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427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发展的层面上认识“数字地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数字地球”的有关问题。指出“数字地球”是人类社会及其活动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拓展,是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发展趋势。关于“数字地球”的讨论不应局限在空间信息技术领域,而应该在社会发展的层面上认识它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介海南省1:5万坝王岭、猴狝岭幅区域地质调查的地球化学简单分段法在地层划分中的应用。根据对下古生界变质岩与白垩系红层两条地层实测剖面的地球化学资料整理,用简单分段法进行划分、其效果较好。它的地球化学组分基本能反映原始沉积物的特点和其沉积环境,且与岩石地层的划分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四川盆地北部二叠系为例,将层序地层分析和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相结合,提出了运用沉积波动过程分析研究沉积记录不完整性的量化方法,该方法可以相对准确地定量描述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升降运动,恢复无地层"记录"中的沉积-剥蚀过程,进而定量分析盆地的沉积-剥蚀过程、计算沉积间断(不整合)内的地层剥蚀量、认识其时空分布规律.同时,通过实际钻井及"人工井"的波动过程分析,结合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可以作出主要不整合的空间分布图、各层位的剥蚀厚度图和原始厚度图、各期构造的剥蚀量分布图等重要基础图件,为盆地进一步系统分析及盆地模拟打好基础,结合沉积相研究及构造样式分析还可分析盆地沉积中心、生油层、盖层、储层等在时空中的变化规律.由于沉积盆地的升降波动过程直接影响着盆地的埋藏史、热史和生、排烃史,因此通过沉积波动过程的系统分析不仅能正确建立盆地演化的地质模型,还可以正确认识油气形成与分布规律,有效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4.
5.
黄河河口演变(Ⅰ) --(一)河口水文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20世纪后半个世纪的完整实测资料,研究了河口径流量与输沙量的变化,自50年代至90年代呈明显递减。对黄河口的水文特征:水情、沙情、断流、离子流量、滨海潮汐、潮流、余流、温、盐度分布、风暴潮、拦门沙与盐水楔等作出定性和定量的论述。对断流的危害、成因及缓解对策作出分析。河口淤积、延伸、改道对黄河下游的影响也作出时空上的定量分析。对1855年以来近代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作出了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6.
波浪作用下海床的有效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浪作用下海床的稳定性分析是海洋工程地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海床的稳定性可通过计算分析其随时间变化的有效应力场来评估。本文建议了一个周期荷载作用下土体的本构模型 ,并用于计算波浪作用下海床的应力与变形。采用Biot固结理论和有限单元法 ,分析了海床的动态应力场与孔隙水压力场。波浪作用下两种渗透系数时有效应力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对比 ,反映了渗透消散作用对海床有效应力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酶技术,对雌性莫桑比克罗非鱼在孵卵前后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抗菌酶的比活力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口腔粘膜的上皮中,杯状细胞是一个重要的结构,它随着雌鱼的生理状态的改变而变化。雄鱼、雌鱼和孵卵期的雌鱼口腔粘膜上皮中的杯状细胞数量上的差别显著。孵卵期的雌鱼口腔粘膜类似于哺乳动物的子宫粘膜也是受性激素影响的靶器官。该种鱼的口腔粘膜中存在着两种抗菌酶;蛋白质水解酶和壳多糖酶。孵卵前后,这两种酶的比活力分别提高1.4—2.03倍。说明孵卵时,口腔粘膜为使卵及仔鱼健康的发育,增强了抗菌能力。研究结果证明:抗菌力的增加与口腔粘膜中的杯状细胞的大量增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随机波折绕射的缓坡模型实验和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Non-steady state timescales are complicated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specific geophysical systems requires a common theoretical foundation. We first extend reservoir theory by quantify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urnover time and transit time (or residence time) for time-dependent systems under any mixing conditions. We explicitly demonstrate the errors which result from assuming these timescales are equal, which is only true at steady state. We also derive a new response function which allows the calculation of age distributions and timescales for well-mixed reservoirs away from steady state, and differentiate between timescales based on gross and net fluxes. Thes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tracer-calibrated "box models" currently used to study the carbon cycle, which usually approximate reservoirs as well-mixed. We then apply the results to the important case of anthropogenic CO2 in the atmosphere, since timescales describing its behavior are commonly used but ambiguously defined. All relevant timescales, including lifetime, transit time, and adjustment time, are precisely defined and calculated from data and models. Apparent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current, empirically determined turnover time of 30-60 years and longer model-derived estimates of expected lifetime and adjustment time are explained within this theoretical framework. We also discuss the results in light of policy issues related to global warming, in particular since any comparisons of the "lifetimes" of different greenhouse gases (CO2, CH4, N2O, CFC's etc.) must use a consistent definition to be meaningf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