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9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7篇
  2016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4月19日举行的第五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国际论坛上,江西崇义客家梯田与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等4处传统特色梯田作为"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的重要构成,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接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现场授牌。  相似文献   
2.
正从源头雪山到高原绿洲,从长江三峡到江汉平原,从苏州园林到东海入海口……以新时代的长江为主题的巨幅画作《长江万里图》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这幅画卷全长200米,高1.5米,雄浑磅礴、起伏跌宕、风光万千,全面地展现了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民族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3.
正什么是暗夜星空?暗夜星空保护是指通过控制和治理光污染,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发展符合标准的暗夜保护,推进以星空保护、星空科普和星空旅游为基本内涵的星空文化产业,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夜间环境、关爱美丽星空。不久前,我国西藏自治区的"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那曲"和"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阿里"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暗夜顾问委员会正式收入"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成为我国首批得到国际组织认可的暗夜保护地,填补了我国暗夜保护地在国际名录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正古人用以祭祀苍茫大地的玉琮、中国玉器中出现最早并一直延续不断的玉琮、蕴含死后重获新生愿望的玉蝉、造型憨直古朴的玉鱼、模拟实用兵器而来的玉斧玉矛,明代官阶身份标志的玉带扣、象征古代女子成人的白玉笄……在国家博物馆近日展出的"爱国情怀——章乃器捐献文物展"中,"玉器之美"单元展出了章乃器收藏并捐献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玉,上自遥远的新石器时代,下至仿古之风盛行的清代,代代相承,略成系列,  相似文献   
5.
正不久前,甘肃张掖平山湖生态旅游景区全票通过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国家地质公园专家评审,成功获得第八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张掖平山湖是迄今为止中国离城市最近的集自然奇观、峡谷探险、地质科考、民族风情、自驾越野等于一体的复合性旅游景区,也是张掖地貌景观大观园中最美的景观之一,被许多中外知名媒体、地质专家和游客誉为"比肩张家界""媲美克罗拉多大峡谷""丝绸之路新发现"。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我国无人机产业迅猛发展,以大疆为代表的消费型无人机生产销售已经占据全球的领先地位,警用安防、能源电力等行业应用无人机也不断取得突破,无人机产业已经成为当前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热点,成为投资者竞相投资的行业,成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在近日举行的2018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暨博览会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专家,携200余项  相似文献   
7.
正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一大热点和难题。今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监测显示,自2000年以来,每5年监测一次,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实现连续3个监测期缩减。然而,全国仍有4亿多人口在遭受着风沙的危害。荒漠化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是国家沙漠公园建设的根本目的。从2014年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沙漠——库木塔格沙漠,正式挂牌"中国国家沙  相似文献   
8.
正松花石是吉林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于长白山区的江河之畔,色泽丰富,石质温润,纹理天然。而松花石砚,最初出现在明代,后来受到康熙、雍正、乾隆等清朝皇帝的青睐,被清朝的皇室定为"御砚"。不久前,"投石问道——彭祖述松花石砚艺术作品巡展"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行,108方松花石砚的精品集中亮相,汇集了篆刻、雕刻、书法、微刻等技艺,尽显松花石砚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9.
正这里拥有世界上最早的初鸟类——中华神州鸟,它的发现有力支持了鸟类的"陆地奔跑"飞行起源理论;这里发现的翼龙胚胎是世界上第一枚翼龙蛋与胚胎化石,它的出现,证明了翼龙是卵生的事实;这里发现的"杨氏锦州龙"是辽宁目前最大的化石,也是我国乃至亚洲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禽龙类化石;这里还有一个"木化石王",直径1.5米,露出长度10米,年轮清晰,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为国内罕见……  相似文献   
10.
正不久前,科技部正式发布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8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连续第七次面向全球公开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这是科技部推进绿色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举措,也是我国遥感科技界对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实际行动。在保持前期继承性和强调发展性原则的基础之上,科技部组织国内优势科技力量,完成了《全球碳源汇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