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257篇
地质学   335篇
海洋学   13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近场基岩场地上的加速度记录,计算了震级谱的高频成分,从而使谱震级这个概念包含更多高频的信息,并能进一步满足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3.
经上级批准,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将于1985年8月7日至13日在乌鲁木齐召开《干旱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主要内容是:1.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2.动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3.盐碱土改良和利用;4.沙漠治理和利用;5.环境与生态变化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别山东南缘首次发现大坝陨坑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介首次在大别山东南缘安徽省境内发现的大坝陨坑构造。经初步评价,知陨坑呈椭圆形,长轴呈北北东向,长约19km,短轴长约12km,最大坑深约2km,是一个有中央隆起区的复杂型陨坑。在卫片上陨坑显示环形影像,地貌形态为一洼地。陨坑基座保存尚好,可对它直观和追索陨坑构造边界。形成于230Ma左右的各类撞击变质岩石系列齐全,其中含有柯石英等典型的撞击变质矿物及撞击碎理等超微构造,特别是在陨坑基座内壁普遍发现有鉴别陨坑构造最可靠的标志——干裂自角砾岩,都证明大坝环形影像是一个典型的陨星撞击坑构造。它的发现,具有很大的科学及经济意义,对今后褶皱山区寻找和研究陨坑构造具有示范和指导作用,同时大大丰富了建设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依据。无庸置疑此发现将促进大别山旅游业的发展及陨星撞击科普知识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以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 (Pseudoalteromonas sp.strain No. 2 72 )分别降解均聚古罗糖醛酸(PG)和均聚甘露糖醛酸 (PM) ,经 Bio- Gel- P6和 POROS- HQ2 0分离得到 2种三糖纯品 ,经 ESI- MS,1 H- NMR,1 3 C- NMR,1 H- 1 H COSY,1 H- 1 3 C HMQC确定其结构为 Δ4,5-古罗糖醛酸 - α(1→ 4 ) - L-古罗糖醛酸 -α(1→ 4 ) - L -古罗糖醛酸 (简写为Δ GG)和Δ4,5-甘露糖醛酸 -β (1→ 4 ) - D-甘露糖醛酸 -β (1→ 4 ) - D-甘露糖醛酸 (ΔMM) ,为进一步从事构效关系研究提供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6.
采用Wilbert蛋白银法及Chatton—Lwoff银浸法对一种附生于栉孔扇贝鳃丝上的寄生车轮虫进行了光镜水平下的研究。依据其形态学和纤毛图式特征,该种被鉴定为TrichodinajadranicaRaabe,1958.此为我国新记录,同时也是第一例有关外寄生于扇贝鳃表纤毛虫原生动物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据估计 ,深海有孔虫种的交替速率为2 %/Ma ,比新生代浅水底栖(5 %/Ma)或者浮游有孔虫(11 %/Ma)明显偏低。白垩纪—第三纪边界(65Ma)或附近的事件引发了陆地和浅水以及部分半远洋生物的灾难性绝灭 ,但是对深海底栖有孔虫的影响很小。大部分深海有孔虫绝灭(30 %~50 %的种消失了)出现于晚古新世冰后高温期(LPTM ,55Ma) ,它起因于贫氧、温暖的侵蚀性底层水以及同时发生的表层生产力的变化。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36~30Ma)和中中新世也发现了深海底栖有孔虫的种类交替增强有全球蔓延的趋势。对中…  相似文献   
8.
1985年5-6月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27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首航定量调查。调查海域平均生物量为35.28g/m~2,平均密度为557inds/m~2。棘皮动物占总生物量的47.2%,软体动物占34.2%,多毛类和甲壳类分别占7.5%和6.2%。莱州湾的生物量为调查海域平均生物量的3.5倍。河口输入的营养盐在与高密度低营养盐海水混合过程中,逐渐下沉在莱州湾北部,这是控制该海域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沿海三大三角洲之一,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水”、“沙”是宝贵的物质财富。而治好黄河,变水害为水利,是开发黄河三角洲,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对此,国内许多单位和专家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本期我们刊登了有关黄河三角洲整治的设想、未来展望及河口改道冲刷情况分析的文章。对黄河口的开发利用,根据现代技术和国力提出了“引黄放淤”和“机械清淤”等初步设想和建议,目的是希望广大科学工作者,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对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利用进行广泛讨论,为彻底改造黄河,开发这一丰富的国土资源作出贡献。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0.
鳍缨虫属Branchiomma物种隶属于缨鳃虫科(多毛纲、缨鳃虫目)。除斑鳍缨虫B.cingulatum(Grube,1870)和锯鳃鳍缨虫B.serratibranchis(Grube,1878)外,黑斑鳍缨虫B.nigromaculata(Baird,1865)和珠鳍缨虫B.pereraide Silva,1965为我国首次记录。鳍缨虫属Branchiomma K lliker,1858Type speciesAmphitrite bombyxDalyella,1853鳃冠两鳃叶的鳃丝呈螺旋状或半圆形排列。鳃丝近基部有鳃膜相连。鳃丝外侧具成对分布的外突起(external stylode),鳃丝上具成对的复眼。具背、腹唇,背唇锥状具背附属物和平行叶。领发达,领的背叶窄且背中央具宽的裂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