为783.48 km2。其南部山区大面积的寒武-奥陶纪石灰岩,大气降水在此入渗并向北径流,在王舍人、济钢附近遇到石炭、二叠系和岩浆岩体阻隔,在第四系薄弱处涌出地表。该文以前人所做的大量地质、水文地质工作为基础,从地貌、地层、构造、补给等条件入手深入分析研究了济南白泉泉群的形成机理,从而为白泉泉群的保护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破损山体治理在全国范围内缺少成熟可借鉴的经验,该文通过对济南已完成的58座破损山体治理方案的研究,总结出如何选取破损山体最合理的治理方法,为类似地区破损山体治理方法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天水地震台SK地震仪近年来记录的338个震例的资料,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最大振幅面波与初至波至时差同震中距的关系式,并与J-B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用J-B表计算出的震中距与实际震中距的偏差较大,用本给出的关系式和走时表估算震中距可以缩小误差,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天水台 64地震仪记录的甘肃碌玛曲地区一系列小震群的震相分析 ,发现该区域地震记录波形特别 ,而导致错误分析。为说明该震区地震波的记录特点 ,我们对震中距基本相同的宁夏青铜峡 ,四川北川地震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碌码曲震区地震波形独有特点 ,各震区地震有各自的记录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青藏块体强震与祁连山地震带中强震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青藏块体发生强地震后,祁连山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具有增强趋势。通过分析认为,祁连山地震带已进入新的地震活跃期,并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卫星云图、NCEP资料和MICAPS系统提供的实况资料和物理量等,对2008年7月23日江苏北部一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和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MCC是造成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200hPa中尺度反气旋环流的形成.配合500hPa西南急流左侧切变线生成以及边界层925hPa锋生与西南强风带或西南急流左侧中尺度低涡生成,有利于MCC生成和发展:925hPa以下边界层10.7m·s^-1·km^-1强风速垂直切变的形成,配合边界层正涡度中心生成、对流层高层辐散增强,是激发MCC生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850hPa江苏中北部MPV1≤-0.5PVU的中尺度对流不稳定中心的生成,配合北方MPV2≥0.6PVU湿斜压场纬向高值带的生成和稳定,有利于江苏北部地区中尺度强对流系统重复出现和MCC生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