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严海英  石洁  孙艳新 《测绘通报》2005,(5):33-35,66
简要介绍在新疆巴州测区基础测绘生产中采用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技术方案,并对GP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成果进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2.
布莱克-巴哈马(Blake-Bahama)盆地,深海钻井计划(DSDP)534井位的IPOD最新钻井资料给出了与北美大西洋板块边缘破裂有关的扩张中心的漂移的确定年龄。布莱克-斯潘 (Blake-Spur)地磁异常测定的为具有基本的卡洛夫年龄。这种地磁异常记录了标志着现代北大西洋诞生的洋脊扩张中心的漂移,比以前设想的年龄年轻约20Ma。由此可以得出一种推断: 引起北大西洋开裂的扩张中心漂移现在具有的年龄指出延伸扩张中心的漂移在墨西哥湾要结束了。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同一个事件。另一种推断是:沿北美边缘的侏罗纪外层的磁静带需有很高的扩张速度,这种相对高的扩张速度与磁静带之间的关联同白垩纪中期的相似,同时也暗示了在上地幔控制的板块扩张速度过程和在外核控制的磁场过程之间的一种联系。海洋扩张速度的快和慢与地磁场的宁静和反转都具有60—100Ma的周期。由地幔最低层的热物质流的周期性喷发而形成的脉动构造理论能够解释这种相关性。这些喷出物带着热量离开核幔边界,后来达到软流圈和岩石圈,引起快速扩张。在侏罗纪,这种扩张的脉动明显地导致了北大西洋的洋脊开裂。由快速扩张引起的其它一些脉动的出现与地球各部分的多数洋脊破裂有关,这意味着扩张是一种全球性的过程。被动边缘的破裂也许就是受脉动构造理论所描述的较基本的全球性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当今在石油价格下跌、国内储量减小的情况下,很多公司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通过精确确定壮年油区、并更详细地描述其特征来提高储量的问题上.经济地质局的分析表明,除了阿拉斯加以外,通过加密钻探、扩展钻探和二次完孔,可使美国大陆的油储量增加800亿桶,汽储量增加180万亿立方英尺.然而这只能在以详细的地质估评为基础时才能实现.因为开发壮年油  相似文献   
4.
1.前言使用最普遍的风速测量仪器是皮托静压管,但它在低风速中得到的压差变小,分辨率变低(例如1m/s时,0.6mm水柱{0.5%Pa})。热线风速计即使在低风速中,灵敏度也很高。不足的是,它不是测风速的绝对值,需要用几种方法订正。本文介绍小于1m/s的风速的有关测量理论及实验研究结果。从确立低风速基准测量法的角度来说,这种测量法最好采用绝对测量法。一种考虑是从流体内温度的空间变化为标记求出其移动速度。迄今一直在研究的热尾流法和脉冲线法,都是出于同样的思路。这两种方法都在气流方向设置两根金属丝。用电加热的办法给上游的金属丝加热,则流过此金属丝的空气也就被加热。当热空气向下游移动时,作为检出温度用的位于下游的金属丝随空气  相似文献   
5.
通过和田测区的规模化生产,简要介绍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1∶1万航测成图中的技术方案,对IMU/DGPS辅助空三加密成果进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们得到了对流开始非线性状态下两重叠高粘性流体层对流的数值解。这两层高粘性流体与地球的上下地幔一样厚,由一个固定的水平界面分开。考虑了几个热结构和热边界条件,包括一个等温底部边界、一个设定的热流的底部边界和具有绝热下边界的内热结构。对流开始时,由于每层物质的性质相同,下层比上层更不稳定,长水平波长(与下层的厚度成正比)占优势。对物性差异很大的那些层来说,在对流开始时上层更不稳定,短水平波长(比例于上层的厚度)占优势。当选择的物质的性质使两层同样不稳定时,在长波长具有较小最小值的稳定曲线(瑞雷数Ra-波长关系曲线)出现两个极小值。线性稳定结果具有较弱的非线性对流的特征,除非两层物质都不稳定。当两层具有不同的稳定性时,较稳定的层有一个传导温度场,它的流动是由不稳定层的对流流动的粘滞作用驱使的。当两层具有相同的不稳定性时(即使在对流开始瑞雷值仅两倍于临界值时),两层分别对流。当Ra超过临界值足够大时,下层以长波长对流环对流,甚至在线性稳定理论预测为短波长对流环时也如此。上层总是以短波长对流环开始对流。然而,下层上方的上层对流环的下沉热柱体积随着Ra的增大而增大。于是,水平波长(比如层的尺度)不能用来区分全地幔对流和分层地幔对流。在每层物质的性质相同及Ra相同时,都存在着层间机械耦合(下沉热柱覆在上升热柱之上)。当每层物质的性质很不相同以至在对流开始产生短波长对流环时,在下层两个热柱之上的上层有两个热耦合对流环(下沉热柱在下沉热柱之上和边界处的一个剪切带)。就所有被检验过的情况而论,边界两侧存在一个很大的温度差(总和的50%),暗示着在670km间断面处,两层地幔对流也应该有一个很大的温度变化。但与温度有关的粘性也许会减小这个温度差异。对消减带上重力平面异常和板块地震走时异常的解释应该能说明上、下地幔分层对流系统可能的热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7.
学术动态     
1988年11月3日,地矿部北京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黄绪德在北京科学会堂学术报告厅做了《计算技术与地球物理勘探》的报告。地球物理学会准备就此内容出一本专集,在此我们只作简要介绍。勘探地球物理自1962年数字化以后的20多年来发展迅速。随着地震数据量的逐年剧增及遥感数据的大量涌现,从这些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已迫在眉捷。而计算技术为此提供了有效手段,特别是近几年来,矿产的大量开发、石油日常需求量的增长和找油难度增加推动了计算技术和勘棵地球物理的发展,要发展勘探就要发展计算技术,提高命中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一种可以从地球物理时间或空间序列数据中消除干扰噪声、随机噪声以及线性或非线性漂移的新型自适应滤波程序,为从“原始”信号中消除这些噪声、需要一个(以某种未知方式)与原始信号相关的“参考”信号。参考信号经过自适应滤波并被从原始信号中减去。由此产生的误差被用于最速下降法中以调整滤波器的权重,从而使得最小二乘意义上的均方误差极小。上述过程经过反复迭代,直至取得收敛。滤波器的输出即为原始输入中基本信号的最佳最小二乘估计,而不含噪声的影响。该方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能够分辨一个随时间变化的信号而无需对其中信号和噪声的特征有任何先验的了解,同时也说明了当没有参考信号时,如何从序列数据中消除噪声。该程序已被应用于几种合成信号以表明它的特性;对于该程序中的数学部分做了简要的讨论。文中列出了程序的核心部分,并提出了一些在其它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和田测区的规模化生产,简要介绍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1∶1万航测成图中的技术方案,对IMU/DG-PS辅助空三加密成果进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