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4篇
海洋学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加热效应对南海季风低压垂直环流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梁必骐  刘四臣 《气象学报》1989,47(3):364-370
人们对季风低压的研究大多是限于印度季风低压,而对南海季风低压研究甚少。近年来作者用合成法对南海季风低压的结构做了一些研究,同时根据FGGEⅢB资料用涡度方程和扰动动能方程做诊断分析,讨论了南海季风低压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对于南海季风低压的形成和维持,积云对流和环境场的作用有着重要贡献,而斜压不稳定和正压不稳定的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2.
热力强迫对湿斜压大气中南亚高压平衡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亮  刘四臣 《气象学报》1991,49(4):448-457
本文基于Lorenz的湿模式,引入地形效应并进行适当简化,在低谱近似下得到了描述大气运动的非线性耗散系统。讨论了在热力强迫与大气环流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下,湿、斜压大气在参数空间的平衡态与南亚高压的流型分布及其东西摆动。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典型的平衡态流型是西部型、东部型和带状高压,而且东西部流型的转换并非高压中心的连续位移,而是表现为一个高压中心消失后经过流场上的调整重新建立新的高压中心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南海季风低压的结构演变和涡度收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必骐  刘四臣 《海洋学报》1988,10(5):626-634
季风低压是夏季风系统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季风降水的主要系统,对于季风低压的研究,历来都是南亚季风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外对印度季风低压已进行了许多诊断分析和理论研究[1-2],对其活动特点、结尚和形成机制已有较多了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中美西太平洋海-气合作考察期间(1986年1月14日—2月18日)所获得总辐射观测资料,对130、165°E和170°W三个剖面上总辐射做了初步分析,指出西太平洋赤道地区总辐射变化的转折处有可能在165°E附近,其西部总辐射的平均值大于165°E以东地区。同时,还分析了总辐射在不同纬度上量值的变化,指出云量对总辐射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FGGE-ⅡB资料,利用有限区域中准Lagrange坐标的扰动动能方程计算了发生在1979年的两个南海季风低压的扰动动能收支。结果表明,南海季风低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扰动动能主要来自气压梯度力在边界作功和扰动动能的水平通量辐合,尤以边界做功制造动能对低压的发展和加强贡献最大。斜压能量转换对低压动能的增加起一定作用,但贡献很小。正压能量转换在低压发生发展阶段主要是损耗扰动动能。  相似文献   
6.
南海季风低压的扰动动能收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曹鸿兴  刘四臣 《大气科学》1992,16(6):748-754
本文综述了发生核战争时的气候效应,尤其是全球规模核战争造成的“核冬天”——大幅度降温、大范围干旱和光照不足导至农业、生态的灾难性后果.文中着重论述了数值模拟的结果.此外,对科威特油田大火——“小核冬天”的模拟研究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