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7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有向窗的自适应SIGMA中值滤波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消除InSAR DEM噪声的自适应中值滤波算法:基于有向窗的自适应SIGMA中值滤波。分别采用中值滤波、基于高程的自适应SIGMA中值滤波和基于有向窗的自适应SIGMA中值滤波算法,对InSAR Tandem DEM和模拟DEM进行了滤波处理。结果表明,基于有向窗的自适应SIGMA中值滤波算法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消除噪声,而且能够更好地保留图像的边界特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无电离层组合法和电离层约束法2种CORS中常用的长基线模糊度解算方法。NRS中的模糊度解算同时采用了这2种方法,以保证模糊度解算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地面激光扫描仪的测距信号可能存在入射偏差,使得入射向量和反射镜旋转轴互不平行,引起的点云误差随距离发散。此误差使用传统的全站仪系统误差模型无法校准,因此有必要考虑将测距信号的入射偏差作为扫描仪的系统误差。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入射偏差的地面激光扫描仪系统误差模型,以及相应系统误差参数估计方法,共同构成地面激光扫描仪校准方法。公式推导表明,传统的全站仪系统误差模型是本文方法的一个特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全站仪校准方法,本文方法将闭合差从8 cm降至1 cm。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GNSS多系统静态基线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使用统一的方式来处理GPS、GLONASS、北斗及三者融合的观测数据。这种处理方法已经实现在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的静态后处理软件中。本文使用实际数据验证了这种处理方法,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北斗官方发布的承载精密单点定位(PPP)服务的PPP-B2b信号与南方测绘最新研发高精度定位终端,本文采用全国6个城市连续一周的观测数据和实时定位结果,分析了基于PPP-B2b服务的PPP精度。其中重点分析了实时静态PPP与实时动态PPP定位的精度。试验结果如下:基于PPP-B2b服务的静态PPP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优于7 cm,高程方向优于10 cm;基于PPP-B2b服务的动态PPP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优于10 cm,高程方向优于15 cm。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服务的实时PPP能达到静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近年来发表的北半球、北半球各大洲及中国近千年温度序列,分析了年代至百年尺度上北半球和中国温度变化之间的异同性、北半球各大洲百年尺度典型暖期和典型冷期的位相差异,并比较了中世纪典型暖期与20世纪暖期的温暖程度差异.结果表明:1)在150~200年周期段,北半球和中国平均温度变化主要受太阳活动的影响,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2)在50年和100年的尺度上,北半球和中国温度的变化速率具有相似性,近150年来二者都表现出持续的增温趋势;3)北半球洲际尺度上不存在起止时间相近的百年尺度典型暖期和冷期;4)北半球、中国及其他大洲最近30年(1971~2000A.D.)的温度较中世纪(800~1250A.D.)任何30年时段都要高,而最近100年(1901 ~ 2000A.D.)的温度只有北极地区显著高于中世纪最暖100年.  相似文献   
7.
线性最小方差估计用于SAR干涉图大气延迟改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线性最小方差估计(linear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LMMSE)引入SAR干涉图大气延迟改正,并用模拟实验比较了地势平坦地区LMMSE与以往常用于SAR干涉图大气延迟改正的距离权倒数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averaging,IDWA)和普通克里格算法(ordinary Kriging,KRG)的插值效果。同时,还比较了地势起伏较大地区,考虑了高差因素的LMMSE和KRG算法、未考虑高差因素的LMMSE、KRG算法以及IDWA的插值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地势平坦地区,在各种精度情况下,当已知点呈随机分布时,点数越少,LMMSE的插值效果的优势越明显;对于地势起伏较大地区,考虑了高差因素的LMMSE的插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根据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南部郎木寺泥炭总有机碳含量的时间序列,重建了该区7.3~4.0kaB.P.(中全新世)期间气候演变的历史,其中较为显著的变冷事件分别集中在6.8cal.kaB.P.,5.0cal.kaB.P.和4.3cal.kaB.P.。同时分析了3个不同深度的泥炭脂类分子化合物。结果表明,正构烷烃和直链烷基-2-酮都由长链组分所构成,具有明显的奇碳优势和很高的碳优势指数值(CPI>5)表明,这些长链组分来自草本高等植物。样品中还检出脂肪酸甲酯系列,也以长链组分为主,可能是沉积早期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产物。异构烯烃的存在及菲系列化合物低的甲基菲指数(MPI)和镜质体反射率(Rc)值,说明样品受成岩作用的影响很小而且几乎没有遭受现代的污染,即泥炭保存完好,各个指标可以真实反映泥炭的组成、性质及其形成时的环境条件。根据总有机碳含量的时间序列和不同阶段样品中的脂类分子化石的组合特征,探讨了各阶段气候和植被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土资源空间数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项目的开展,本文首先介绍了高精度CGCS2000坐标获取方法,并确定了城区坐标系与CGCS2000之间的转换关系,然后分别采用直接求取和顾及投影中央子午线和平均高程面的方法求取四参数、评定转换精度以及确定适用范围,形成的坐标转换思路对相关项目开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志远  王江林  贾佳  刘健 《地理学报》2021,76(3):550-565
基于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进行了4组长达1500 a的模拟试验(全强迫试验,控制试验,自然外强迫试验和人类活动外强迫试验)。在评估模式模拟亚洲夏季风降水可靠性的基础上,对模拟结果进行10~100 a的带通滤波以获取年代—百年际亚洲夏季风降水信号。主要结论为:① 过去1500 a亚洲夏季风降水强度存在显著的约15 a、25 a、40 a和70 a的年代—百年际周期信号;② 年代—百年际亚洲夏季风降水的主要时空变化模态表现为外强迫模态和气候系统内部变化模态;③ 过去1500 a亚洲夏季风降水的强迫模态表现为经向“三明治”结构,即中国北方季风区和热带季风区同向变化,而在东亚中纬度一带季风降水反向变化特征。这种降水的空间分布模态主要由自然外强迫(太阳辐射+火山活动)作用所导致。本文为历史时期亚洲季风降水变化的研究提供了材料支撑,为全球变暖背景下亚洲季风降水演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