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8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矿山开发、水电建设过程中倾倒变形问题日渐突出。倾倒变形边坡一般具有反倾边坡结构,变形的过程和机理比较复杂、涉及的变形岩体范围较大、危害严重。论文以抚顺西露天矿边坡为例,通过岩体位移监测资料的跟踪分析、底面摩擦模拟试验,以岩体力学、松散介质力学原理为理论基础,探讨了采矿影响下边坡倾倒滑移体的变形机理,分析认为采矿引起的倾倒滑移变形问题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和采矿工程条件下产生的,并提出了岩体变形安全性分析方法。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变形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倾倒滑移变形体的基本特征及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现场地质调查及变形观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倾倒滑移变形机理的力学模型,并给出了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3.
渗流数值计算是岩体排水设施和仿真模拟、动态分析、效果评价及预测的有效工具。应用边界元数值方法模拟研究了巷道疏干边坡地下水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岩体的渗透系数张量、可疏干孔隙率对疏干排水效果及其动态过程变化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可见边界元数值方法模拟断面尺寸较小的排水设施时,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4.
现有人口空间化方法多基于行政单元构建回归模型并分配格网单元人口,但分析单元的尺度差异引发模型迁移问题。同时,格网特征建模仅考虑格网自身属性,导致格网间空间关联被人为割裂。为此,基于随机森林模型提出一种顾及格网属性分级与空间关联的人口空间化方法。该方法在格网特征建模中:(1)基于自然断点法构造建筑区类别约束的夜间灯光分级特征,并在行政单元尺度统计各等级网格占比作为训练输入,以减小模型跨尺度误差;(2)利用核密度估计刻画邻域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对当前格网人口分布的影响及距离衰减效应;(3)基于叠置分析统计不同类型建筑区轮廓包含的各类POI数量,提升特征建模精细度。选取武汉市作为实验区域,在街道尺度与WorldPop、GPW及中国公里网格人口数据集进行对比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绝对值误差仅为对比数据集的1/6~1/3。此外,还探讨了特征构成、格网大小及核密度带宽对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抚顺西露放边坡工程地质灾害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抚顺西露天矿地质灾害及其成灾性的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测试数据资料,对边坡地质灾害类型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6.
根据抚顺西露天矿地质灾害及其成灾性的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测试数据资料,对边坡地质灾害类型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7.
顺层蠕动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性动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本文以阜新海州露天矿边坡为例, 分析了边坡变形规律和破坏机制。在弱层流变试验的基础上, 建立了弱层流变力学模型, 通过确定加速蠕变阶段来临的极限应变量和应变速率, 建立了弱层长期强度的时间效应方程, 对于不同边坡工况进行了动态稳定性评价, 为采取抗滑措施控制蠕动边坡的变形破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后提出了一个边坡加速蠕变阶段来临的预测预报方法, 分析结果和实测资料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8.
抚顺西露天矿蠕动边坡变形特征及稳定性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抚顺西露天矿北帮边坡为例,分析了边坡变形规律和破坏机制。在弱层流变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弱层流变力学模型。通过确定加速蠕变阶段来临的极限应变量和应变速率,建立了弱层长期强度的时间效应方程,对于不同的边坡工况进行了动态稳定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相应的治理工程之后,边坡稳定系数明显提高,为控制边坡的蠕动变形破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科毕业设计是我国高等教育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关键一环。本文通过对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09~2015年遥感大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进行分类,分析了近七年各类别选题所占比例的时间变化,并结合课题来源讨论了遥感专业的研究热点及研究兴趣,对武汉大学遥感学科发展趋势做了探讨。本文对武汉大学的遥感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其他高校相关专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已有百年开采历史的抚顺西露天矿进入闭坑期,由于资源的开采,导致西露天矿长期受地质灾害的威胁。为了总结西露天矿地质灾害发生规律、保障矿区及近矿城区的生产生活安全,同时为其他同类露天矿的灾害分析、安全防护提供可参考案例,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对抚顺西露天矿滑坡、地裂缝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基于DPSR模型,从驱动力响应、压力响应、状态响应三个方面提出对应的断链减灾和安全防护措施。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滑坡灾害最早出现于1927年南帮西部,滑坡主要位置由南帮西部区域向西端帮、北帮西部、北帮中部、北帮东部方向发展,近年南帮出现大规模岩质边坡滑移变形,1970—2000年期间,滑坡灾害最为频发,2000年以后滑坡灾害频次减少,且滑坡灾害多发生在5—9月份;北帮附近地裂缝出现于1960年后,上世纪70、80年代加速发育,走向与F1、F1A断层走向基本一致,南帮地裂缝分布在南帮巨大滑移变形体后缘,呈弧扇型分布,于2009年出现,2012年后迅速发展。通过对灾害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滑坡与地裂缝存在同源性和互为因果性的链式关系,影响矿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地质构造和不良工程地质环境控制、采矿活动驱动、降雨及地下水因素的诱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