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河南省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赵年生,方立清,王振中,王振海(河南省气象局,郑州·450003)l资料来源1994年5月,通过荣阳市、汝南县等31个县(市)气象局分发给干部、工人、农民、军人、武警、个体劳动者等社会各阶层人士调查表700份,收回有效问卷5...  相似文献   
2.
论述影响专业气象服务可持续发展的8个问题,并具体分析每个问题的特点,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洛阳1993年11月16~19日出现的“雷打雪”天气现象发生条件分析结果表明:过程前洛阳700hPa以下的偏南气流,使中下层增温增湿,形成下暖湿上干冷的不稳定层结,这是发生对流不稳定天气的原因;锋面和高空前倾槽是对流天气产生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4.
将预报员的基本能力、理论水平、预报质量、科研能力等给予不同的权重,按照定量化指标进行评分,按综合评分结果将预报员从高到低依次分为四等十三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法律建设在防御自然灾害中的地位、作用,得出法律、法规是防御自然灾害的基础保障;分析了防御规划在防御自然灾害中的前瞻性作用,得出规划、设计是防御自然灾害的关键保障;分析了教育宣传在防御自然灾害中的主导性作用,得出教育、宣传是防御自然灾害的全民保障;分析了自救在防御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障,得出自救、互救是防御自然灾害的重要措施;综合分析得出,自然灾害防御是国家、政府、组织、法人、自然人的责任,应纳入日常工作管理。  相似文献   
6.
我省1993年出现的9次区域性暴雨的时空分布有与往年不同的特点:开始早,结束晚.开始与结束均出现于北中部;出现于偏北部的次数比偏南部的次数多;暴雨强度北部比南部大;持续时间较短,雨量较集中。上述特点主要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偏南,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短期北挺西伸以跳跃形式为主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立清赵年生王振中尚新利(河南省气象局,郑州·450003)(信阳地区气象局)1资料来源选取农业、林业、水利业、畜牧业、副业、渔业、工业、电力业、建筑业、铁路、公路、民航、邮电、商业等主要行业作为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对象,请这些...  相似文献   
8.
根据20多年从事天气预报业务工作、管理工作、天气预报科研工作经验,结合当前我国天气预报工作的实际,分析影响天气预报业务发展的各个工作环节和业务流程,总结出提高天气预报水平的几个重要环节:天气图分析应用、数值预报产品科学使用、天气预报可视会商互动、天气预报档案归档、预报经验积累与升华、预报员工作业绩客观考评和使用、预报技术开发连续性、预报员心理压力及时释放、天气预报与气象科技服务协调发展。针对这九个环节,结合当前预报业务人员的状况、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这些环节进行逐一探讨,最后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气象科技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软件工程的观点、方法分析了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完成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逻辑设计,开发基于B/S(Browser/Server)模式、运用JAVA、JSP(Java Server Page)、JFree Chart、POI等技术实现的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简称HNMSTMIS),实现了气象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气象科技管理业务的网络运行,具有网上在线申报、成果评分、信息检索、统计分析、上传下载、图表显示等功能,建成了精简、高效的网上管理运作模式和气象科技工作流程管理平台。该系统不仅在内部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业务网络化管理,而且通过Web实现与外界的信息交换,为各类用户迅速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具有完善的服务功能、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系统已在河南省气象科技管理工作中应用,并已推广到云南省气象局等部门,取得了较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准确的对我国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对政府和企业正确决策,提高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结合农业气象服务的特点,采用剂量-反应分析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提出了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式。该评估模式以典型单位的气象服务贡献率的实际测定值为参考值,运用专家评估法,由农业专家估测出气象服务在该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以此为基础分析评估出农业气象服务效益值。应用这一评估模式,对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估。结果表明,种植业气象服务贡献率为6.90 %,而后依次是牧业4.20 %、林业3.93 %、农林牧渔服务业3.36 %和渔业2.90 %。同时,分析研究了2007年以来,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效益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气象服务效益值随着农业产值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从2007年128.27亿元攀升至2010年191.65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4.32 %。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平均贡献率保持在5.60 %-5.90 %之间,这一比率远高于全国,由此也说明了农业气象服务对河南省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