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正一、研究背景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这是"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政府网将"全域旅游"列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12个新词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而发展"全域旅游"正是实现美丽中国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存在城市、农村土地二元结构的客观事实,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农村集体土地涉足房地产开发的“小产权房”应运而生。小产权房一直未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直至2007年7月北京市通州区宋庄画家村的一起小产权房诉讼案拨开了“小产权房”的迷雾,也将小产权房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此后,国务院及国土资源部三令五申,强调“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租用、占用农民集体土地搞房地产开发”。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整治中权属调整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整治是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提出的一项政策创新。土地权属调整是该政策顺利实施的关键。本文首先界定土地权属调整的内涵,分析权属调整的模式,挖掘当前权属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权属调整缺乏科学合理的技术支撑等,并为破解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实际工作中解决权属调整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失去土地,农业劳动力向非农生产转移。这原本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选择,但由于我国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各种体制尚不健全,致使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失去有效保障,让失地农民现象在中国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失去土地,农业劳动力向非农生产转移。这原本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选择,但由于我国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各种体制尚不健全,致使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失去有效保障,让失地农民现象在中国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拥有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耕地资源流失现象依旧严重。耕地保护的制度设计未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本文基于行为心理学的视角,剖析当前耕地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建设占用未利用地纳入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管理实际上不利于耕地保护,等于变相鼓励建设占用耕地;耕地保护考核重数量、轻质量,缺乏补充耕地质量的差异化激励措施,致使补充耕地位置偏远、质量差。最后,提出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建议,包括取消未利用地纳入计划总量管理;耕地保护中强化对补充耕地质量的考核,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别要避免建设占用优质耕地。  相似文献   
7.
小产权房成因、困境与出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于我国存在城市、农村土地二元结构的客观事实,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农村集体土地涉足房地产开发的"小产权房"应运而生。小产权房一直未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直至2007年7月北京市通州区宋庄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