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力异常垂向一阶导数的一种简便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拉格朗日插值导出了重力异常垂向一阶导数的计算公式,给出了地面以及地面之上不同高度的求导系数。该公式可以计算地面上的重力垂向一阶导数,还可以直接计算地面之上任意高度上的垂向一阶导数。鉴于该公式除系数不同外,与上延公式完全相同,因此,程序设计尤为简单。使用本公式对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证明了本算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明陕西省大荔县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形成条件,本文通过环境地质调查及水样测试,从地层、气象、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及水文地球化学等几个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大荔县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形成条件受地质、气候、地貌和水文地质的控制,大气降水在入渗过程中通过水岩作用及淋滤作用将岩石和土壤中氟元素带入地下水中,在蒸发作用下浓缩,最终形成高氟地下水。该研究可为解决大荔县饮水安全问题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激电工作使用的电极排列有多种,应根据工作目的、地质条件和需要信息量选其一种进行工作,否则不但得不到预期效果,而且浪费资金。遗憾的是有这种倾向,某种电极排列得到偏爱,不分场合照例使用,对其它电极排列的特点则考虑不多。论述各种电极排列优缺点的文章不多,虽通过模型实验结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陕西大荔县地方性氟中毒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笔者对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氟中毒病人群统计,并采集了地下水、土壤、农作物和蔬菜样品进行氟含量的测定。发现土壤水溶氟占岩土全氟比率随pH值升高而增大;单位质量蔬菜如菠菜、油麦菜氟含量高于小麦、玉米等;地下水氟在水动力弱、矿化度高的地区相对富集,水氟含量主要来源于岩土中;地氟病严重区位于低洼地边缘及陡坡向缓坡转换的部位;氟中毒病高患病率与大气、农作物和蔬菜氟含量不具相关性,而与地下水氟含量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根据以上特征,笔者建议在大荔县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病,除种植低氟含量的农作物或经济作物外,应加强低氟含量的地下水的开采与饮用,并对开采的地下水进行物化降氟处理,以降低人群中地方性氟中毒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芳  徐友宁  乔冈  刘瑞平 《中国地质》2010,37(5):1520-1529
为了了解中国不同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分布特征,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提供基础资料。笔者依据近几年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成果资料,首次对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区进行了系统划分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通过研究不同地质环境区开发的主要矿产资源类型、开发强度、不同类型矿产开采产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分布、危害、需要防治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对矿山开发产生的土地占用与破坏、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的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中国中东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重于西部地区,煤矿山问题重于金属矿山、金属矿山问题重于非金属矿山。  相似文献   
7.
4.1 前言降到地面的雨水在流域内聚集起来,很快就流到河里。我们把从降雨到河流流量增加的现象叫做雨水流出。但在这一过程中,在所谓的地表面附近非饱和带的水的活动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不仅决定雨水中流到河流而显现部分(有效降雨)和渗透于地下,或者从地里蒸发扩散的损失部分的比例,而且还将有效降雨进一步分为几个流出部分方面赋于决定性影响。本文将以渗透能问题为重点,研究流出过程的概要和其中非饱和渗透现象所起的作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西南高知县足折岬的第三纪火成杂岩中发现了特殊的环斑花岗岩,这些环斑花岗岩与粗粒正长岩有密切的联系,后者以网状岩墙群侵入到辉长质岩块中。在环斑花岗岩与粗粒正长岩接触边界上,由于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的侵入,粗粒正长岩沿颗粒边缘和裂隙分解成单个晶体或晶体碎片,而这些花岗闪长岩含有环斑花岗岩的基质成分。花岗闪长岩体中的钾长石晶体成其碎片熔蚀成卵形,无规则地分布,而且为薄片斜长石(An15—25)包覆。这些薄片随基质流动构造的形成而加厚. 环斑斜长石呈卵形,直径1~3cm,有时沿基质的流线平行或似平行分布。其内核常为一不具双晶或有双晶的钾长石晶体,而且常伴有石英和斜长石的晶体,而外壳大部分由很多细小的树枝状斜长石和斜长石晶隙间蠕虫状石英组成,它们甚至比基质还细小.在基质极度细小的地方,环斑长石的壳很薄,甚至没有。在同一岩石中,环斑长石和其他卵形体共存,诸如斜长石(被钠长石或钾长石包覆)、石英(被角闪石和斜长石包覆)、角闪石(被角闪石和黑云母的集合体包覆)和黑云母。在岩相学和化学特点上,这些卵形体的内核矿物与粗粒正长岩的矿物相似. 从上面描述可见,该环斑花岗岩的形成是粗粒正长岩发生结晶及随后的花岗闪长岩侵入的结果.粗粒正长岩分离出来的钾长石晶体沉浸到花岗闪长岩岩浆中,其边部遭受侵蚀,形成卵圆状晶体。新结晶的树枝状斜长石被吸附在钾长石周围,然后,树枝状斜长石之间的空隙被石英充填. Hibbard(1981)对其他很多地区环斑花岗岩的成因研究也得出了与岩浆混合作用有关的相似认识.  相似文献   
9.
渤海海域及邻区新构造运动特征与环境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东部典型的中新生代断陷一坳陷盆地,具有拉张型盆地典型的双层结构,上下构造层间普遍发育裂后不整合面,而且在不整合事件之后出现沉降现象。在对渤海新构造研究基础上确定了渤海区域新构造运动的时间,分析了渤海海域及邻区的构造背景;从区域重力场、火山活动、断裂活动、地震等方面对该区的新构造运动特征进行分析,并阐明了新构造运动对渤海区域的环境地质意义,表明该区域新构造运动活跃以及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们对日本西南五县地区白垩纪—古第三纪火山岩中Fe—Ti氧化矿物的产状及化学成分作了研究。本题所指地区的火山岩层可分为自下部层位至白垩纪的关门、周南、匹见、阿武群及古第三纪的田万川群两组。其中关门及田万川群的火山岩中磁铁矿极为发育,在玄武岩质安山岩中可见到铬尖晶石。而在匹见、阿武群火山岩中却几乎完全没有磁铁矿。周南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