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1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安庆铁铜矿床是安徽沿江地区具代表性的大型铁铜矿床之一,其形成机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分析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矿石和围岩的硫、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矿床具有显著的水平分带特征。矿石硫化物δ~(34)S值范围为-6.5‰~10.6‰,变化大,闪长岩浆为成矿提供了大部分硫,前三叠纪碎屑地层和三叠纪围岩提供了部分硫;从闪长岩体到围岩,δ~(34)S值呈V字型变化,是不同来源硫混合的结果。碳酸盐矿物δ~(13)C范围为-5.5‰~2.0‰,从外带到内带呈下降趋势,表明碳主要源自岩浆热液,混入了部分地层碳。近矿围岩中δ~(13)C和δ~(18)O值相对地层偏低,是流体改造作用的结果。外接触带致密块状磁铁矿体具有最低的δ~(18)O值和部分贯入成因地质特征,可能为高温流体沿接触带和断层贯入充填的产物。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可能存在流体贯入充填与热液交代两种成矿形式。高温富铁流体贯入接触带形成了外带块状磁铁矿体,其分异热液与闪长岩体的交代作用、地层流体混入等综合作用形成了矽卡岩型铜矿体和含铜蚀变闪长岩,二者在空间上的叠加构成了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不同成矿方式的叠加导致了矿床分带及元素迁移特征有别于典型矽卡岩矿床。  相似文献   
2.
余未来  范良伍 《矿物学报》2007,27(3):461-465
通过归纳黔西北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比较矿床中矿石和含矿地层的Pb/盈比值和REE配分模式,分析构造展布、矿床(点)的分布和物探异常之间的关系,提出构造是区域的主要控矿因素,从而强调研究构造体系是综合找矿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滇东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银、铅、锌等矿产基地,自西向东有个旧、白牛厂和都龙三个超大型、大型锡-银多金属矿床;三个大床型矿床附近都分布有一个大花岗岩体,个旧和老君山岩体都已有相当多的研究,薄竹山岩体的研究较薄弱,有人认为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1],形成时期为自垩纪-古近纪-新近纪.本文主要从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研究薄竹山花岗岩体,探讨其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4.
煤仓是煤炭生产中重要的建筑物,因其装载大量的煤炭,故需对其进行沉降观测,观测的主要方法是高等级水准测量。独立分量分析是一种在信号组成成分未知的情况下,将信号分为几个相互独立的成分的数学方法。将独立分量分析用于煤仓沉降数据的分析,比较可能会对煤仓沉降产生影响的几个因素,并获得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滇东南薄竹山花岗岩岩石学及其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薄竹山花岗岩体分两期侵入,第一期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SiO_2含量介于64.82%~72.01%,平均68.72%,总碱度K_2O+Na_2O=5.51%~8.2%,平均6.92%,A/CNK平均1.14,富集Rb、U、Th等微量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中等的Eu负异常,δEu=0.37~0.55,属过铝质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同碰撞阶段;第二期主要为细粒二长花岗岩,SiO_2含量变化范围75.94%~76.89%,平均76.33%,总碱度K_2O+Na_2O=7.58%~8.82%,平均8.22%,A/CNK.A/NK图上主要落在准铝质范围,微量元素Nb、Ta、Y富集,显著亏损Sr、Ba,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6~0.11,形成于板内的伸展环境.第二期花岗岩Ba、Sr亏损明显,这与强烈的Eu负异常相对应,说明第二期花岗岩经历了高度演化.  相似文献   
6.
如何不断地寻找接替资源,确保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是每个矿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的难题.合理开发利用已占用的储量;加大矿山深部、边部和外围攻深找盲研究,寻求新增储量和新型矿产资源;扩大对外投资,拓展企业新的生存空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安庆铜铁矿床磁铁矿成矿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庆铜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中一典型的铜铁共生矿床,总结前人的稀土元素、同位素年龄、熔融包裹体测温资料和模拟实验成果,综合分析与矿床有关的侵入岩浆特征、矿床的空间分带、矿物共生组合以及全铁含量在矿床中的空间分带变化特征,发现矿床中的磁铁矿带在产状上和成因方面均具有岩浆成因的特征,提出早期的磁铁矿可能是岩浆结晶分异形成的,指出矿床早期形成的大规模磁铁矿带可能对后期的成矿作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宰便新元古代镁铁-超镁铁质岩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黔东南从江宰便地区进行地质填图过程中发现一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该岩体属新元古代钙碱质岩系,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辉石和绿泥石等。其主量成分以高Na2O(5.04%~6.64%),CaO(0.76%~6.67%)和MgO(6.79%~7.88%),低TiO2(0.30%~0.4%),贫K2O(0.10%~0.29%)和P2O5(0.04%~0.05%)为特征。稀土总量ΣREE较高,为83.37×10-6~164.97×10-6,其LREE/HREE和(La/Yb)N变化较大,分别为3.50~7.25和2.90~7.58,表明轻和重稀土分馏较大,(La/Sm)N和(Gd/Yb)N相对较小,分别为1.81~3.19和1.22~1.53,表明轻稀土和重稀土内部分馏较小。在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上,为轻稀土富集,无Eu、Ce明显异常的平坦型;在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上出现较为明显的Nb、Ta负异常。微量元素及Y/Nb、Zr/Nb等参数暗示其为过渡-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综合研究表明该岩体形成于约800Ma的板内拉张环境,可能与导致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地幔柱有关。  相似文献   
9.
如何不断地寻找接替资源,确保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是每个矿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的难题。合理开发利用已占用的储量;加大矿山深部、边部和外围攻深找盲研究,寻求新增储量和新型矿产资源;扩大对外投资,拓展企业新的生存空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归纳黔西北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比较矿床中矿石和含矿地层的Pb/Zn比值和REE配分模式,分析构造展布、矿床(点)的分布和物探异常之间的关系,提出构造是区域的主要控矿因素,从而强调研究构造体系是综合找矿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