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15篇
海洋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9210节点机在进行设备升级时,关于机型的选择、网卡和硬盘的配置要求,以及软件系统安装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说明对节点机的系统安装和使用可以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
用Lotus Domino/Notes R5构建办公网络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otus Domino/Notes R5系统先进的电子邮件服务及Web应用技术,构建了威海市气象局内部办公Intranet网络平台,在全市以电子邮件方式收发文件,以Web方式浏览、查询历史文件、发布会议通知等,初步实现了文件处理的网络化、自动化和无纸化。  相似文献   
3.
威海气象站年平均气温等气象要素资料的非均一性检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气象资料的均一性是进行气候变化研究的必要前提,但由于我国均一性检验技术研究还很不充分,直至今日,我国还没有建立权威性的基本要素数据集。目前,国外气象专家已经对这种非均一性做出了很多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国内刘小宁等也分别对我国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资料进行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普勒雷达、卫星、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5年12月3—21日发生在山东半岛4次持续性冷流暴雪的特征及维持机制。结果表明:冬季强冷空气暴发南下时, 波状冷流云在渤海发展造成山东半岛暴雪, 暴雪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和强度的日变化特征; 多普勒雷达资料反映了暴雪回波PPI强度为35~40dBz, PPI径向速度图上反映低空急流和风辐合特征, RCS, VCS产品反映暴雪回波的垂直特征; 4次暴雪过程对应500hPa中高纬度欧亚上空为两涡一脊的建立和维持, θse时空演变反映4次强的干冷空气对应4次暴雪过程; 暴雪发生时南北风在渤海附近存在一弱的风区; 暴雪日水汽较非暴雪日充沛, 垂直上升运动和低层散度辐合与强降雪相对应; 暴雪日在渤海附近海面温度与850 hPa温度差大于20℃; 暴雪区为对流不稳定的大气层结。  相似文献   
5.
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管理系统采用基于ASP动态网页编程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用网页形式实现了预警信号数据库的后台管理、信号发布和结果查询。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路、数据结构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6.
副高边缘一次突发性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常规的探空资料、卫星云图和U-CAR/PSU的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对2004年8月5日发生在山东半岛的一次中β尺度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数值模拟及动力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高边缘加强西伸,高、低空西南风增大导致山东半岛纬向型切变线发展、辐合加强造成本次暴雨,暴雨发生在有利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的条件下,水汽的主要来源为长江中游和黄海。暴雨中心附近垂直动力结构特征为:450hPa以下为强融的上升运动,低层正涡度、辐合,高层负涡度、辐散,这种结构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al data as well as data of satellite, NCEP reanalysis and moist potential vortex, the heavy rainfall event that occurred away from the outer cycle of tropical depression Kaemi (No.0605) on July 27, 2006 in Shandong Peninsula has been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hree severe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s during the heavy rainfall. The uprightness of coupling pattern between upper-layer jet and low jet and a divergence area, which appeared in the right of upper-layer jet, provided favor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s. The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happens over the prefrontal warm sector and the storm rainfall mainly distributes in the front of a high-energy area.Positive vorticity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warm advection in low levels provide dynamic and thermal conditions for the rainstorm.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vements of physical variable fields and MPV2 as the horizontal component of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show that the rain intensity change is determined by upper and low level jets and the area of MPV2>0 occurs at the front of the low jet cores.  相似文献   
8.
远距离热带低压影响下山东半岛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1948~2000年共53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北半球大气质量交换的周期变化特征和两半球大气质量交换通道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两半球的大气质量交换从长时间来看基本上是平衡的.两半球质量交换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半年周期,冬季和夏季的交换比较显著,且以夏季为主;具有显著的十年际变化;年际变化特征总体来看不显著,只在1980年代~1990年代存在较为显著的2~5年的年际振荡.NCEP资料存在较大变更的三个时段(以1968、1979年为分界)的周期变化特征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全球平均异常向南的越赤道质量输送不存在很强的季节依赖性,主要由低空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南侧东北信风和亚洲季风区对流层高层副热带高压南侧的越赤道东北气流决定,亚洲季风区冬季南下的冷空气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异常向北的越赤道质量净输送则主要发生在夏季,主要由亚洲季风区越赤道西南季风决定,特别是索马里越赤道急流从对流层低层到高层整层的向北输送,同时对流层低层赤道中东太平洋-大西洋信风区的东南信风也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利用NCEP 1°×1°的6 h再分析资料与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对2005年12月4日山东半岛出现的罕见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涡后横槽影响是造成大范围暴雪的主要天气系统,黄、渤海为大暴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产生大范围强烈的上升运动;途经海面的强冷平流带来丰富的水汽,是造成大暴雪的最终原因。通过对湿位涡的分析发现,暴雪落区与MPV2负值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07年8月10—12日山东半岛持续性特大暴雨的维持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8月10—12日发生在山东半岛持续性特大暴雨的特征及维持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持续性特大暴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稳定少动和其边缘不断有冷空气侵入有关;雷达回波强度图上,10—11日最强回波>50 dBz,12日回波强度在40~45 dBz,其径向速度的零速度线表现不同,但均反映为暖平流;暴雨前期山东半岛具备了发生强雷暴所需的不稳定大气层结,副高边缘的低空东南急流为山东半岛输送了充足的水汽,从而有利于山东半岛暴雨的维持;暴雨维持的动力场特征为:散度场维持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垂直速度场为较强的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