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南四湖支流东鱼河水质的时空分布特征,本文在2017年7月 自上游至入湖河口设定6个采样点采集上覆水,测定营养盐和重金属的浓度,并对东鱼河2008-2017年入湖河口上覆水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2017年东鱼河上覆水中重金属及NO2-浓度符合目标水质标准,CODMn、TP、F-和TN均存在不同程度地污染,其中TN...  相似文献   
2.
利用全球海表面温度、海面流速、海平面异常、降雨和海面风场融合及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统计诊断方法,对1979-2014年发生的东太平洋和中太平洋El Nio事件对黑潮流域的影响进行分析,为黑潮流域及我国东南部气候变化预测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前者对海表面温度的影响要比后者强烈,并经历了从降温到升温的效应转换;两者对黑潮流域海流流速的影响整体上呈相反状态,前者对东海PN断面海流流速起减缓作用,而后者对其流速起加速作用;对于黑潮流域的海平面异常,两者均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影响;前者会引起黑潮流域降水增多,而后者则会引起黑潮流域降水减少。因此,东太平洋和中太平洋El Nio事件对黑潮流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关于测绘科技用于海洋开发的构想胡建国,李紫薇,王权,李英成,毛可标,陈思义(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1世纪是海洋世纪,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测绘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和超前性工作,海上的一切经济和军事活动都需要海洋测绘保障。为了迎接海洋世纪的挑战,海洋测绘科...  相似文献   
4.
强对流天气破坏力强,对海上航行和海洋开发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但由于其生命史短,且海上气象测站少,因此难以对其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而静止气象卫星的覆盖范围广、时间分辨率高,因此成为了监测强对流天气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Himawari-8卫星影像,基于深度信念网络(DBN)进行强对流云团自动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分别提取每张图像的光谱特征TBB13、TBB08-TBB13和TBB13-TBB15,以及基于光谱特征TBB08-TBB13的纹理特征能量Energy和对比度Contrast,再参考CloudSat卫星的云分类产品自动构建样本集,利用此样本集训练DBN模型,以确定模型的参数和结构。使用训练完成的DBN模型进行强对流云团识别,并对识别结果进行后处理。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和精度评定发现,新方法的临界成功指数CSI为71.28%,检测概率POD为84.83%,虚警率FAR为18.31%。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处于初生到消散不同阶段的强对流云团,并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检测结果中多余的卷云。与单波段阈值法、多波段阈值法和支持向量机这3种方法相比,文中提出的方法能够提高强对流云团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各向异性随机粗糙海面的微波双站散射机制及其特性,本文利用解析近似的积分方程模型以及一种改进的半经验海浪谱模型实现了对各向异性随机粗糙海面的全极化微波散射仿真模拟,并与卫星观测数据、经验的地球物理模式函数及已有的解析近似散射模型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入射波频率、入射角、极化方式、海面风速及风向等参数对各向异性海面双站散射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入射角、散射角及方位角等观测几何条件下,海面不同波段的双站散射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散射特性,且对风速、风向等海面动力学参数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以L波段为例,海面向后半球双站散射在各个极化方式下都对风速较为敏感,而在同极化方式下,其对风向的响应在中低风速和高风速条件下相反,整体而言,低风速下海面双站散射对风向更为敏感。这表明对于海面动力参数的反演,双站散射可以提供比传统单站雷达后向散射更丰富的物理信息。本文探讨了各向异性海面微波双站散射特性,为基于主动式及分布式微波传感器的海洋动力参数遥感反演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星载SAR数据海面风场反演方法是利用海面风场与雷达后向散射系数之间的经验关系即CMOD5模式函数求解海面风场.但在台风条件下,由于降雨对雷达信号的影响及高风速条件下CMOD5模式函数的停滞效应,海面风场的反演精度迅速下降.针对降雨对雷达信号的影响,本文基于星载SAR卫星平台未搭载降雨测量载荷的特点,将多时次的静止气象卫星红外云图用于推导台风云系的运动矢量,并由该运动矢量及非同步观测降雨数据估算星载SAR数据过境时的降雨强度.最后,利用订正模型和降雨强度数据进行降雨订正.针对高风速条件下CMOD5模式函数的停滞效应,本文基于台风的SAR图像特征和改进的HOLLAND台风模型,提出了台风参数估计及风场构建方案.首先,利用基于小波分析的风向提取算法提取台风风场的海面风向信息,并通过地球物理模式函数和风向信息反演海面风速.然后,根据台风眼的SAR图像特征计算台风中心位置和最大风速半径,并将其代入改进的HOLLAND台风模型.最后,利用中低风速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台风中心气压和最大风速,并将台风风向、中心位置、最大风速半径、中心气压和最大风速等参量代入改进的HOLLAND模型构建台风海面风场.为了验证方案的精度,选择台风"艾利"、"卡努"和"奥菲利娅"的星载SAR数据进行试验,并利用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和飓风研究中心的最佳路径数据和风场数据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本文利用星载SAR数据估算的台风中心位置、中心气压、最大风速与最佳路径数据基本一致,构建的海面风场精度较高,其中,海面风速的均方差为1.4 m s-1,风向的均方差为2.1°,为台风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4D”是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USGS)新近推出的被称之为“九十年代水平上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技术,“4D”包括DEM(数字高程模型)、DOQ(数字正射影像)、DRG(数字栅格地图)和DTI(数字专题信息)。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在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及国家测绘局“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经费资助下开展了基于“4D”技术的洪灾预报与评估区域示范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利用“4D”技术构建孕灾环境背景数据库的方法技术、“4D”背景库与多源灾情监测数据配准叠合的方法技术及洞庭湖示范区灾情预报与评估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铱星/GPS的浮标潮位数据获取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远程海洋潮位探测,以浮标为安装载体,设计并实现了以PC104工控机为控制核心,基于铱星/GPS的潮位数据获取系统。文中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要点,最后给出了实际数据传输结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4D”技术的洪灾预报与评估区域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D”是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USGS)新近推出的被称之为“九十年代水平上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技术,“4D”包括DEM(数字高程模型)、DOQ(数字正射影像)、DRG(数字栅格地图)和DTI(数字专题信息)。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在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及国家测绘局“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经费资助下开展了基于“4D”技术的洪灾预报与评估区域示范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利用“4D”技术构建孕灾  相似文献   
10.
关于航摄底片密度指标的质量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