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要从GPS应用坐标网的建立和GPS在产生机理上的应用两个方面 ,论述了关于GPS应用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禁食暂养对卵形鲳鲹有水保活生理响应的影响,为卵形鲳鲹的保活运输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测定暂养过程中水体的总氨氮和pH值、卵形鲳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肌肉氧化应激指标等的变化,分析确定卵形鲳鲹有水保活的禁食暂养条件。【结果与结论】禁食暂养过程中,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水体总氨氮含量与pH值显著上升,但在禁食暂养时间为6 h时,其总氨氮质量浓度为3.22 mg/L和pH值为7.80;禁食暂养6 h可以降低或减少卵形鲳鲹的应激,使血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皮质醇(Cortisol)、血糖(GLU)、尿素氮(BUN)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2785.53 U/L、19.04 U/L、158.72 ng/mL、2.98 mmol/L、4.35 mmol/L和4.96 mmol/L;同时减轻了应激带来的肌肉组织氧化损失,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分别为6.34 U/L和5.86 mmol/L;卵形鲳鲹适宜的暂养条件为在鱼水比m鱼∶m水=1∶20和(25±1)℃的洁净海水中暂养6 h。  相似文献   
3.
压力场分布决定了油气运移的指向和分布状态,地层压力演化成果可为研究区有利成藏区带评价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基于钻井测试资料和地震资料,利用盆地模拟技术对南堡凹陷地层压力演化史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南堡凹陷地层压力演化经历了沙河街组-东营组沉积期(45.5~24.3 Ma)及馆陶组沉积期-现今(24.3~0 Ma)的一幕半“增压-泄压”旋回,压力演化表现为“积累-停滞-再积累”的总体特征,超压主体位于生烃凹陷,盆地中-东部剩余压力极大值高于西部,且主要赋存于沙河街组及东营组三段。南堡凹陷东营组末构造抬升剥蚀导致在24.8~14.8 Ma超压表现为停滞增长,且不同“增压”旋回沙河街组及东营组超压成因机制各异,第一个“增压”旋回(45.5~24.8 Ma)沙河街组增压幅度远高于东营组,沙河街组超压主要为欠压实及生烃增压双重贡献,东营组超压主要为欠压实成因;第二个“增压”旋回(14.3~0 Ma)沙河街组与东营组增压幅度相近,沙河街组和东营组超压皆为生烃增压成因。   相似文献   
4.
谢庆宾  高霞  夏秋君  舒萍  杨双玲  徐岩  李娜 《地质学报》2012,86(8):1217-1226
松辽盆地昌德地区火山岩储层以酸性岩为主,主要岩石类型为熔结凝灰岩和凝灰岩,与国内其他含油气盆地的火山岩储层明显不同。宏观上岩性较致密,岩心观察仅见构造裂缝和溶蚀孔,局部见溶蚀洞,显微镜下观察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发育粒内溶孔、晶内熔孔、晶间微孔、构造微裂缝、炸裂缝和收缩缝等。火山岩厚度普遍较薄,其中芳深9井区火山岩厚度最大,最厚仅为75m。从岩相类型看,芳深9井附近为爆发相,其他地区为溢流相。研究区火山岩为低孔低渗储层,岩性和岩相与物性关系密切,同时控制着原生孔隙的形成。后期的成岩改造,包括构造活动、溶蚀作用等决定了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是该区储层得以改善的主要因素,而后期充填作用破坏了储层的储集性能。火山口附近爆发相与溢流相的叠合区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5.
没有围墙的GIS实验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认为数字地球可以变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实验室”,那么什么是“没有围墙的实验室”,如何建设 ?本文在对当前数字地球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没有围墙的实验室”的核心就是“没有围墙的 GIS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一次东风波引起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秋萍  张滨 《海洋预报》2011,28(3):68-73
对2010年7月24-27日浙东南沿海温州、台州、宁波、舟山等地出现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出现连续暴雨的成因主要是东风波,西环副高的热力对流云系与东风波的相互作用及东风波诱生的低涡也是暴雨持续出现的重要因素;同时天台山、括苍山的地形强迫抬升作用和沿海喇叭形超浅海河口港湾的狭管效应也起了重要作用.并且指出这次东...  相似文献   
7.
用TRMM卫星探测资料对"卡努"台风云系不同阶段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TRMM卫星测雨雷达、微波成像仪探测结果,结合FY-2c卫星云图和浙江路桥多普勒雷达探测结果,对“卡努”台风活动的大尺度大气环流背景、不同阶段云系特点及云中冰、水结构进行分析,以了解台风云系中冰、水的分布和变化,为进一步揭示台风云系变化规律和提高对台风强度及路径的预报能力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关于GPS应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GPS应用坐标网的建立和GPS在产生机理上的应用两个方面,论述了关于GPS应用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台对中期预报进行了一系列预报改革,由原来的定性数理统计预报发展到客观定量的MOS预报,中期预报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但仍不能令人十分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人的作用(即经验预报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中期预报水平,我们设想建立  相似文献   
10.
利用TRMM卫星资料分析"桑美"台风云系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新利  唐传师  刘显通  夏秋萍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30(3):7-11,F0002,F0003
利用TRMM卫星测雨雷达、微波成像仪探测结果,结合天气图、FY-2c卫星云图、南昌多普勒雷达图,对"桑美"台风活动的大气环流、不同阶段云系特点,以及云中冰、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桑美"云系在洋面时有清晰的台风眼和云墙结构,螺旋云带范围较大,在云墙和螺旋云带处存在较强降水;临近登陆时螺旋云带和降水范围明显减小,但云墙处分布大量冰粒子和水粒子,云墙处对流极其强烈,中心区域强降水云系更为紧密;登陆后云墙结构消散,强度减弱."桑美"登陆后降水水平范围明显减小,且中心处的降水强度也要小于在洋面时,台风云顶高度明显小于在洋面时."桑美"登陆后在江西境内的对流降水样本比例和降水贡献率都远高于在洋面上,其中10~20 mm/h对流性降水贡献率达46.7%,导致江西局部产生大暴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