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陈芝 《地图》1993,(4):58-59
一、《水经注图》探源在我国记载历史地理沿革的著作中,除以朝代为纲的体例外,还有一种以水道为纲的体例。这种记载历史地理的体例创始于《水经注》。《水经》是我国传世的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其成书年代各说不一。盖中唐以迄宋元,人们多认为是汉桑钦所作。清代以后经过全祖望、戴震、赵一清及杨守敬等人对该书的文字、地名等内容进行考据,认为它非出于桑钦之手,其问世上不及两汉、下不达两晋,实成书当出自三国时人之手。今人钟凤年先生又提出新莽时人  相似文献   
2.
若尔盖草原是中国高寒湿地发生大范围沙化的典型地区,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造成若尔盖草地主要鼠害,研究旱獭活动与若尔盖草地沙化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划定研究区域,应用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数字高程数据、野外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探究了旱獭掘洞对若尔盖盆地草地沙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斑的分布在海拔和坡度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旱獭洞的分布与沙斑在海拔、坡度及坡向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旱獭洞在沙斑内部及其周围和陡坎处呈现聚集现象,旱獭掘洞加剧了陡坎和凹坑边缘向未沙化草地一侧扩展。未沙化草地上的旱獭洞密度最小,随着草地沙化程度加深,并在极重度沙化之前,旱獭洞密度随之增加,当草地退化为流动沙地后,旱獭洞密度迅速减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